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2)

2024年2月6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聽了母親的一番話,永琰明白了作為皇子所肩負的重任,懂得了父皇訓導那番話的真正意義,於是便在《四書》、《五經》上刻苦用心,努力學習鞍馬騎射。

乾隆父輩在起名字時,其名的前一字為"胤",乾隆一輩為"弘",乾隆的兒輩取名上一字為"永",孫子輩為"綿",綿字輩下是"奕"。

在乾隆的孫子中,最受皇上寵愛的是長子永璜的次子綿恩。皇長子的憂懼去世與乾隆帝的無端懷疑指斥有直接關系,乾隆總覺得對不住自己的長子。永璜去世後,他的後代,受到了乾隆帝的特別恩顧。當然,這也不全是為了贖罪,乾隆也確實喜歡疼愛他的孫子,而綿恩能文能武,特別是武藝絕倫,自然受到乾隆帝的特別寵愛。早年,乾木蘭秋狝來到張三營行宮,皇上對隨行的皇子皇孫們說道:"這次木蘭秋狝,讓你們練練騎射,提高你們的實戰本領,但未到圍場以前,朕要先看看你們的本領。你們先在這裡比賽一下。"

於是各位皇子皇孫按年齡大小的順序上場比賽。綿恩當時才八歲,他最後一個出場,拿著個小小的弓箭,隻看那神情嚴肅的樣子,乾隆帝就非常喜愛,再加上一身戎裝,更顯得神氣十足。綿恩上來,竟一箭中的,再發再中。乾隆大喜過望,忍不住站起身來,走到綿恩身旁說道:"你如果再中一矢,朕就賞你黃馬褂。"綿恩也不說話,面對靶子,拉滿弦,一箭飛去,正透靶心,於是收下箭後,跪在乾隆面前。跪了很久,乾隆也不說話,好像不知綿恩為什麼要跪著,問他道:"你這是為什麼?是想要什麼嗎?"綿恩聽到祖父這樣說,更是跪在那裡,一聲不吭。皇上停了一會兒,放聲大笑,於是拿來黃馬褂穿在他的身上,倉猝間也尋不著合身的,就用一個大的把綿恩包裹起來抱在懷裡,笑道:"這個機靈鬼,他竟知道我在逗他玩,以不變應萬變呢!"

現在,綿恩已長大成人,身材頎長,舒臂如猿,不僅射箭是百步穿楊、騎馬是矯健如飛,而且摔跤搏打,也罕有敵手。

一天,魏佳氏對永琰道:"綿恩雖是你的侄兒,但他文武全才,又年長於你,你須向他虛心學習才是。"果然,接近綿恩不幾日,永琰就對綿恩憨厚的性格、高超的武藝心折贊嘆,綿恩對這個比自己年幼幾歲的小叔的謙遜好學一向就有好感,現在小叔更比以前親近自己,綿恩更喜歡他了。這樣,在和十一阿哥保持友誼的同時,永琰和這個侄子的感情日益融洽加深。

上書房放學後,永琰常到綿恩的宮中,在習武場上騰挪,在磚樁上跳躍,更多的是舞槍弄棒,時而也學習火器,永琰覺得,綿恩的指教比上書房中的騎射教師還好。一年後,永琰武藝精進,乾隆大喜。乾隆三十二年,京師地區大旱,皇上親率皇子及文武百官到西郊黑龍潭祈雨。永琰和八阿哥永璇分在一班。路上,永璇說道:"十五弟,你知道八大胡同嗎?"永琰道:"聽說過。""你知道那裡有什麼好玩的嗎?"永璇問。"這我就不知道了。""你願不願意隨我去玩一趟?"永琰大驚道:"這怎麼可能!皇阿瑪從來都不讓我們私自出宮,何況私自到城中玩耍。"

永璇笑道:"你真是皇阿瑪的好兒子,可惜享受不了那城市中的許多快樂。"

祈雨典畢,皇帝有所垂詢,卻哪裡也找不到八阿哥。乾隆叫來十五阿哥道:"你與八阿哥一班,你知道他到哪裡去了嗎?"

