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溯源非文字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哲學溯源非文字

道圓子:象形文字為何難以描述抽象的哲學?道德經的開篇有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句話之中一個道,一個名。為什麼在現實生活當中幾乎無人可以清晰地加以描述和詮釋?諸位一定有所了解。象形文字在古人創造漢字的初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外取諸物,內取諸己。也就是漢字的功能完全是服務於人類生活的生存狀態。因此以象形的文字去表達抽象邏輯下內觀世界中道的變化的過程何其之難。因此漢字的創立並非為哲學的論述而創立,以鄙人的經歷作一個比較。也就是在10年之前,當鄙人頓悟到了在眼界之中的空氣之中,頓悟到了陰陽的本質,即是塵和氣之後,在內觀之中把這兩個基本的物質和形象拋灑於宇宙之中。所以對自然的道的演化過程即有了一個清晰的邏輯變化之中的過程。但是有一點,在以文言的方式對鄙人之學進行論斷陳述的時候的確會發現漢字的缺陷。

吳青萍:讀道園子條友這段話,雖然有些神神秘秘的混沌感,但其中有個突出的觀點,是認為象形文字(漢字)“難以描述抽象的哲學”。此識需疑。在該方面,我個人認定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描述哲學的是語言(文字是書面語言。文字與語言二者大致相當——一般來說,有怎樣的語言,大致上便會有怎樣的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嚴格講,語言比文字更豐富一點——存在少量的不能用文字準確描述的語言)。語言又是思想的外衣——有怎樣的思想才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決定哲學的不是語言文字等外在的非思想性的東西,而應是(人類這個主體的)思想。亦即是有怎樣的思想便有怎樣的哲學。

因為中外學術界乃至普通社會上廣泛存在著以諸多非思想性視角(包括語言文字、地理氣候、經濟政治、人種體制,等等),來追溯哲學等事物來源的認知,借此機會,不妨就哲學這個概念作一點條分縷析的剖解,企望有助於上述問題的深入討論。哲學可分科學哲學和非科學哲學。前者由古希臘哲學發展而來,後者則廣泛存在於人類各種族群的觀念文化(宗教信仰)之中,甚至個體人的思想積淀之中(人與人之間有其哲學思想上的強弱差別)。上述全部哲學類屬都加合一起,可稱為廣義性的哲學,其定義:哲學是關乎基本性思想思維的學問。如此哲學之本質,即可高度概括為“提綱挈領的思想學問”。由此亦可推出,哲學的存在是普遍的,大凡小事都可以有哲學。

從這個意義上看,哲學的形成說到底,還是取決於超強人腦的超強抽象、歸納、整合、想象、期好和概括等能力(一般動物沒有這樣的超強大腦及其相關的思維能力,所以它們一概沒有哲學,當然也一概沒有人類這樣的豐富語言,自然更無文字)。而各種(思想特點)哲學的萌育形成,則應取決於大腦主體的觀念取向。也就是說,有怎樣的觀念就會有怎樣的哲學。那麼,觀念又是怎麼來的呢?大致有三個來源。一是信仰文化灌輸形成。二是實際實踐反映生成。三是個人大腦想象造成。在這樣論析基礎上我們再具體去看。科學哲學隻是人類哲學中的一種(狹義)哲學。它的觀念基礎主要來源於古希臘多神教信仰中的平等、獨立、求真、務實、自由、效率、奉獻等等意識。中國傳統哲學也是另一種狹義哲學,其基本觀念則主要來自儒傢思想,大體上是以等級、依附、求穩、唯書、秩序、索取等等意識為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