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舊小區在江北的新模樣→

2024年2月6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今日

《重慶日報》關註江北

老舊小區“改”出新生活

“造”出新價值

一起來看

↓↓↓

上午9時,石馬河街道南橋苑的“網格驛站”剛開門就變成了社區居民的“親子驛站”:孩子們在壩子上打球、追逐;老人們坐在驛站裡喝茶、聊天;驛站裡,條凳、飲水機、手機充電站、書籍等一應俱全。

上午11時,觀音橋街道的“北倉裡”,聚集了不少掃街打卡的外地年輕遊客。山乘山咖啡、茶炮老火鍋……這裡每隔幾天就會冒出幾傢新店。

▲華新街街道橋北社區食堂。曹檢/攝

中午12時,華新街街道的“橋北社區食堂”座無虛席。一個檔口賣包子、饅頭、小面等各種面食,一個檔口賣豆花、燒白、豬蹄海帶湯等各種飯菜。食客中不少人還是從雙碑、大渡口等地遠道而來。

1月30日,記者在江北區多個正在改造或改造完成的老舊小區采訪發現,該區通過創新實施治臟、治亂、治違、功能提升、品質提升、產業導入等“三治兩升一導入”,不僅提升了老舊小區的顏值、品質,“改”出了新生活,還推動老舊小區“造”出新價值,發展起“一街一品”特色產業,形成擴投資、促消費、惠民生的“乘數效應”。

南橋苑成違章整治樣板

據介紹,江北區共有389萬平方米老舊小區,2021年以來已改造完成28個小區、104萬平方米,正在實施改造58個小區、188萬平方米。

石馬河街道南橋寺社區的南橋苑,是江北最早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

▲改造後的南橋苑小區。(資料圖)

“最大難題是整治違章建築!”南橋寺社區黨委書記李勝男告訴記者,2021年啟動改造後,他們組織城管大隊、社區幹部、網格員,按3人一組組成10多個專班,聽取居民的意願訴求,對小區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調查結果讓人震驚:在南橋苑54個單元108戶頂樓住戶中,有106戶都在頂樓修建了違章建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為違章搭建住房,部分用於自住,部分用於出租。

▲石馬河街道南橋苑適老化改造工程完工後,居民在院壩遊玩。(資料圖)

其原因是,南橋苑為上世紀90年代農轉非安置小區,住房面積小,沒有物業,違章建築形成時間較早。在征求這些居民意見時,大多以屋頂漏水、住房困難為由,不願拆除。

為找準拆違工作突破口,各專班廣泛收集民意,建立居民配合度臺賬,並按照先易後難原則,將10棟、11棟兩棟樓打造成拆違治漏“樣板房”,進行樓頂拆違、頂棚防水處理、樓道全面粉刷翻新、消防設施改造,並在施工期間邀請居民代表參觀,針對居民提出意見進行適當改進。全程透明公開的工作方式,取得了居民的支持理解與信任。

▲改造後的南橋苑小區。(資料圖)

之後,針對拆違中拒不配合的業主,街道、社區、物業、消防等單位多方聯動制定專項計劃,依法依規進行拆除;針對特殊困難群體,街道用心用情,盡顯政府擔當。

從2022年7月起,石馬河街道用半年時間,將南橋苑小區106戶違法建築全部拆除,防水治漏1.12萬平方米,成為江北違章整治的“樣板”。

“北倉裡”變身時尚文化生活帶

去年10月以來,“北倉裡”成為觀音橋新的打卡地,咖啡精釀、新派餐飲、攝影體驗等店鋪不時湧現,至今已達80餘傢。

而在2022年改造以前,這裡叫塔坪小區,隻有10餘傢店鋪,主要從事收破爛、發毛肚等生意,環境狀況堪憂,是一個典型的“臟亂差”老舊小區。

▲改造前的塔坪小區。(資料圖)

觀音橋街道辦事處規劃建設和環保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李祖國告訴記者,“北倉裡”能有這種變化,關鍵在於引進企業做策劃。

“北倉裡”與北倉文化街區僅一墻之隔,與觀音橋商圈也隻隔著一條公路。街道引進北倉文化產業集團負責人,為“北倉裡”產業導入作策劃。該負責人提出,以北倉文創街區為產業牽頭,導入文創藝術類與新派體驗類的商業,吸引年輕創客群體來此開店創業。

▲業態引進後。(資料圖)

在此基礎上,街道通過召開院壩會、座談會、現場調研、發放需求問詢表、定期接訪、建立群眾信箱等舉措,廣泛聽取和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一樓一策”開展策劃設計,實施“點單式”改造。

▲業態引進後。(資料圖)

通過改造,“北倉裡”與北倉文化街區之間的圍墻拆除後,修建了一條堤坎,從北倉文化街區穿過“北倉裡”,一直連通到觀音橋商圈;“北倉裡”各樓棟的院墻拆除後,底樓乃至部分二三樓都變成了商業場所,形成了一條文化街區。過去一樓租金隻要七八百元一個月,現在漲到了兩三千元甚至更多。

謀劃“一街一品”

找準產業結合點

“江北老舊小區改造,最大的創新之處就是實施‘產業導入’,推動老舊小區放大價值,在‘改’出新生活的同時,還‘造’出了新價值。”江北區住建委副主任范從才告訴記者,該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並結合住建部“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要求和自身實際,按照“三治兩升一導入”要求統一規范改造提升內容和標準。

為此,該區因地制宜,謀劃“一街一品”,積極找準產業結合點。

▲遊客在鶯花巷合作村喝咖啡。(資料圖)

如鶯花巷合作村引入市場企業,活化利用原長安機械廠舊居民樓建築群,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潮流文創社區,現已引入40餘傢店鋪,新增就業崗位300餘個。

石馬河街道引入建設銀行投資約430萬元,盤活南橋苑約3000平方米閑置國有資產,打造全國首個老舊小區改造的集中式長租公寓“建融傢園”。

范從才表示,目前,江北區正以塔坪社區、鯉魚池42號、萬豐工校、鶯花巷等重點老舊小區、廢棄舊廠房群為核心,聚焦打造長約1公裡的青年時尚文化創意高地,錯落分佈公共區、商業區、生活區,全面建成後將形成近30萬平方米的創意時尚文化生活帶。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