永琰道:"兒臣與八哥在一班一同祈雨,可剛一下班,一轉身就不見了他,兒臣也不知他到哪裡去了。"忽然,永琰想起剛才永璇的尋問,於是道:"皇阿瑪,八哥可能是到城中去了。"

乾隆問道:"你怎麼知道?"

"剛才八哥在路上曾問過我知道不知道八大胡同,兒臣說不知道,他還說那個地方很好玩。兒臣想,他可能是到那裡去了。"

乾隆氣得暴跳如雷,吩咐侍衛們去找,侍衛們聽說八阿哥跑到八大胡同去了,都嚇得魂飛天外,即使八阿哥在胡同內不出什麼事,回去也要降職降級;若出了什麼事,不知道會落到什麼處置。

果然,八阿哥在八大胡同內被找到,一回宮就被打得皮開肉綻。

可是數日後,永璇的傷疤剛剛愈合,在上書房裡還沒有安分幾天,他便未經奏聞,也沒轉告師傅,擅自一個人溜出皇城去了。皇上經訊問雖然知道了他沒有進妓院,但是也氣得七竅生煙。第二天,乾隆召見諸皇子,當眾嚴厲地痛斥八阿哥道:"你剛剛好了傷痕,就忘了上一次的痛打﹣﹣你怎能這樣不知自重?真是太不識大體。"接著他又教訓皇子們:"朕要你們在上書房讀書,一可以增長知識,二可以檢束身心,涵養性情。你們外出則必派散秩大臣、侍衛等護行,以防萬一。此次八阿哥私自出遊,隻帶幾名護衛,出了意外怎麼辦?"

乾隆帝隨後又喝令太監,對永璇一頓痛打。而後,將永璇的師傅觀保、湯克甲一律革職。

兒子的不成器,使乾隆帝更鐘愛孫子,特別是綿恩。乾隆決定讓年方弱冠的綿恩做火器營的總統。健銳營和火器營是大清朝最精銳的部隊,把火器營交給他,說明乾隆對他是多麼器重,抱著多大的希望!

永琰在上書房中又少了一位"良師"益友,雖然綿恩是他的侄兒。綿恩的離去與五阿哥永琪不同,永琰沒有傷感,有的隻是喜悅,他為侄兒有了用武之地而高興,為侄兒的輝煌前程而自豪。

綿恩來到永琰的宮中,依依不舍地和永琰告別道:"十五叔,我會經常來看你的。"

永琰在上書房中克勤力學,涵濡德義,宮中無不稱贊。乾隆三十七年,十三歲的永琰學通五經,乾隆決定讓永琰隨工部侍郎謝墉學今體詩。永琰與啟蒙師傅奉寬灑淚而別。

而就在這個時候,乾隆帝正在作著艱難的抉擇﹣﹣六十二歲的他意識到建儲立嗣已刻不容緩了。想到立嗣,乾隆的心裡就充滿了無限的痛苦。早年他本想立嫡,可是嫡子二阿哥永璉、七阿哥永琮都短命而亡。後來想立五阿哥永琪,永琪又得急病薨逝。除此之外,大阿哥、三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六阿哥又都去世,而四阿哥、六阿哥又過繼給了別人,現在可供自己選擇的阿哥就隻剩下五個了: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瑾、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說是五位,其實隻有四位﹣﹣乾隆帝對繼後那拉氏所出的十二阿哥永琪想都不願意想。八阿哥永璇沉緬酒色、溺於詩文,性情又極為乖戾,況且還有腳病,儀表欠佳,做國君實在難以勝任。十一阿哥永瑆聰明異常,天資甚高,儀表堂堂,可是受永璇影響太深,一心隻在書畫上,流連詩酒,染上漢人惡習,屢教不改,實在難以光大先祖事業。更何況這個永瑆最讓乾隆頭痛的事還不止這些,他還吝嗇成性。乾隆帝選了大學士傅恒的女兒作永瑆的福晉,可是這位曾穿金帶銀、吃香喝辣的大小姐進門以後,竟然隻能日日以薄粥度日,陪嫁的金銀珠寶全被永瑆納入府中。傅傢人時常把小姐在王府受苦受難的事告到乾隆那裡,真令這位天子萬分羞慚。可是屢次訓斥永瑆,永瑆仍是本性不改,一切如舊。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永瑆的坐騎死了,他竟下令府中烹馬代膳,當天再沒有其他飯食。這樣的人怎能繼承大統,君臨天下?

