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英國國徽

2024年2月6日 30点热度 0人点赞

威塞克斯王朝(519-927)

威塞克斯王國(古英語:Westseaxna rīċe),或意譯為西撒克遜王國,是中世紀英格蘭七國時代位於大不列顛南部的一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於公元519年建國,直到927年國王埃塞爾斯坦統一英格蘭地區建立英格蘭王國為止。

威爾士親王國(1216-1542)

威爾士親王國是威爾士歷史上的一個國傢,在1216年至1283年間是阿伯弗勞傢族領地,由盧埃林大帝建立,在1267年至1277年其鼎盛時期領土涵蓋今威爾士面積的三分之二。1277年至1283年被英格蘭王愛德華一世征服,其領土被英格蘭國王或王子統治。不過在此期間,威爾士親王國並未被劃入英格蘭王國。

英格蘭王國(927-1707)

英格蘭王國(英語: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歐歷史上的一個國傢,地處大不列顛島南部,包含現今的英格蘭與威爾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漢普郡的溫切斯特,但倫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樣的地位——特別是倫敦,從1066年開始已經成為英格蘭王國以及1707年聯合法令生效以來的英國事實上的首都。

蘇格蘭王國(834-1707)

蘇格蘭王國(英語:The Kingdom of Scotland、蘇格蘭蓋爾語:Rìoghachd na h-Alba、低地蘇格蘭語:Kinrick o Scotland),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古國,最大版圖包括大不列顛島北部以及周圍的數個群島,即今天聯合王國蘇格蘭地區的范疇。蘇格蘭王國最早約出現於公元843年以後。1707年,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正式合並,成為現在的聯合王國(英國)的主要組成部分,王國從此消失。

愛爾蘭王國(1542-1800)

愛爾蘭王國(愛爾蘭語:Ríocht na hÉireann;英語:Kingdom of Ireland)先後是英格蘭王國及大不列顛王國的附庸國,從1542年存續至1800年。它由英格蘭以及後續的大不列顛君主統治,並與該君主的其他領土建立了共主邦聯。這個王國名義上由國王或女王從都柏林城堡統治,並由國王任命的總督負責管理。它有自己的立法機構(愛爾蘭議會)、貴族制度(愛爾蘭貴族制度)、法律制度和國傢教會(愛爾聖公會)。

斯圖亞特王朝(1371-1714)

斯圖亞特王朝(英語:The House of Stuart;蘇格蘭蓋爾語:Siol Na Stiubhartaich),“斯圖亞特”一詞最初的拼寫為“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其王室成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公元11世紀法國佈列塔尼的地方貴族。斯圖亞特是第一個成功統治整個不列顛群島的王室,但由王室偏向天主教會和支持君主專制,統治權實際上不太穩定,經歷數次革命,兩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

英格蘭共和國(1649-1653)

英格蘭共和國(英語:Commonwealth of England),另譯英格蘭聯邦。是一個曾存在於1649年-1660年間的政體,分別於1649年起統治英格蘭、1652年起統治愛爾蘭,1653年起統治蘇格蘭。領土曾囊括今英國、愛爾蘭、西印度群島、紐芬蘭與北美東岸地區。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邦(1653-1659)

護國公時期(英語:The Protectorate)是指英格蘭共和國在1653年至1659年期間,由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所統治的時期。1653年,當時英國的領袖克倫威爾因認為殘餘國會不支持他提出的各項改革,便解散了議會,並宣佈自己為“護國公”,靠著軍隊實行獨裁管治國傢,“護國公時期”開始。1654年4月12日,《聯盟招標》聲明後,蘇格蘭加入共和國。

1658年9月,克倫威爾去世,他的兒子理查德·克倫威爾繼承護國公一職,理查無法控制政府和軍隊,並於1659年5月辭職,護國公時期結束,國傢陷入一片混亂。新的議會為了避免再一次內戰,便把流亡的查理二世(查理一世之子)請回。英格蘭共和國終結,英格蘭王國復辟。

大不列顛王國(1707-1800)

大不列顛王國(英語:Kingdom of Great Britain)簡稱大不列顛(英語:Great Britain)又譯為英國,曾經為英國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顛島及其附屬島嶼,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令》,由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並組成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1800年聯合法令》生效,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並,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獨立,英國改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1922)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是根據《1800年聯合法令》建立的主權國傢,該法案合並了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王國。它一直存在到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獨立,以及1927年更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為止。英國資助在拿破侖戰爭中擊敗法國的歐洲聯盟,發展一支龐大的皇傢海軍,使大英帝國在下個世紀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至今)

英國皇傢徽章(英語: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盾面上兩組三隻金獅象征英格蘭,紅獅象征蘇格蘭,豎琴象征北愛爾蘭。兩側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盾徽周圍的圈飾用古法語寫著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心懷邪念者蒙羞”),這個圈飾是嘉德勛章上的吊襪帶。下端懸有飾帶,上面用法文寫著Dieu et mon droit(“我權天授”)。盾徽上端為頭盔、都鐸王冠(或是聖愛德華王冠)和獅子。英國並沒有所謂的國徽,英國人效忠他們的國王/女王,並奉其為國傢最高貴的象征,因此皇傢徽章便有著國徽的含義,皇傢徽章出現在政府及其他與王室成員密切相關的建築物、物件及護照等公文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