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毛主席開會見到賀敏學,得知其行政待遇後:不行,待遇太低了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他是賀子珍的哥哥,毛主席的大舅哥,同時還是工農紅軍的早期成員之一。

他是登上井岡山的第一人,被毛主席誇贊“三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開國元勛。然而,建國之後的他卻轉身投入基層,在灰塵彌漫的工地上當起了“搬運工”。

他,便是“無銜將軍”賀敏學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參考網《南方三年遊擊戰爭中的“北山事件”》),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革命先鋒 功勛卓著

賀敏學,1904年出生於江西永新縣煙閣鄉黃竹嶺村,是賀傢的第一個長孫。賀傢不僅是當地有名的書香世傢,名下還經營著茶館“海天春”,條件相當殷實。賀傢五兄妹裡,賀父對作為長子的賀敏學尤其寄予厚望,為培養其成才還特地請來了私教。

但賀敏學生性活潑好動,對讀書隻有三分鐘熱度,而且他愛看的還是《水滸傳》、《三國演義》之類的武俠小說。受書中人物的影響,賀敏學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除惡懲奸的英雄好漢,因而隔三差五的就會逃課。為了扳正兒子,賀父將賀敏學送到了禾川中學就讀。

賀敏學

即便換了新環境,賀敏學也還是“不安分”,很快就成為了校內學潮的領導人物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同樣懷有救國濟世之心的袁文才相識,結為至交。後來,由於毆打了兩個企圖騷擾母親的兵痞,賀敏學被迫離鄉避難。從此,他的革命之路也拉開了序幕。

1925年7月,賀敏學來到江西南昌,進入軍官子弟學校就讀。次年9月,賀敏學加入國民黨,帶領北伐軍擊潰了駐紮在永新的孫傳芳部。永新光復後,賀敏學出任中共農民自衛軍副總指揮,與分別擔任縣黨婦女部正副部長的胞妹賀子珍、賀怡合稱為“永新三賀”。

袁文才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所掀起的白色恐怖蔓延全國,永新縣國民黨縣黨部也開始出現反動聲音。早已對國民黨失望透頂的賀敏學,在這個關鍵時刻作出抉擇,經由共產黨員歐陽洛引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他控制了那些國民黨右派分子,但麻煩並沒有就此結束。

1927年6月10日,凌晨時分,中共永新臨時縣委遭遇反動武裝突襲,不少負責人和革命人士遭到逮捕。賀敏學彼時正在鄉下視察農軍工作,獲悉情報後本欲到附近村落避難,不料卻在轉移途中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因寡不敵眾,賀敏學最終負傷落難,被敵人關進了監獄。

雖然深陷牢籠,但賀敏學依舊保持冷靜,積極組織其他被關的共產黨人進行反抗。他組織成立了獄中支部,並出任書記一職,建立起了一條橫跨各牢房的聯絡網。與此同時,組織上也聯合了寧岡、蓮花和安福三縣農軍會,為進攻永新縣城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1927年7月26日,黎明拂曉之際,永新農軍便分批發起了暴動。聽到城外槍聲響起的一瞬間,人在監獄的賀敏學也帶領著80多個獄友發起攻勢,最終順利和農軍主力會合。隨後為了保留農軍力量,賀敏學帶著其中一部分人登上井岡山,擴充隊伍規模。

後排左二為賀敏學

永新暴動雖然成功了,但賀傢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跟著賀敏學跑上井岡山的小弟賀敏仁,腳板被荊棘刮得到處是傷。弟弟賀敏振和不到10歲的小妹賀先圓,一個命喪敵人屠刀下,另一個則被挖眼削鼻而亡。傢人的不幸遭遇,愈發讓賀敏學堅定了革命到底的恒心。

當賀敏學和袁文才、王佐帶著隊伍在井岡山活動一段時間後,毛主席才和王新亞在安源發動秋收起義,向井岡山進軍。得知毛主席要上井岡山的消息後,賀敏學當即就讓出了自己居住的茅坪八角樓,又勸袁文才和王佐接受毛主席。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毛主席如是寫道:

“暴動隊始於永新。”

事實誠然如此,這場四縣農軍輝所領導的暴動,根源地在永新。而領導這次暴動的賀敏學,更是暴動的核心人物,無愧於“井岡山第一人”。賀敏學和毛主席結識後,他的妹妹賀子珍也同毛主席建立了感情,成為了井岡山上的一對革命佳偶。

賀子珍

工農紅軍第四軍建立後,賀敏學也完成了對袁文才、王佐部隊的改造工作,奉毛主席之命回到永新發展地方武裝。1928年8月,黃洋界保衛戰爆發,賀敏學率部同敵人在井岡山根據地展開激戰。但鮮少有人知道,此戰中決定勝負的那一發炮彈,也是賀敏學最先發現的。