想起十七阿哥永璘,乾隆帝最疼的就是他,因為他是乾隆最小的兒子,自幼身體又孱弱;但他又是最不成器的孩子,雖然和十五阿哥是一母同胞,但二人性情卻有著天壤之別。這個老兒子從來就不喜歡讀書,小小年紀,經常溜到外城,四處遊蕩,惹是生非。思來想去,乾隆覺得隻有十五阿哥永琰飾躬讀書,勤奮刻苦,文武全才,剛明有戒。他自幼長於禁中,為人沉穩持重,度量豁達,可以立為儲君﹣﹣皇子中似乎也隻有他可以擔此大任了。這樣,儲君的人選就非十五阿哥永琰莫屬了。

可是乾隆帝決定,還要對永琰再仔細地暗暗地考察一番。

三十八年冬天,乾隆帝最後決定立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太子,把永琰的名字密存在木匣內,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然後諭知軍機大臣,他已立下太子,並諭令他們絕不許吐露半點風聲。至於皇太子是誰,隻有天知地知和乾隆帝自己知道了。

當年冬至,皇帝親自到南郊天壇舉行祀天大典,特命諸皇子侍儀觀禮,當著十五阿哥的面,乾隆帝向蒼穹默默禱告道:"如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能承國傢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上天潛奪其算,令其命短而終,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朕非不愛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計,不得不如此,唯願為天下得人,以繼祖宗億萬年無疆。”

旁邊的永琰見皇阿瑪神情莊重,一臉虔誠,做夢也沒想到這是為他在祈禱上蒼!

乾隆三十九年。金秋時節,正是太陽高高升起的時候,藍藍的天空飄浮著幾朵白雲。乾清門東階下,宗人府主管大臣正在宣讀著乾隆帝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以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喜塔臘氏作配與皇子永琰為福晉。欽此。"

和爾經額行三跪九叩大禮,領旨謝恩。兩天後,永琰身著彩衣,騎著駿馬,去拜見福晉父母。內務府官員把籌備好的禮品送到了和爾經額傢,有:金豹欽一副,大小金簪各三支,金珥六個,金釧四個,金衣鈕一百粒,銀衣鈕二百粒,制衣用貂皮一百零四張,制帽甲貂皮三張,制被褥用狐皮二百五十張,水獺皮七張。此外,賜福晉父親金、銀、狐皮、貂帽、金帶、佩帶、靴襪及馬一匹;賜福晉母金珥、狐皮袍、獺皮和馬一匹。和爾經額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成婚前一日,福晉傢把嫁妝送到宮中,送嫁妝的隊伍浩浩蕩蕩,嫁奩(lian)共有一百多抬。成婚這天,婚禮由乾隆皇帝親自主持,由於他已密定永琰為太子,所以婚禮舉行得十分隆重,甚至超過了十一阿哥永理瑆的婚禮﹣﹣雖然永瑆娶的是當朝第一權臣傅恒的女兒。

子時,紫禁城內燈火輝煌,明如白晝,宮內各條路上紅氈鋪地,宮門、殿門都高懸著紅燈,鮮紅的"喜"字貼在宮門上。過了一個時辰,永琰身著蟒袍到慈寧宮向太後行禮,老態龍鐘的太後見孫子神采奕奕,笑得臉上像盛開的牡丹。永琰平時對太後特別孝順,為人恭謹,禮節周到,學習勤奮,絕無不良習氣。太後一向就喜歡這個孫子,今日見他已經成婚,怎能不高興。隨後永琰又拜見了乾隆。乾隆道:"成婚之後,不能耽於兒女私情,應以大業為重。"永琰道:"謝皇阿瑪的教誨。"永琰來到母親令皇貴妃魏佳氏的膝前。魏佳氏早已熱淚盈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她﹣﹣香雪海的女兒,今日看到兒子成婚,那種高興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拜過太後、皇上和令皇貴妃,宮中樂聲大作,儀仗隊前行,永琰騎著高高的駿馬,前去迎親。內府大臣率屬官二十名、護軍四十名至福晉傢迎來。待永琰把喜塔臘氏接到宮中,轎落之後,喜塔臘氏在福晉們的攙扶下跨過一盆燒得極旺的火,又跨過一個朱漆的馬鞍,預示著未來的生活紅火而又平安。之後,永琰攜喜塔臘氏到奉先殿行謁廟禮,禮畢還宮行合巹禮。

