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東王者到茍延殘喘,守著金山吃大餅的埃及,到底做錯了什麼?

2024年2月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1876年,埃及。

熱浪翻湧,燥熱與不安如同潮水一般,淹沒了整個國傢。一個男人滿臉凝重,嘆息聲飄散在空中。任憑他如何掙紮,也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

這個男人,便是彼時埃及的領袖,伊斯梅爾。

陰雲密佈,伊斯梅爾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壞消息:埃及政府,宣告破產。

從那之後,埃及的命運就已改變。曾經的中東王者,踏上了絕望的茍延殘喘之路……

輝煌歲月:中東的王者

公元前3200年,埃及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第一次有了國傢的身影。

從地理上看,埃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而成為了文明的棲息地。亞洲與非洲,均在埃及的版圖上,留下了重墨重彩的痕跡。從埃及向西出發,便能抵達利比亞,若是向著反方向前進,就能達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紅海與地中海,一個位於埃及的東邊,另一個位於南邊,國內地形豐富,山川縱橫,河谷交錯,地下還蘊含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在古代,這是當之無愧的天選之地。

曾經,埃及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直到美尼斯出現,統一埃及,建立了奴隸制國傢。隨後,歷經多個時期,埃及的生產力在新王國時期有了顯著提升。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忠實地記錄了法老們的故事,穿越歷史的風沙,呈現在今人眼前。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埃及的統治者們有了更宏偉的目標——向外擴張,成為中東的王者。其中,第十八王朝的表現最為突出。

這個王朝,將埃及的歷史推向了巔峰。

在驅逐喜克索斯人之後,埃及統治者正式展開了擴張的藍圖。他們足足用了一百年時間,建立起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令整個中東都匍匐於埃及的腳下。

原本,埃及雖然兵強馬壯,經濟發達,但歸根結底,隻是一個地域性的國傢,影響力相當有限,隻能輻射尼羅河谷與三角洲地區。而擴張後,埃及的疆域最遠可以囊括愛琴海與塞浦路斯島,政治力量產生了質的飛躍。

燦爛的帝國,猶如一輪奪目的紅日,在黃沙漫天中,冉冉升起。

然而,遺憾的是,輝煌轉瞬即逝,埃及的衰落令人唏噓。

帝國更迭不休,無論是波斯,還是希臘,抑或是羅馬,都曾成為埃及的主人。公元前525年,埃及更是淪為了波斯帝國的行省,而亞歷山大的馬蹄,也踏在了滾滾黃沙之上,在東征時期,將埃及收入麾下。

亞歷山大死後,托勒密王朝橫空出世,這是一個由埃及總督建立的新王朝,盡管名義上接受希臘人的統治,但骨子裡依舊保留著埃及傳統。

不少希臘人甚至醉心於整理古埃及著作,並為埃及古老的神靈修建神廟,埃及與希臘的宗教神話體系,漸漸打通。

不僅如此,憑借著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埃及很快在世界文化與學術舞臺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一時間,亞歷山大港也名聲四起,成為了中東貿易的樞紐地帶。

這是古代及最後一個王朝,也是落日前僅剩的餘暉。

伴隨著近代的來臨,埃及的好日子也走到了盡頭。曾經無比珍視的古國尊嚴,被重重摔落在地,狠狠踐踏。

歷史軌跡:淪為殖民地

其實,在正式進入近代以前,埃及還經歷過一段“後埃及時期”。托勒密王朝覆滅後,希臘人退出歷史舞臺,緊接著,阿拉伯人登場,他們帶來了伊斯蘭教文化。

這種全新的宗教信仰,為埃及後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埋下了深刻的伏筆。

1517年,奧斯曼帝國將埃及收入囊中,但與過往類似,盡管埃及在名義上隸屬於奧斯曼帝國,可實際上還保留著相當大的主權。

這種相安無事的日子足足過了幾百年,直到一個名為穆罕默德·阿裡的男人出現,打破了埃及原有的平靜。

這位穆罕默德·阿裡,曾是奧斯曼帝國阿爾巴尼亞軍團中的一員。經過激烈的政鬥,阿裡在1805年正式執掌埃及。

隨後,他大刀闊斧的開啟了改革,令人驚喜的是,阿裡的確有兩把刷子,僅僅用了二十多年,便讓埃及成為了東地中海地區的霸主。

在1893年的時候,埃及已經擁有了2萬海軍與20萬陸軍,甚至還有威風凜凜的軍艦,戰鬥力不容小覷。

然而,埃及人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悲劇的開始。

阿裡自視甚高,想要趁著奧斯曼帝國衰落之際,一舉推翻土耳其人的統治,建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

