黃菊: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去世8年後骨灰從八寶山遷出,這是為何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註”。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寂寞的夜,寒風蕭瑟。一位頭戴黑紗,身著黑衣的老婦人,來到北京西郊八寶山革命公墓,在一處墓前靜默地站立良久。

她輕輕撫去墓碑上的塵土,柔聲道:“黃菊,我來帶你回傢。”

這位老婦人,就是已故國務院副總理黃菊的夫人餘慧文。2015年,黃菊去世8年後,她終於如願以償,將黃菊的骨灰遷出八寶山,移葬回他的傢鄉上海。

這位生前溫和謙虛的副總理,為何即使入葬八寶山革命公墓,離世多年後還要遷出故土,回到出生地安息呢?

黃菊,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一個普通農民傢庭。父親黃鳳池在當地釀酒廠做會計,常以自己上過重點中學的經歷督促兒子用功讀書。母親金靜默性格溫柔,擅長烹調傢鄉的特色美食,如薑汁燜雞、香酥黃魚等。

少年黃菊既繼承了母親的溫和聰明,也具備了父親的踏實勤奮。他勤奮好學,中考成績優異,考入嘉興一中,與後來的大文豪茅盾、武俠小說傢金庸等名人同窗。高中三年,黃菊刻苦用功,課餘時間還經常去樓下的光華書店借閱書籍。最終在1956年以全市前十的高分考入北京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

18歲的黃菊興奮中也有些惆悵——他成為了傢鄉有史以來第一位考入清華的學子,胸懷報國理想,要在新中國的發展中貢獻力量。而父母、兄弟都留在千裡之外的傢鄉,不知何年才能團聚。離別之時,母親親手給他包了幾塊紅糖餅作路費,父親則鄭重地交代他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報國傢。

大學畢業後,黃菊被分配到上海。他本可以藉清華學子的身份申請較好的工作,但他沒有擺架子,而是選擇進入上海人造板機器廠,在車間當一名普通技術工人。

10多年裡,黃菊虛心向工人同事請教技術,甚至在操作設備時被同事戲稱“會說話的螺絲釘匠”。他深入一線的工作經歷,讓他積累了寶貴的基層經驗。上世紀80年代,國傢改革開放迫切需要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黃菊終於迎來機遇,被提拔為工程師、廠長。

隨後他步步高升,從上海市委副書記到市長,前後12年時間裡,以務實作風解決上海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他大膽引進外資,改革國企體制,使上海成功實現經濟轉型、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任上他提出“管理要管,服務要到位”,確保市政建設使民眾獲得實惠。

2003年,時任上海市長的黃菊被調任國務院副總理。65歲的他正值當打之年,本計劃在中央再幹一番事業。當年5月,他主持召開全國電力工作會議,部署緩解當時嚴重的電力供應短缺狀況。

然而,上任僅兩年,病魔纏身的黃菊被迫卸任。即使在生命最後階段,他仍以強大毅力工作,使用氧氣瓶支撐身體,堅持赴會研究應對措施,直至2007年6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

黃菊的遺體按其遺願捐獻遺血,遵其生前囑托舉行簡易喪禮。黨和國傢領導人前往悼念,百姓群眾送別,安葬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簡單舉行後,這位樸實的共產黨員就此在黨和國傢最高榮譽園林安息。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新中國成立後專門為高級領導人建造的陵園,安葬這裡是國傢對重要人物的褒獎和紀念。自開放以來很少有遷出先例。

為何8年後,黃菊的傢人還要將他的骨灰遷出這裡,帶回老傢上海呢?

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黃菊生前多次表達好“落葉歸根”的心願。18歲赴清華後,他幾十年裡基本未曾返回傢鄉。生前他曾多次在傢人面前表示,希望最後能“回傢”,與父母兄弟團聚。

二是夫人餘慧文一直在靜默申請,希望能讓黃菊的骨灰歸葬傢鄉。2015年終獲批準後,她親自來到八寶山墓前拜祭,小心翼翼地收納骨灰,和女兒黃凡一起完成了老伴的最後心願。

三是黃菊為人低調,從未追求過功成名就。入葬八寶山是國傢褒獎,但他生前更希望回到故土,與至親為鄰。

四是他一生情系上海人民,為上海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歸葬傢鄉,也使百姓能親近緬懷這位樸實的奉獻者。現已在上海為他建立紀念館,以志緬懷。

回望黃菊的一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平凡少年懷著理想譜寫大志的故事。

他本可以像許多清華學子一樣在體制內穩步升遷,但他毅然決定歸隱基層,和廣大工人一起吃苦耐勞。

他本可以安逸地工作到退休,享受榮譽,但他主動請纓,在上海經濟最困難時期挑起重擔。

他本可以在中央高位上名利雙收,但他一心孜孜為民,甘於奉獻,至死不渝。

退休後,他也可以優哉遊哉地養老度日,但他仍然挺直腰桿,為國盡力,以身作則。

黃菊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共產黨人的奮鬥品格。他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傢發展大局,勇於擔當,善於作為,以智慧和勤勞創造了上海的經濟奇跡。

上任之初,上海面臨煤炭、電力、原材料等資源嚴重短缺,大批國企虧損,財政入不敷出,百姓生活困苦。黃菊沒有退縮,而是沉著應對,他利用上海的地理和人文優勢,大膽采用土地批租等改革舉措,開放吸引外資,讓外商參與上海建設。

他深化國企改革,實行職工持股、廠長負責制等,建立市場經濟體系,使國企由此煥發生機。通過發展第三產業,黃菊讓上海成功轉型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經濟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任內他提出“管理要管,服務要到位”,深入基層調研,確保各項市政建設使老百姓得實惠。在他領導下的上海,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從1991年的2482元增長到2003年的8804元。

黃菊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本色。他一生堅守黨的宗旨,勤勉工作,甘於奉獻,以實幹求是的作風,為上海乃至中國的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黨和國傢最高榮譽的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8年後骨灰遷出,本是他生前“落葉歸根”的心願,也使百姓能親近緬懷這位為民的好市長。 後人感恩於這位老實幹傢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勉勵自己發憤圖強,為國傢富強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