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粵北非遺之美:廣州大學實踐隊深入清遠英德調研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日前,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利用寒假時間,實施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深入英德市望埠鎮開展非遺調研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註入新動能。

未來,廣州大學人文學院非遺傳承保護實踐隊將與望埠鎮開展為期三年的合作。在此期間,實踐隊將密切結合望埠鎮需求制定行動方案,對望埠鎮非遺進行系統梳理,利用寒暑假時間對待挖掘的非遺項目開展多次深入調研,形成有說服力的田野調查資料。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積極對外宣傳,提高望埠鎮非遺影響力。

實踐出真知 探尋非遺之美

寒假伊始,實踐隊成員就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前期準備,根據已有經驗對英德市非遺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經過與當地的多次溝通,定制切實可行的調研方案。1月底,實踐隊一行10人冒著冷風來到了英德。

雖是寒冬,但踏上英德這片土地時,隊員們都略顯興奮,對英德豐富的非遺資源充滿了好奇與期待。他們走訪了英德市文化館、望埠鎮人民政府,以及英德多項非遺項目傳承基地,熱情地與傳承人交流,了解英德非遺的傳承現狀和發展困境,同時也領略了非遺的魅力。

在英德紅旗茶廠,他們行走在歷經滄桑、重煥活力的生產車間,看到了幾代紅旗人對英德紅茶的堅守與創新。他們在石牯塘鎮欣賞精彩的木呷獅舞,在“木呷獅”“雞公獅”“貓頭獅”變換的舞步中,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未來可期。

木呷獅舞表演

在國傢級非遺“英石假山盆景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彭夥強的工作室,隊員們聆聽英石的傳奇故事;在英西中學,感受“英石進校園”的蓬勃生機;在意境園林,感慨年輕有為的非遺傳承人吳華就對發展英石產業的創意想法。

實踐隊與英石假山盆景技藝傳承人彭夥強交流

在非遺美食坊,隊員們品嘗了店主付桂雲阿姨親手包的黃糍、做的擂茶粥,在陣陣糯米香和茶香中,在阿姨真情的講述下,留下了美食深處的非遺記憶。在英德老城區的桿秤店,隊員們看到了各色做工精巧的木桿秤,也從交流話語中懂得了店主賴仁忠這代人的匠心與無奈。

期待高校建言獻策

經調研發現,近年來,英德市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的保護理念,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管理。

目前,英德市已有國傢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5個,清遠市級非遺項目19個,英德市(縣)級非遺項目68個。英德市文化館依托不同門類非遺,對內不斷完善非遺相關制度,對外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並廣泛宣傳,取得了良好成效。

例如定期舉辦英石假山盆景精品展;一年內開展5場進社區活動、3場進景區活動、2場進軍營活動、10場進校園活動等。英德市文化館館長周萍表示,希望大學生多了解傳統文化,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問題,為英德未來的非遺發展建言獻策。

實踐隊與英德市文化館有關負責人合影

望埠鎮文化站負責人陪同實踐隊前往英石園與非遺傳承人交流

在與望埠鎮結對座談會上,望埠鎮相關負責人直言,目前的非遺保護工作較為薄弱,希望實踐隊能根據已有線索進一步挖掘當地非遺項目,如“花燈”“牛節”等,幫助當地申報非遺傳承人,加大非遺宣傳力度。這些信息都為團隊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尋傳統文化之根脈,守千年文明之璀璨。實踐隊負責人謝僖表示:“在英德這片紅色熱土上,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有信心有義務有能力,以青春力量,協助地方政府,共鑄非遺保護新紀元。”

文|記者 周欣怡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