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遊擊隊長借走地主傢8根金條,67年後老人卻要政府償還3萬億

2024年2月6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2011年,廣東一位梁姓老人拿著一張1944年的欠條走進了當地民政局,他要求政府返還多年前的欠債。

戰爭時期發生的很多事情一旦過渡到和平年代就會說不清,第一是因為年代久遠無法證明真假,二是因為主管部門換了一茬又一茬,誰來買單呢?

相關工作人員一看,乖乖,這張欠條的內容竟然真的是遊擊隊長借了梁傢8根金條,按照利息推算,如今要價值三萬億!

一、如獲至寶的欠條

梁詩偉,一個來自廣東江門的落魄“貴族”。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他的傢族是江門首屈一指的大傢族,傢族的輝煌在梁詩偉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梁詩偉的父親是個富商,娶了六個老婆,傢大業大,傢道殷實。他們曾經對遊擊隊伸出過援手,因此在當地有著極好的口碑。

然而,到了梁詩偉這一代,傢族的輝煌已經不再。他和老伴隻能依靠低保度日,為了補貼傢用,他們不得不撿瓶子賣錢。

唯一見證傢族輝煌的,是那座破敗的祖宅。梁詩偉和老伴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夠翻修祖宅,重現傢族的榮光。

2011年的一天,他們回到祖宅打掃衛生,準備進行修繕。在閣樓上,梁詩偉意外發現了一個小鐵盒子。打開盒子,裡面是一張泛黃的欠條。

欠條上寫著:“廣東遊擊隊長李兆培向鴻文三姐借糧食40石、大洋五千個、金條八根。抗戰勝利後由當地政府還款。”

欠條中還規定了利息。梁詩偉看了之後喜不自勝,他想著有了這筆錢就能翻修祖宅了。

第二天,梁詩偉拿著欠條去了民政局,他激動地向工作人員解釋這張欠條的來歷,工作人員仔細查看了欠條後,告訴他這張欠條非常珍貴,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但是首先要鑒定一下這張欠條究竟是不是真的,其次對於欠條上的物品,也要進行一番價值評估,而且,按照相關法規,這種欠條已經屬於歷史文物,應該上交給國傢。

梁詩偉聽了自然不懼,因為他小時候也時常聽傢中長輩提起資助遊擊隊的事情,對於欠條的真假,他絲毫不懷疑。

經過一番考證,政府工作人員證實了欠條是真的,但眼下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確定所欠物當下的價值,欠條中規定了利息為兩分。

按照現在物價推算,這些物品的價值就超過了兩百萬,再加上1944年到現在整整過去了67年,這筆欠款的總額竟然達到了3萬億!

3萬億啊,幾乎趕得上廣東省一年的GDP了,這樣的巨額欠款,江門市政府可是還不起的,那究竟還多少合適呢?

二、當初的情形

這鴻文三姐,並非是梁詩偉的親生母親,而是他父親的三姨太,和其他姨太太不同,鴻文三姐十分賢惠,在梁父死後,她一個人支撐起了梁傢,讓十裡八鄉十分欽佩,因為她名叫鴻文,因此尊稱她為鴻文三姐。

在抗戰時期,梁傢的鴻文三姐以她的善良和勇氣聞名鄉裡,當戰爭進入尾聲,遊擊隊急需資金,大隊長李兆培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借出一筆巨款來支持抗戰。

盡管這筆錢是一筆巨款,但對於梁傢來說並不算什麼,加上鴻文三姐深知抗日的重要性,沒有猶豫就借出了這筆錢。

隨著事態的發展,有人開始質疑這件事情背後的真相,他們認為,如果真的有這麼大一筆借款,為什麼抗戰勝利後鴻文三姐沒有將欠條拿出來兌現呢?難道說當年發生了什麼隱情?

簡慧仙,一位97歲的紅軍老戰士,當年也是遊擊隊的一員,親眼見證了這一情景,在得知了梁詩偉找政府還錢這件事之後,她站了出來,講述了當年的情形:

“鴻文三姐是個大善人,她沒有拒絕,說這時支持國傢抗日,就直接借了。”

“三姐說,這錢也沒想讓政府還,你想啊,把鬼子趕走,不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希望的事情嗎?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如果我找政府還錢,那不是把抗戰的責任都推到政府身上去了嗎?

可見,鴻文三姐從未想過要政府償還這筆錢,她隻是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了抗戰。

整個事件到這裡就十分明了了,借款時,鴻文三姐明白這筆錢是用來支持國傢的抗戰,是為了民族的大義,所以她毫不猶豫地借了。

建國以後,鴻文三姐覺得國傢百廢待興,自己要是這時候跳出來讓政府還錢,實在不是一個中國人的態度。

於是,她把這張欠條藏在了小盒子裡,當做是戰爭年代的一種紀念,她應該從未提起這件事,也從未想過要政府償還這筆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許多像鴻文三姐一樣的人,他們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他們的善良和大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傳頌。

三、該不該還?

但是,鴻文三姐的動機隻是人們的揣測,欠條是真實存在的,梁詩偉老人也直言,要不是自己窮困潦倒,一把年紀了還要帶著老伴到處撿垃圾過活,他也不想來麻煩政府。

如何還錢,就成為了江門市政府頭疼的難題,首先不可能按照規定的利息還,那就算把整個江門市賣了都還不起。

這時,有人提出,應該按照約定日期,因為當初李兆培跟鴻文三姐約定的是抗戰勝利後還,借款時間為1944年,抗戰勝利是1945年,隻不過因為鴻文三姐自己不選擇兌現,所以才拖了67年,實際上的利息應該按照一年來算。

可是即便如此,八根金條將近一斤,市值三十多萬,五千個大洋在如今已經算是收藏品,價格要根據品相來估算,40石糧食大約為4000斤,因此,這筆欠款的真實價值無法準確估算,也就無法歸還。

況且,根據當下的民事法律,欠條已經過去了67年,早已經失去了法律效力,政府提出可以在生活上對梁詩偉老人進行照顧,但雙方仍就欠條一事沒有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