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羅曼諾夫帝國對我國的侵略和蠶食是蓄謀已久的?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在歷史的長河中,國傢之間的領土爭端和戰爭從未停止過。而在這些爭端和戰爭中,往往伴隨著大國的博弈和利益的交換。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就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最終演變成了對中國的侵占和吞噬。本文將從歷史、地理、政治等多個角度,詳細闡述俄羅斯對中國的侵占和吞噬是如何一步步展開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俄羅斯為什麼對領土如此癡迷。這要追溯到俄羅斯的歷史。俄羅斯本是一個位於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小諸侯國,在公元16世紀以前,一直附屬於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欽察汗國,其地域狹小,資源匱乏。並且,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俄羅斯的國土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覆蓋,缺乏良港。這使得俄羅斯在歷史上一直渴望擁有一個不凍港,以便於發展海上貿易和對外擴張。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領土不僅僅是一種象征,更是一種野蠻生長和血腥侵略的需要。

在中國與俄羅斯的交往史上,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7世紀末的彼得大帝時代。彼得大帝是一位偉大的改革者,他希望通過改革來振興俄羅斯,使之成為歐洲的強國。在他的統治下,俄羅斯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而中國,正是俄羅斯擴張的第一個目標。

當時,中國的清朝正處於鼎盛時期,國力強盛,領土遼闊。然而,清朝政府對於外部勢力的侵略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使得俄羅斯有機可乘。在經過一系列的外交手段後,168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尼佈楚條約》,劃定了中俄邊界,雙方約定以勒拿河為界,勒拿河以西屬於羅曼諾夫帝國,勒拿河以東,包括貝加爾湖、佈裡亞特蒙古、庫頁島、韃靼海峽、鄂霍茨克海在內的大片陸地河水域都屬於大清帝國。這一條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但卻為後來的中俄矛盾埋下了伏筆。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對中國的興趣愈發濃厚。一方面,是因為清朝政府內部的腐敗和衰弱;另一方面,是因為西方列強的侵略使得俄羅斯感受到了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開始尋求新的盟友,以共同對抗西方列強。而東夷島國——日本帝國,正是俄羅斯的最佳選擇。它們都對中國的領域覬覦已久,在這一共同為人所不齒的邪惡目的的驅使下,沙俄以及後來的蘇聯與日本一拍即合,共同策劃了偽滿洲國的獨立,公開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並與偽滿洲國建立外交關系。此後,蘇聯河日本將偽滿洲國瓜分為北滿和南滿,北滿屬於蘇聯的勢力范圍,南滿屬於日本的勢力范圍。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俄羅斯國內爆發了一系列的革命和變革,政局動蕩不安。為了穩定國內局勢,沙皇政府開始尋求外部援助,並試圖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轉移國內階級矛盾。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國力逐漸衰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成為了沙俄向外擴張的最佳選擇。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清朝政府被迫簽訂了《辛醜條約》,割讓了大量的領土給列強。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趁機侵占了中國的黑龍江以北的土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成立,蘇聯正式成立。在此期間,蘇聯加強了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並強行占領了我國海參崴,自此之後,海參崴這個天然不凍港成為了俄羅斯最大的軍民兩用港口,進一步擴大了其在華利益。

1924年,中蘇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雙方確認了一個不侵犯對方領土完整的原則。然而,在這一時期,蘇聯開始對中國東北地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蘇聯對日本的支持加劇了中蘇關系的緊張。1935年,蘇聯紅軍入侵中國漠北蒙古地區,導致中蘇關系徹底破裂。

1945年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此期間,蘇聯試圖通過加強在華利益來擴大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然而,隨著冷戰的爆發,中蘇關系再次陷入緊張。19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到了極點,雙方在邊界問題上發生了武裝沖突。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這是自雅克薩之戰以後,我國對抗沙俄侵略的首次勝利!

總的來說,俄羅斯對中國的侵占和吞噬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歷史、地理、政治等多個角度來看,這一過程既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內部因素的作用。然而,無論是哪個時期,俄羅斯對中國的侵略都是有計劃性的、步步為營的。這種侵略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給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珍惜和平與發展的大好時光,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