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國民黨人,一人讓蔣介石退守臺灣,一人建議毛主席先奪臺灣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皚皚

1949年年初,全國戰局對蔣介石極為不利,下一步該怎麼辦?

成了蔣必須面對的難題,有人說與我黨和談,也有人說劃江而治,還有人說退守大西南,蔣介石都沒同意。

這時,一位神秘人物對他獻策說:可以退守臺灣,還給蔣介石分析利弊,竟然得到蔣的大加贊賞。

與此同時,我黨也在密切註意蔣的動向,一場博弈悄然開始。

敗局之下的蔣介石

1948年年初,法幣快速貶值,蔣介石集團統治區域物價飛漲,為了挽救惡化的經濟形勢,時任財政部長王雲五發行一種新幣——20億金圓券,試圖利用金圓券遏制住通脹高起,挽回貶值的貨幣。

金圓券發行後,隻在北平、天津、南京、上海、重慶、廣州幾地流通,沒有覆蓋全國。

在金圓券所發行的地區,那些利用抗戰發了國難財的地方勢力,暗中阻止王雲五的政策落地,金圓券的發行效果十分差強人意。

王雲五見發行效果不好,要求各地3個月之內完全實現法幣兌換金圓券,普通民眾害怕手裡貨幣再次貶值。

偏巧這時,蔣介石挑起的內戰越打越不順利,前線軍隊作戰受挫,所需軍費又要攤到廣大老百姓身上,引發全國民眾普遍不滿,反對聲浪此起彼伏,彌漫全國。

為了挽回聲譽,蔣介石命令兒子蔣經國在上海嚴厲打擊那些囤積居奇的不法商販,因觸及孔祥熙傢族利益,最後不了了之。

眼見局面難以收拾,蔣介石急派夫人宋美齡前往美國求援,宋美齡來到美國面見國務卿馬歇爾,訴說蔣介石目前的困境,希望美國予以援助,馬歇爾卻說,自己已經準備卸任,搪塞宋美齡。

宋美齡繼續找美國代理國務卿洛維特,希望美國能給與幫助,洛維特說,蔣介石的困境純屬中國內政,美國不便幹預,更不會派代表前往,希望宋美齡不要再做無用功。

在美國華盛頓呆了四周的宋美齡吃了閉門羹,幾經求援,沒人理會,最後不得不灰溜溜離開。

為了表明立場,杜魯門對新聞界公開表態,美國將不再支持蔣介石,這一信號被認為是美國對蔣介石的心灰意冷,徹底拋棄他。

經濟、戰事、外交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這時,白崇禧、甘介侯等人主張讓蔣下野,由李宗仁擔任總統,和我黨和談,以求和平。

蔣介石清楚,這些人是要把自己趕走取而代之,為了緩和形勢,1949年1月,蔣介石通電全國宣佈下野。

李宗仁任代總統,但很快就發現自己實際上被蔣處處掣肘,許多事情仍被蔣介石暗中控制,面對我軍勢如破竹的攻勢,李宗仁毫無辦法,蔣介石不得不考慮,失去大陸,自己該往哪去?

高人指點迷津

1949年下半年,國民黨敗勢更加明顯,他開始考慮往哪撤退,當時大陸守不住已經是定局,隻好往海島撤退,首選地是海南島。

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中間隔著瓊州海峽,進可攻退可守,不過蔣介石很快發現了問題,瓊州海峽最大寬度為39.5公裡,這個距離太近,如果我軍強渡瓊州海峽,打到海南島,解放全島,形勢會很快發生逆轉。

退守海南島的計劃被蔣否決了,剩下的撤退之選,隻有臺灣島,臺灣島和大陸距離較遠,中間有中央山脈阻擋,能夠阻擋當時沒有海軍空軍的我黨渡海的步伐。

蔣介石並非對撤退臺灣這個方案沒有顧慮,臺灣畢竟被日本殖民了50年之久,雖說日本戰敗,臺灣回歸中國,可當地人的思想意識受到日本文化影響,自己退守臺灣,還得下大氣力改造當地人,讓他們認同中華文化,這可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

這時,蔣介石的秘書張其昀,趁機對他分析利弊。

張其昀說:撤退臺灣是上上之選,臺灣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物產豐富,植被繁多,適宜種植作物,是一個可以為蔣介石提供休整的好地方。

臺灣除了物產豐富、自然條件好之外,其工業基礎在當時的中國算是最好的。

清朝劉銘傳經營臺灣,打下最初的近代化工業基礎。

日本殖民時期,為了建立永久統治,對臺灣投入精力。

特別是二戰時期,臺灣沒有遭到戰爭的毀壞,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這些都是中國其他省份沒有的優勢條件,將來隻要蔣介石好好經營,等到將來條件成熟,可以以此作為基礎反攻大陸。

蔣介石聽到這些感到十分滿意,可他還是害怕我軍現在攻勢這麼猛,難保有一天不會突然打進來。

張其昀為蔣介石分析說,以臺灣的形勢,我軍想打進來短期不太可能,臺灣地處太平洋西海岸,靠近美國太平洋艦隊,如果我軍敢過來,美軍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可蔣介石害怕我黨對臺灣進行思想滲透。

關於這一點,張其昀表示,臺灣還沒有被我黨思想滲透,等蔣介石站穩了腳跟,立即著手改造臺灣日式思想,宣傳中國文化,一切還來得及。

聽完這套全盤經營臺灣的方案,蔣介石十分贊賞,他最終同意撤退臺灣,不過在蔣策劃撤退臺灣之時,我黨也同時在謀劃如何解放臺灣。

奪取臺灣

我黨一直密切註意蔣介石離開大陸後的動向。

此時,毛主席收到一封密信,寫信人是來自蔣介石集團內部人物,密告蔣準備撤退臺灣,並建議在蔣沒有撤退之前,我軍率先奪取臺灣,切斷蔣介石的退路。

這個人叫楊傑,是蔣介石集團的將領,抗戰時期立有戰功,與我黨接觸後,受到感召,眼見蔣介石敗績已定,積極與我黨聯絡,幫助我黨實現全國統一。

楊傑將蔣介石集團內部形勢,未來動向都在信裡告訴了毛主席,這封信對我黨提供了豐富的敵人內部信息,毛主席拿給我軍主要將領討論,認為此刻形勢可以考慮解放臺灣。

然而,就在我軍準備渡過臺灣海峽解放臺灣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公然發動朝鮮戰爭,企圖將戰火燒到我國東北的鴨綠江,東北戰事爆發,改變了毛主席原先的戰略部署,我軍組建志願軍入朝作戰。解放臺灣的事被迫擱置了。

楊傑將軍的計劃未能實現,我軍失去了一次解放臺灣的機會,楊傑最後隱居香港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