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嶺三章》預習資料

2024年2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梅嶺三章》預習資料

一、作傢作品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無產革命傢、軍事傢。他酷愛文學,一生創作了大量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革命詩詞,有《陳毅詩詞選集》,被尊為“元帥詩人”。

二、背景資料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陳毅因身負重傷,留在江西擔任軍事指揮。1935年春,他在敵人重兵圍攻下,率部突圍到江西、廣東兩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嶺山脈的兩座山)地區開展遊擊戰爭。1936年10月的一天,由於叛徒出賣,陳毅在大庚嶺遇險,馬上轉回梅山,正遇上敵人搜山,就隱蔽在一個山坳裡。敵人放火燒山,適逢大雨,山火被雨淋滅,他們天黑時佯裝撤走,半夜時又如狼似虎地撲了回來,但還是一無所獲。當夜陳毅同志帶著傷病,就埋伏在陡坡上叢莽間一尺寬、五尺長的地方。後來敵人從叛徒提供的情報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興師動眾、日夜搜查,持續了“二十餘日”,直到12月“西安事變”發生,敵人內部慌亂,才悻悻離去,於是“圍解”。《梅嶺三章》就是陳毅同志在這種萬分危險的情況下寫成的。

三、文本解讀

1.“梅嶺”,即大庾嶺,是詩歌寫作的地點;“三章”,即三首。

2.詩前小序有什麼作用?

小序介紹了創作這三首詩的時間、地點、事件的緣起及時代背景。小序告訴我們,這三首詩是詩人在“梅山被圍”,面臨“斷頭”的考驗,又“慮不得脫”的情況下寫的。“得詩”表明詩人從容、鎮定。詩“留衣底以明志,表現了詩人革命到底的決心。

從小序中,我們能領略到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傢在死亡面前的樂觀精神、浩然正氣和崇高理想。

3.首句設問,總領全篇。這兩句實寫。“意如何”是自問。詩人回首平生,身經百戰,部下多有犧牲,然而壯志豪情未泯,自然生出後兩句奇想。

4.“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這兩句虛寫。旌旗,借指軍士;閻羅,借喻兇惡殘暴的敵人。“去泉臺”“招舊部”“斬閻羅”,詩人儼然移駐新戰區,指揮若定。一個“斬”字,沉著痛快,寫詩人死了也要集合舊部革“閻羅”的命,表達了詩人視死如歸、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5.作者從 1927 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到 1936 年恰好是十年。“烽煙”,原指邊境用來報警的煙火,這裡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代指戰爭,表現出革命戰爭如火如荼。

“此頭須向國門懸”,活用伍子胥“懸昭東門”的典故,意為死不瞑目,據城門高處以觀天下大勢,表達了在“斷頭”威脅面前的浩然正氣,照應第一章首句。一個“須”字,使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節和為革命獻身的光榮感躍然紙上,撼人心扉。

6.“捷報飛來當紙錢”一句中的“飛”能換成“飄”嗎?為什麼?

不能。“飛”寫出了詩人想象中勝利的喜訊來得又多又快,富有感情色彩,抒寫了詩人想聽到勝利消息的迫切心情。如換成“飄”,就顯得大而緩慢。

7.“投身革命即為傢,血雨腥 風應有涯”表達了詩人積極、熱情、主動獻身、心無貳志的信念,次句表明詩人從“血雨腥風”的茫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傢高瞻遠矚的英明預見。“血雨腥風”,借喻戰爭,與第一章“百戰多”第二章烽煙十年對應而其趣迥異。“應有涯”,是預言,也是信念。

8.如何理解“人間遍種自由花”?

內容上,這一句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之時鮮花盛開、芳香四溢的美好情景,表現了詩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樂觀的革命精神;結構上,與第一章首句的自問相照應。

四、

主題歸納

1.詩前小序,交代寫作背景及緣由。

2.第一章,追懷往昔,表達了創業未成、死而不已的豪情壯志,表現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氣概和除惡務盡的決心。

3.第二章,叮嚀後死者,奮勇殺敵,頻傳捷報,在回憶征程之餘激勵戰友,表達了詩人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4.第三章,展望未來,發出革命必將勝利的宣言,為自由獻身死得其所。抒寫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生的崇高理想。

在這三首詩中,詩人追懷往昔,勉勵戰友展望未來,用革命樂觀主義的態度表現了自己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對革命必勝、共產主義理想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

五、重點難點解析

1.這三首詩形式上獨立成篇,內容上卻緊密呼應,相互關聯。請結合詩意,簡要說說本詩在內容、結構方面的魅力。(詩歌特點)

這三首詩分別從過去、現在、未來著筆,過去是“我”革命的過去,現在是面對死亡的現在,未來是屬於全體革命者的光明未來;而三首詩整體上又各有側重,其寓意分別是必戰、必勝、必成,全面地展現了詩人不屈的戰鬥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2.這三首詩各自著重寫什麼?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怎樣的革命精神?(內容概括與理解)

第一章:身在必死險境,回顧艱難創業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見革命勝利,死後必招集舊部英魂,繼續戰鬥表現了至死不渝、誓與反動統治者血戰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章:十年征戰,大業未成,詩人死不瞑目,勉勵幸存者努力作戰,以捷報告慰死者,表現了關心國傢命運、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章:詩人投身革命,以革命為傢,預言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之花必將盛開,表現了樂觀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甘為信仰犧牲的革命精神。

3.《梅嶺三章》這三首詩意象豐富,有些是舊詞新用,有些是引用典故,有些是運用借代,有些是新穎的比喻。無論哪種形式,都準確表達了陳毅同志深沉博大而又熾熱激越的情感,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你能選擇一種結合詩句加以說明嗎?(表現手法及作用)

探究 ① :舊詞新用。如“閻羅”是舊時的習慣說法,一提到它,讀者立刻會想象出一個面目猙獰、殘暴兇惡的陰間之王的形象。詩中舊詞新用,引用它來借喻人間的反動統治者,這樣的醜類確實非“斬”不可,

探究②:引用典故。“此頭須向國門懸”一句活用伍子胥“懸昭東門”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想要親眼看著同志們取得戰鬥勝利的願望,表現了詩人視死如歸、對革命忠貞不貳的崇高品質。

探究 ③ :運用借代。“南國烽煙正十年”中的“烽煙”,原指邊境用來報警的煙火,這裡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代指戰爭,表現出革命戰爭如火如茶,這一句概括了詩人參加武裝鬥爭的歷程,表達了詩人的革命豪情。

探究④:比喻新穎。遍種人間的“自由花” 的意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讓人想象到革命成功之時,鮮花盛開、芳香四溢的美好情景,那是打破了反草命勢力桎梏和黑暗統治的自由之境,也是人們心靈解放、理想實現的歡樂之境,極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