因此,他以埃及的名義,發動了多起戰爭,不僅和奧斯曼帝國成了仇人,就連蘇丹與希臘,也未能逃脫。

可事實證明,阿裡錯看了時代的浪潮。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下一個時代的王者,註定不再是垂垂老矣的奧斯曼帝國,而是歐洲列強。

而阿裡的高調戰爭舉動,很快引起了歐洲各國的註意,在強大的工業實力加持下,歐洲各國直接出兵,幹預第二次土埃戰爭,輕松拿下了埃及。

1840年,《倫敦條約》簽訂。此後,埃及的政治與經濟大權,落入歐洲列強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專賣制破裂。

專賣制被廢除後,西方國傢向埃及傾銷產品不再受到限制,大量洋貨入侵市場,埃及的本土工廠,接二連三倒閉。

到1849年,埃及有41%的進口貨物,都來自英國。可見,埃及逐漸變成了歐洲的原料產地與銷售基地,更成為了殖民者經濟上的附庸。

1863年,伊斯梅爾拉開統治大幕,對埃及進行了現代化改革。這場改革,本質上就是讓埃及實現歐洲化。於是,西方列強抓住機會,進一步滲透埃及經濟,創辦銀行,掌控司法,通過貸款牟取暴利。

就這樣,埃及財政落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1863年到1876年間,伊斯梅爾政府每年的外債規模,高達700萬鎊,幾乎不可能償還。果然,1876年4月,埃及正式破產,在英法兩國的強勢逼迫下,國債總局成立,英法雙重監督制確立,埃及徹底被剝奪了身為獨立國傢的財政權。

至此,埃及的悲慘命運,已經不言而喻。

一戰爆發後,英國假借戰爭名義,公然將埃及列為自己的“保護國”。

徹底淪為殖民地的埃及,不僅經濟上是千瘡百孔,政治上也失去了自主,武裝力量更是近乎於無。二戰後,殖民主義成為歷史,但埃及的混亂,卻並未就此終結。

衰落之殤

二戰結束後,歐洲衰落,美蘇崛起。1952年,埃及自由軍官組織在納賽爾的領導下,掌控政權,次年,埃及共和國成立。

隨後,歷經與敘利亞的分分合合,埃及終於在1971年安定下來,從原本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變為更具獨立性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可是,埃及並未就此踏上發展之路。

國傢工業百廢待興,政府卻瞻前顧後,導致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失業率居高不下。於是,2010年,那場聲勢浩大的“阿拉伯之春”,也席卷了埃及的土地。

“阿拉伯之春”打破了許多埃及原有的東西,可是相比於簡單粗暴的毀滅,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引領埃及的未來,明顯要難上太多。

阿拉伯之春結束後,埃及陷入了更加深刻的迷惘。

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埃及以最快的速度,將民選的伊斯蘭政黨推上了前臺,看似完成了獨具特色的中東“民主政治”。

可是,很快,當身為執政黨的穆斯林兄弟會,觸犯了軍方利益,隨即便立刻受到了軍方的壓制。

軍方同樣以民意為借口,推翻了政權,並且將穆斯林兄弟會趕下臺。隨後,法塔赫·塞西當選新總統,埃及仿佛再度歸於平靜。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埃及又回到了威權主義政治的框架之下。

而這種政治模式,毫無疑問與現代性背道而馳。

此外,埃及的情況極為復雜。埃及宗教勢力強大,即便軍方設置重重阻礙,依舊能夠強勢奪取立法權。

而伊斯蘭主義的政黨與領導人,往往會因此無視世俗主義政黨的主張,因為他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政治傢。

直到今天,埃及內部的矛盾依舊沒有得到解決,社會經濟問題堆積如山,政治上也始終沒能達成統一。

曾經的中東王者,到底何時能夠歸來,依舊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參考文獻:
1、王泰.宗教與世俗: 埃及政治文明演進的歷史軌跡[J].環地中海學刊,2022,(第1期).
2、呂翊欣.論近代以來埃及現代化的特征[J].唐都學刊,2008,(第1期).
3、陳天社.埃及近代的殖民地化及其原因[J].阿拉伯世界,1996,(第2期).
4、李競強. “阿拉伯之春”以來突尼斯與埃及政治轉型比較研究[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第45卷(6):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