李立(原貴州省委書記、賀敏學同鄉):“(黃洋界)保衛戰的時候,他(賀敏學)在小井一個倉庫裡找到了三發炮彈,搬到哨口上,在俘虜裡找了一個炮手,結果三發炮彈,隻打響一發。主席的《西江月·井岡山》中‘黃洋界上炮聲隆’,講的就是這發炮彈。”

這發成功發射的炮彈,一舉端掉了敵人的指揮所,為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第四次反“圍剿”後,由於博古、李德等少數人作梗,賀敏學被踢出中央。後來長征開始,賀敏學和妹妹賀怡、毛主席之弟毛澤覃沒有隨行,而是留在贛南繼續開展遊擊作戰。

1935年10月,贛粵邊遊擊區爆發“北山事件”。叛徒龔楚糾集一大批反動分子偽裝成遊擊隊,企圖借開會之機將賀敏學等人圍殲。作為北山遊擊隊隊長的賀敏學及時察覺到異常,同龔楚爆發戰鬥。賀敏學身負三槍滾下山崗,雖傷勢較重,但最終還是順利脫離了險境。

三年贛南遊擊生涯結束後,黨組織出於對賀敏學的身體考慮,將他安排至安徽進行調養。1949年解放戰爭末期,賀敏學才回歸前線,作為27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參與了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規模空前的渡江戰役,也正是因為有了賀敏學的主導,才得以取得勝利的。

渡江戰役前夕,部隊圍繞如何作戰展開討論。經驗豐富的賀敏學提議先派一小支先遣隊渡江偵察敵情,屆時再配合外圍部隊占領敵占區,但這卻遭到了多數人的反對。為了證明自己,賀敏學派出幾個偵察兵嘗試過江偵察,最終順利帶回情報,為百萬雄師渡江立下頭功。

張銍秀(原二十七軍八十師師長):“賀敏學渡江時,就在我們師,和我一道指揮這次渡江戰鬥……賀敏學與我乘坐汽艇在江面前線指揮,他作戰是有經驗的,有指揮能力的,和我在一起工作、指揮作戰協調配合得很好,他對我也是很信任支持的,我對他很尊敬。”

不慕功名 殷勤耕耘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國傢針對全體幹部施行定級制,賀敏學被定為行政七級。這個級別相當於正部長,對於參與革命二十多年的“老革命”他來說毫不為過,但賀敏學還是主動要求將級別降到了行政八級。1952年,賀敏學又被調到地方,擔任建築工程部副部長。

雖說是上級調令,但人們還是為賀敏學打抱不平。他為革命兢兢業業數十年,沒有得到任何升遷不說,職務反倒是越幹越低了。但賀敏學仍毫無怨言,帶領建築工程部耗時10個月打造出了“中蘇友好大廈”(現為上海展覽中心),為上海的市容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賀敏學和傢人(後排左一為賀敏學)

1954年6月,賀敏學赴京參加中央建工部召開的全國建築工程局局長會議,期間同外甥女李敏見了一面。次日晚上,賀敏學應毛主席之邀來到豐澤園菊香書屋,兩位分隔多年的老戰友終於得以重逢。賀敏學同毛主席報告了自己的近況,主席聽後笑瞇瞇的對他說道:

“你有‘三個第一’,武裝暴動第一、上井岡山第一、渡長江第一!”

毛主席言簡意賅的一句話,卻凝練了賀敏學革命生涯裡的所有高光時刻。從永新暴動到進軍井岡山,再到率部最先突破長江天塹,賀敏學的存在始終不容忽視。可以說,革命的成功離不開賀敏學的助力,但對於自己所作出的貢獻,賀敏學卻從來不引以為意。

1955年,賀敏學被調任至大西北,主持開展國傢“一五”計劃建設。3年後,西管總局被撤銷,他又奉命前往福建擔任副省長。從那之後的幾十年裡,賀敏學一直為福建的城建和工業發展嘔心瀝血,職務始終處於副部級。

賀敏學主持修建的“中蘇友好大廈”

這當中還發生過一樁小插曲。195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彭老總來到西安開會,剛下飛機就點名要見賀敏學。負責陪同的領導們不解其意,但既是彭老總的要求,他們也不敢怠慢。很快,負責找人的秘書長就在一處建築工地上,找到了賀敏學。

此時的賀敏學正穿著一身便裝,滿身灰塵的幫著工人們搬磚運料,忙得熱火朝天。誰能想到,工程管理總局的副局長,會在臟兮兮的工地裡幹活呢!在秘書長的帶領下,賀敏學和彭老總終於見面。看著聊得熱烈的二人,眾人這才意識到,賀敏學的地位有多不一般。

李敏和賀敏學夫婦

特殊年代開始後,賀敏學和很多老黨員一樣都受到了迫害,所幸隻關了83天便被釋放了。1975年,71歲的賀敏學再度出山,在工作崗位上繼續辛勤耕耘。1987年,83歲的賀敏學於福建病逝,一年後骨灰被葬入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最後,謹向開國元勛賀敏學致敬!

#文章首發挑戰賽#

參考資料

【1】參考網《南方三年遊擊戰爭中的“北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