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資源科普化何以突破現實困境

2024年2月6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激活科普高質量發展,科技資源科普化是關鍵因素之一。然而,當前許多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學普及,仍面臨諸多現實困境。

河南省科協在2024年度科普項目中首次新增“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反響熱烈。1月30日,由省科協舉辦的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座談會在鄭州舉行。業界學者、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傢、科普基地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科技資源科普化”展開討論。

專業科普團隊有事半功倍之效

科普內容創作、科普活動組織實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打造一支理論水平高、服務意識強、科普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團隊,無疑可以讓科普傳播過程、科普傳播效果變得更加高效。

鄭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國傢超級計算鄭州中心主任商建東介紹,鄭州大學國傢超級計算鄭州中心打造了“超現在 算未來——超級計算機系列科普”項目團隊。其中,科普隊伍有專職人員8人、兼職技術人員31人、志願者210人,有效支撐日常科普參觀、科普活動組織、科普課程研發、科普品牌打造等工作。

河南農業大學項目團隊則是由院士、中原學者等領軍人才,結合從事農業發展的專業人才,組建了老中青結合的科普團隊。既能發揮院士專傢的傳幫帶作用,又能滿足各類群體的科技科普需求,有效確保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平穩有序地開展。

黃河科技學院是以副校長楊保成教授和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傢張守仁教授負責統籌協調和質量把關,其它成員根據自身研究方向和科普實踐經驗進行分工合作。

擁抱新媒體實現精準傳播

如何精準、高效地進行科普傳播,成為與會專傢討論的熱點。

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傢、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教授戴樹璽結合自身實例進行了經驗分享。他在網絡註冊ID“愛較真的戴老師”,專註講解量子力學、原子彈、黑洞、芯片制造等“硬核”內容,獲贊700多萬。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張振香建議,要利用新媒體和社交媒體等現代傳播手段,擴大科普內容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同時不斷探索新的科普形式和方法,適應時代發展和公眾需求的變化,保持科普內容的活力和吸引力。

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張建新指出,融合多種現代技術和方法,充分分析現代人對科普工作的期望和獲取知識的普遍形式,及時回答公眾所關心的科技問題,提供更多的沉浸式體驗,科普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並且被公眾所認可。

項目負責人邢娜介紹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圍繞“母親節”“教師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了一系列高質量科普視頻,在進行健康科普的同時,所傳遞的精神價值也備受觀眾認可,進而讓科普傳播效果倍增。

多項建議引發全場共鳴

河南科技大學食品加工與安全國傢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康懷彬,在科技資源科普化的前端,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科技人員更加積極主動參與科普,把科普作為科技成果的主要構成部分,鼓勵科技資源科普化。

河南農業大學社會服務處王景隆建議,可以建立科普科研成果可靈活等價替換的考核與職稱評定制度,在科研項目中適當設立科普任務考核的增量指標,推出科研人員在場館等科普機構中參與科普工作的業績認定方案。

河南省人民醫院公共事業發展部項目負責人表示,可以通過對國傢級實驗室資源開放等一系列活動,使醫學科研知識在更廣范圍流動和共享,讓科技知識從業內流轉,變為向全社會廣泛外溢,以優化資源在全社會的流動性,促進科研與科普兩翼齊飛。

南陽理工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副院長張凌曉建議,未來加強資源整合,形成共享的科普平臺,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通過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的實施,提高公眾對科技資源的認知和理解,促進科技與社會的互動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