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王鐸:不服!不服!終成500年來書法第一人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 一癡 書法網總編輯

王鐸在五十五歲那年的春天,

一氣草書了十首唐詩,

痛快淋漓之後在長卷的結尾,

他寫下這樣一段話:

丙戌三月十五日,戲書於北畿,為天政賢坦。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於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王鐸五十五。

王鐸

王鐸《唐詩十首》草書卷尾跋語

這一年,是他降清後的第二年

這一年,離他去世不到六年

其實

一個朝代

一批朝臣

在兩年前的那個雨天

雙膝跪下的一剎那

已經是服了個五體投地!

……

王鐸:不服!不服!不服!

他是要以筆墨來開新的戰場

最終

王鐸大勝而歸!

這段長短句是我數年前看讀王鐸《唐詩十首》草書卷後寫的,前幾日與了一眾書壇同道去訪孟津王鐸故居,歸來寫就這篇文章,今天再拿來做了文章的開篇。

王鐸

王鐸《唐詩十首》草書卷全貌

依依回首,擬山園內孤冷清寂……

深秋的這天午後,大傢約了一道去訪王鐸故居,從洛陽驅車往孟津,車窗外依依是晴日下的田疇村落,田稻都已陸續的收割,觸眼都是秋天的凈。下午的陽光照進車裡,車裡放的是鄧麗君的歌,歌聲與午後的秋陽扯得車裡的人與思都悠遠無邊。

故居在村子裡,村子裡非常之靜,這樣的靜便是讓人的心思亦變得十分簡潔,故居成一字排開,仿古的建築,風塵仆仆的樣子,故居前的廣場空地上是村民從田裡剛收回的谷子,鋪曬成一地的金黃,晌午的光陰如天如地。我們便站在谷場上留影,曬谷的農人笑呵呵的看著我們…-

王鐸

我們在王鐸故居前的留影

故居的主建築是由一進一進的幾個如了火柴盒一般的仿古院落構成,直通通的從頭到尾,如一根沒有任何變化的幾何直線一般,這樣的故居佈局真是讓書風“險崛不羈、陣馬風檣”的王鐸情何以堪?!

進門右手的有一小側院,院有園門,門上有額,曰“擬山園”,由是一驚!這就是傳說中的——擬山園!?捷步進院,說是園,實是一小房間帶一小空場的小院落,院中空寂無人,房內光線幽暗,房內三面墻上佈滿的便是傳說中擬山園刻石!外用玻璃罩著,刻石一塊一塊佈滿了墻壁,黑黝黝的發著幽光!用肉眼要很費力才能看清石刻上的法帖,用手機貼在玻璃上去拍,反倒是非常的清晰,原石真刻在手機屏幕裡精妙絕倫!比起之前所臨的拓本印刷法帖完全不可比擬!佛言:真實不虛!舍此一語再無他詞可堪。

院門外,同來同道已在喚我上車,出得院門,依依回首,擬山園內孤冷清寂……

王鐸

擬山園

大明王朝三棵樹中僅存的一棵,要為書法,而在風雨中屈辱而倔強的活下去!

大傢都說,在大明朝的末年有“三棵樹”:黃道周、倪元璐與王鐸,1644年倪元璐自盡殉節。1646年黃道周壯烈殉國,而在1645年的南京洪武門外,王鐸與一眾明朝舊臣們,雙膝跪在了雨地裡,大明王朝僅剩的這棵樹選擇在風雨中屈辱的活下來!

其實這對一個數次經歷生死存亡而又能成功突圍的王鐸而言,選擇一條逃生路不是什麼難事,王鐸一生至少有三次突圍求生成功的經歷,最兇險的一次發生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九月,王鐸受命南京禮部尚書。十月,他讓傢人先行,取路暫返孟津,王鐸率傢丁25騎隨後,行至衛輝張吳店,傢人一行突陷農民義軍包圍中,農民義軍約兩千餘,王鐸後方聞聽消息,毅然以25騎馳突往救,競得救出傢人並沖出重圍。由此可見王鐸的求生能力是非同一般的!但是1645年的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再次的突圍求生,他發現這次是無圍可突了,他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救過的福王自己逃去了蕪湖,臨走留下王鐸來守南京,這就是告訴王鐸,朕的天下已經沒有你的生路了!

