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村歷史上的神童

2024年2月6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古溪潘村歷來重視教育,特別是明朝以後,諸生層出不窮,清朝中後期國子監仿佛就是潘村的私學。苗好一半稻,潘村歷史上出過不少神童,現依據光緒《滎陽潘氏統宗譜》記載,輯錄三位神童事跡,以饗讀者。

圖片為AI制作

一、神童孝子潘兆全

潘兆全,潘錫恩堂弟二十八世潘申恩之三子,“天資聰敏,十一歲讀未見書,輒自解十之七八;十二歲讀十三經(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並註皆畢;十三歲隨母避亂,歷盡艱險,得至休寧筠平(申恩字)寄寓,溫習已讀書,一過即背誦無滯。次年學為文,下筆輒排奡(pái ào文筆剛勁有力)如有夙慧(sù huì生來就有的悟性)者。每於夜深人靜,或自課小講一首,或謄寫讀本,批尾一通,意蓋汲汲(jí jí心情急切,努力追求)得其門也。”。

潘兆全 “賦性尤極肫摯(zhūn zhì,真摯誠懇),侍坐侍食於二人(父母)前,無不致其誠敬。嘗書一十八字,銘於座側,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能做為兒子。)”。

“適母受署邪有疾,飲食殊少進,全切切憂慮;既久未愈,起坐不支,全晨起整衣,祈禱於庭,願以身代,見者咸訝之。至中元(農歷七月十五,鬼節)競以微恙逝矣。筠平哭之慟,旋有嘖嘖祈代事者,訊得其詳,而增傷矣。或以痛子過甚,不免以妄塞悲,餘(潘錫恩)獨信之。非信於祈禱之時,而信於平昔敬親右銘之日。蓋至性所迫其中。殆有固結不可解者,此固默動乎上蒼矣”。

“九峰(涇縣黃村村名)蔡氏謂:匹夫匹婦,一念誠孝,足以感格鬼神,顯有應驗者,良不誣也。如全之趙深彥(同治元年,福建糧儲道趙景賢,在湖州府本籍守城,湖州府於五月糧盡城陷,風聞趙景賢殉難。其子趙深彥甫十二歲,痛父情切,悲泣號咷(táo哭),於六月七日潛行服毒,身死至性,奇節可嘉、可憫。上諭著禮部議給獎恤,以彰篤行。),以至性死孝,趙死以激烈,人遂警傳;全死以從容,人易忽視。餘乃感於時事所值,不禁重哀,而詳述之,以警世焉。”。

“(兆)全育於全椒學署,故名之曰兆全,字之曰椒生,生於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四月二日午時,卒於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七月十五日亥時,時實十四歲雲”。

一年後,同治癸亥(1863年)秋七月十六日,潘錫恩於閔鹽法道署之頤志軒,親自為堂侄作《孝子兆全傳》,時潘錫恩已經七十有九。

潘兆全是古溪潘村神童孝子。一句“願以身代”,一語成讖,潘村多了一個孝子,少了一個天才。

二、早慧下殤的潘奕書

潘奕書,二十八世潘雲亭之子,生質穎悟,七歲解吟詠,有神童之目,著有《小亭詩存》。

圖片來自網絡

“小亭名奕書,人以其狀貌、舉止,酷肖雲亭,咸以小亭呼之;生而秀慧,七歲即能吟詠,一時有神童之目,老師宿儒鮮不遠大相期;乃年甫十歲,競以暴疾而殤”。

涇縣知縣顧蒹塘在《小亭詩存》序中寫道:“雲亭不忍其子之湮沒無聞也,為取其平昔所課者,彚成一編,將以壽木,且自附其哭子詩四章於卷端。披覽之下,語語從血性中流出,令人不堪。卒讀,餘既憫雲亭之鐘情,而深惜其子之短折也。為擇其辭之雅者若幹首,刊入《涇川詩鈔》,且綴述涯略(概要)以恂其請”。

奕書下殤(八至十一歲間去世稱下殤。)後,顧邑侯、翰錢塘、陳文述、族伯錫恩、鈕邑侯、福疇、同邑朱珔、龔士鏡、吳鐘嶽均為作序。儀征阮元等四十餘人,同族耀文等九人,閨秀熊象慧、方外先春等二人均有題辭。除顧邑侯序外,其它的序和題辭等,恐怕要找到《小亭詩存》才能看到了。

奕書自小聰明過人,與其父潘雲亭的傢庭熏陶有關。光緒《滎陽潘氏統宗譜》沒有潘雲亭仕途建樹的記載,顧邑侯在《序》中寫道:“梅軒少府(明、清縣典史別稱少府)所刊《字貞集》中覩(同睹)雲亭《七古》一章,詞旨精華,音節瀏亮,益信(陸)半樓之言為不虛。由是得知雲亭為梅軒從弟,早年見道,避俗杜門;生平無他嗜好,工詩辭,善行草,鐵筆丹青,並臻能品;居傢無事,惟日以課子為娛,不屑屑與軟紅中人角伎倆”。

三、成人成才的神童潘耀奎

三十一世潘耀奎,字西垣,光緒《古溪潘氏統宗譜》記載:“耀奎,幼有神童之目,九歲應試,學使某奇賞之,比以唐之劉晏(劉晏幼年才華橫溢,號稱神童,名噪京師,《三字經》有“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之語。劉晏歷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支使、鑄錢使和鹽鐵使等官職,封彭城縣開國伯。劉晏實施了改革榷鹽法、改革漕運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今文昌閣中所書‘斯文在茲’扁額,欵(款)題‘十三歲某某書’,其幼慧可以想見矣”。

斯文在茲

潘耀奎,後來長大成人,成為廩生、候選訓導,成為例職官員,未見建樹記載,終究沒有成為劉晏那樣的一國之宰相,也沒有成為潘錫恩及其兒子那樣的大員。唯有《古溪試帖》(道光元年,涇縣儒學,溧陽潘恩簡琴軒編,本族潘錫恩蕓閣校,計著試帖二百二十五首,凡三十四人)、《古溪賦萃》(道光十年刊,耀文雲閣、陸半樓仝輯,計著賦八十六首,凡二十六人)中都有潘耀奎的詩賦。可見潘耀奎在詩詞還是很有造詣的。

自古神童不長命,自古神童難成才,神童潘耀奎算是一個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