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是用“活人”燒制的?陜西一兵馬俑裂開後,真相才水落石出

2024年2月6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晨晨不愛吃豆腐c

編輯/晨晨不愛吃豆腐c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陜西秦始皇陵的兵馬俑相信大傢都知道,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大的兵馬俑陵墓,也被稱作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從兵馬俑出土至今,它的制作之謎便被人們議論紛紛,其中被議論最多的,便是兵馬俑究竟是不是真人煉制?

面對這個問題,就連考古專傢也一直沒有答案,可直到一尊兵馬俑出現開裂的情況後,真相才終於公之於眾,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秦始皇陵墓

相信大傢聽過很多秦始皇的故事,比如說一統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統一度量衡和貨幣,焚書坑儒修建長城等等這些,全是秦始皇創下的歷史功績。

據了解,秦始皇從13歲時,便開始修建陵墓,由丞相李斯親自設計,整整花費了39年的時間,才將陵墓修建完成,工程之大讓人嘆為觀止,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神秘的陵墓之一。

但根據《史記》了解,秦始皇陵其實在公元前206年的時候,曾遭到了破壞,雖然最後被保存了下來,但陵墓內部,依舊受到了不小的損害。

可盡管如此,當時我國科研人員,仍舊沒有找到一星半點的相關線索,直到1974年的時候,一次意外的發現,讓這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陵墓,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

根據記載,在1974年3月的時候,臨潼縣驪山鎮楊村的一位村民,在打井的時候,發現了像是真人一樣的陶人和碎片。

當時那個年代,我國的考古研究雖然剛成立沒多長時間,但是技術相對來說,已經逐漸成形,在全國各地進行考察。

而發現陶人的村民,覺得這個東西不簡單,秉承著為祖國做貢獻的想法,將陶人送到了當地的文物局。

這件事情一經發出,我國考古隊立刻趕往現場進行探查,最終在全體人員的努力下,秦始皇陵兵馬俑橫空出世。

隨著考古工作者,對陵墓不斷發掘,越來越多的兵馬俑被找到,而秦始皇陵兵馬俑,也在1987年12月的時候,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活人燒制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找到後,我國修建了天然歷史博物館,那裡存放了十二萬多件文物,其中最為壯觀的便是秦始皇兵馬俑。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每尊兵馬俑都栩栩如生,和人偶不同,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面部表情,身姿形態。

而且考古人員發現,在已經被挖出來的兵馬俑當中,沒有一個長相一樣的,每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神態,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少人猜測,能做的這麼逼真,會不會是真人燒制的呢?

眾所周知,兵馬俑是從秦始皇陵被挖掘出來,而他所在的那個時期,又有人殉制度,這個制度顧名思義,就是人死後活人得陪葬。

這種習俗在奴隸社會的時候廣泛流行,在他們眼裡,奴隸就是自己的所有物,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一些官僚或者富有人傢,在死後可以讓身邊的妻妾或者奴隸,為自己殉葬。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的殉葬人數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說天子去世,需要陪葬的人數高達幾十或者上百人,而一些官僚去世後,則隻能陪葬數人。

而這些陪葬的人數,並不包括修建陵墓的工匠,雖然工匠到最後也得陪葬,但並不是按照人殉制度來執行的,而是一些人在死後,擔心這些修建陵墓的工匠將消息透漏,從而引來盜匪,所以一般在陵墓修建完成以後,都會將工匠殺害。

所以人們懷疑兵馬俑是真人燒制,也是有情可原的。

畢竟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以後,被幾經周轉送到靈山,結果剛到秦二世胡亥便下令,讓後宮所有沒有子嗣的嬪妃殉葬。

結果就在人們想入非非的時候,一件事情的出現,讓事情的真相出現在人們面前……

開裂的兵馬俑

在考古人員的努力下,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出現在人們眼前。

據了解,現如今已經有三個陪葬坑被專傢發掘,在這三個陪葬坑中,一共出土了八千多個兵馬俑。

在發掘一號坑的時候,各類專傢人員用了很長時間,才慢慢將一號坑的全面,完全展現出來,這前前後後發現了很多兵馬俑,他們分別穿著不同的服飾和鎧甲,並且根據上中下的軍銜等級站位。

相較於一號坑,二號坑更大更有看點。

隻見二號坑東西長96米,南北寬84米,總面積大約為六千平方米左右,雖然裡面的結構與一號坑大差不差,但是二號坑內的陶人更為復雜。

隻見二號坑內發現了一千三百多件陶人,八十多輛戰車,青銅兵器更是數以萬計。

而三號坑則是和二號坑一樣,但卻遠沒有二號坑那麼大,面積隻有五百二十平左右,坑內主要有一輛駟馬戰車組成。

雖然三號坑面積不大,但卻是這幾個坑內最為幸運的一個,他沒有遭受大火的侵蝕,坑內的陶人和戰車都保存的較為完整。

這本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情,但卻因為保護不當,導致陶人身上的色彩,進行了大面積的脫落。

原來考古學傢在發現這些兵馬俑以後,對其進行了開采工作,但卻遺忘了地上和地下的溫差,導致這些兵馬俑在剛被發現的時候,顏色還十分鮮艷。

可在他們接觸到地面的氧氣以後,因為氧化導致顏料脫落,當考古學傢察覺到這個異常的時候,已經出土了的兵馬俑,已經遭到了破壞。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以後,考古學傢也有了經驗,開始采取其他方式,隔絕兵馬俑與外界接觸,在最大程度上對其進行保護。

然而就在考古學傢發掘的過程中,一尊兵馬俑出現了裂痕,也正是這個裂痕,證明兵馬俑並非真人燒制。

原來兵馬俑出現裂痕以後,相關工作人員立刻對其進行修補,可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兵馬俑內部並沒有人骨結構。

兵馬俑之前被認為是活人燒制,除了前面的依據,還有一點是,在這些出土的兵馬俑中,每尊都在一百五十斤左右,和真人的重量一般無二,所以才會被懷疑是真人燒制。

不過此次工作人員的發現,也算是徹底揭開了兵馬俑的身世之謎,這也就證明,這八千多件兵馬俑,是古人一點一點制作而成。

想到這個不得不覺得震撼不已,既然這些兵馬俑都不是活人燒制,那麼古代的能工巧匠,是如何將兵馬俑做的如真人一樣?

而且在這八千多名兵馬俑當中,每個人俑長得還的都不一樣,這也怪不得秦始皇光是陵墓,就修建了39年之久。

而這些現如今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兵馬俑,估計也在當時制作了幾十年之久,是由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用手一點點繪制而成,最後塗上顏料。

不得不說,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一切,都讓人為之震撼,尤其是在古代那種沒有任何便利條件的前提下,能創作出來這麼多文物,足以被稱作是世界上的奇跡。

參考信息來源

兵馬俑裡有沒有“活人俑”?現代科學研究,解開了這一謎題-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