也有人分析王鐸的降清原因說:在此之前,他的二個女兒、二個兒子、父母、妹妹、妻子相繼離世,國破傢亡所以降清。實則於王鐸而言,其降清之心境與原委或正如杜子美的詩句: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筆墨便是王鐸的山河與草木!王鐸要活下去,與國傢、與政治、與個人的榮辱名利皆無關!王鐸,這棵大明王朝三棵樹中僅存的一棵,是為書法而選擇在風雨中屈辱而倔強的活下去!在其死後立下遺囑中有這樣一句話:“用佈素殮,壟上無得封樹。”他知道,在五百年後,他就是一棵參天的書法之樹!這就是王鐸的自信!沒有這樣的自信,他就不會選擇活下去——屈辱而倔強的活下去!

“筆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勛。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啟功

王鐸

王鐸墨跡

王鐸用七年時間,以一個人的力量突圍晉唐宋帖學大陣,終獲“有仙迎我”,乘風歸去!

留給王鐸的時間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七年!

從1645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陷揚州,留守江寧(南京)的王鐸同禮部尚書錢謙益等打開城門降清,到1652年三月十八日離世,前後正好七年將滿的時間。當然如果從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王鐸時年13歲始臨習王羲之《聖教序》算到他離去時年61歲,總計是有48年,但是對於王鐸而言這七年的時間是全部是屬於書法的!

 在這人生的最後7年,從人生角度來看,當然是王鐸最為空虛、苦悶、屈辱的時期,甚至可以說完全頹唐不堪的。這最後的7年,王鐸日日呼酒賣醉中,將一腔憤懣註入筆端,而借助風行雨馳,酣暢淋漓的狂草書法來排遣內心壓抑、屈辱,對於王鐸而言也許是最好途徑,但是這樣的宣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王鐸是以其四十年來在書法上的厚積薄發!否則便是墮入野道!惡道!這對一生將“二王”作為摹寫對象,並喊出“書不宗晉,終入野道”的王鐸是不可以接受的。

● 予書獨宗羲、獻。即唐宋諸傢皆發源羲、獻,人自不察耳。動曰:某學米,某學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歐。寓此道將五十年,輒強項不肯屈服。古人字畫詩文,咸有萭*(尋獲)。匪深造博聞,難言之矣。 ——臨《淳化閣帖》與山水合卷尾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帶酒,微醺不能醉,書於北都瑯華館。用張芝、柳、虞草法,拓而為大,非懷素惡札一路。觀者諦辨之,忽忘。 ——《草書杜甫秦州雜詩卷》

王鐸看重的是正統,是合法!而在政治與朝代無望再復正統的時候,王鐸便隻能通過書法來實現個人心中的正統與合法!

同樣更不能讓王鐸接受是也不能永遠的匍匐在二王的筆底而不得翻身的現實,這是因為他的身體已經匍匐在南京洪武門外的雨地裡了,他的心裡和精神上當然要通過書法頂天立地的站立起來!於是王鐸以其天才之神力與勇氣,猶如當年他以25人來突圍2000人的農民義軍,最終救出傢人一樣,他這次單槍匹馬的殺入的是以魏晉二王書法為體系的書法陣營,最終也是要再突圍殺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重寫二王經典草書法帖,留下了大量的“擬吾傢逸少(羲之)帖”、“擬吾傢獻之帖”,更在《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中將《閣帖》、晉、唐、宋所有帖學代表書傢幾乎全部重寫了一遍,他這是要以一個人的力量來挑戰在他之前全部的帖學大將!一個也不放過!這得多大的勇氣與力量!

怪,則幽險猙獰,面如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纏蛇;力如金剛,聲如彪虎;長刀大劍,劈山超海,飛沙走石,天旋地轉,鞭雷電而騎雄龍,子美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公所謂“破鬼膽”是也。

這便才有了吳昌碩的評價:“文安健筆蟠蛟螭,有明以來推第一”。

勇氣與力量是源於自信!

健筆蟠龍懷素獨此帖可觀,他書野道,不願臨,不欲觀矣。——《瓊蕊廬帖》臨《唐僧懷素帖》後

辛巳初一日,披覽是冊,忽已四載。苦廬無佳,況墨事都廢,偶披覽輒覺稍快然。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後,更加淬礪,仍安於斯乎?譬之登山,所躋愈進,愈峻以曠。已經崇峰,頓俯於下。凡畫以自足,皆為河伯一流。——《瓊蕊廬帖》後

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四日,朝廷授王鐸禮部尚書,此時他已是重病,居於鄉裡,同月十八日,去世。去世前喃喃道:“有仙迎我”

這是王鐸最後的超脫與釋懷!還是東坡的詞句說的好: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此一闕,道盡王鐸一生!

王鐸故居“擬山園”刻石照片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

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