洞房之內佈置得一派喜氣洋洋,喜床上首懸掛著紅紗百子帳,帳上繡著各種姿態的百名童子。永琰與喜塔臘氏按男左女右盤膝坐在喜床上"坐帳",接著二人喝交杯酒,隨後吃半生不熟的餃子,取"生子"之意。此時,窗外命婦高唱"交祝歌",祝願新婚夫婦相親相愛、白頭偕老。之後舉行合巹宴,兩人各吃一碗長壽面,隨後,共度良宵。洞房花燭,春意盎然。

是日,永琰宮中張幕結彩,設宴招待福晉喜塔臘氏父母及親族,文武二品以上大臣及命婦都赴宴祝賀。

次日清晨,永琰剛一睜開眼睛,一個輕柔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你醒了?你睡得好香啊!"

永琰見喜塔臘氏已穿戴整齊站在自己的面前,於是道:"你該叫我一聲才是。"

"我看你睡得甜甜的,就沒叫你。"說罷端過一碗湯道,"這是燕窩粥,早晨吃了,滋補身體的,快喝了吧。"

永琰接過碗,心裡充滿了甜蜜。

永琰沉浸在新婚的歡樂裡,可是他的生母魏佳氏卻病倒了。永琰新婚,她過於激動,過於勞累,又受了點風寒。起初她覺得自己有時發熱,有時發冷,認為並不是什麼大病,何況在兒子新婚的喜慶日子裡,她不忍掃大傢的興,於是就把病情瞞了起來,裝成沒事一般。誰知道旬餘過去之後,她隻覺得自己時常頭暈目眩,有時眼前發黑,知道得了大病,才讓請太醫診治。永琰和喜塔臘氏得悉母親得病,早晚守候侍奉,盡心盡意。特別是喜塔臘氏,更是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婆母。可是魏佳氏的病卻不見好轉,竟日日加深。乾隆帝也心急起來,諭令太醫會診。太醫們都說娘娘的心裡曾經受過大喜大悲,大悲大喜,積鬱日久,待時而發。遇到兒子娶妻,是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事,過去積鬱於心中各種情感一時迸發,使身體虛弱陰虧陽損,恰遇邪氣襲浸,造成今日忽熱忽冷之病。若是及時延醫極是好治,但現在已是病入膏肓,無可奈何了。

四十年正月,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享年四十九,謚"令懿"。

喜塔臘氏用女人的全部柔情撫慰著永琰喪母的哀痛,喪期過後,永琰又回到上書房。

上書房裡,永琰又換了個新師傅,一個對永琰的一生都發生了深刻影響的師傅﹣﹣朱珪朱石君。

朱珪,字石君,順天大興人,先世居蕭山。年少時隨大學士朱軾研讀經書,與哥哥朱筠一同鄉試得中,並負時譽。乾隆十三年中進士,時年僅十八歲。乾隆帝極賞識他的才學,累遷其官,三十二年補湖北按察使,後又到山西代理巡撫一職。朱珪做了永琰的老師後,發誓要把他培養成一個辨忠奸、明是非、勤政愛民、摒奢尚儉的君主。於是朱珪在教授詠吟李杜詩篇、韓柳文章、蘇辛詞句的同時,更從《四書》、《五經》中闡發仁政愛民、國以民為本的道理,特別是對歷代帝王的治國方略、成敗得失、經驗教訓,講得明白、析得透徹。當講到《出師表》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時,更是詳細講明,何為"賢臣",何為"小人",而君王隻有自正自清,才能有識,才能辨出賢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