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馬化騰內部講話曝光,誰被誇誰挨罵?

2024年2月6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過去一年無比安靜的騰訊,近段時間活躍起來了。

1月23日,騰訊豪擲64.2億元拿下北京海淀區學院路總面積達70601.065平方米的地塊,據悉將用於修建新的辦公場所。此前,騰訊曾投資18億元在海淀區西北旺東路修建北京總部大樓,於2019年正式建成投用。如今五年過去,正執行“降本增效”策略的騰訊,出手拿地反倒更加大方了。

29日,騰訊迎來另一個重要的日子——2023年年會,這已是騰訊走過的第25個年頭了。秉持著“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傳統習俗,即便在大環境並不如意的情況下,鵝廠還是隆重其事,組織中高層及一線員工共同赴會。馬化騰也遵循慣例,在年會上發表長篇講話,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並指出未來一年發展方向。

從馬化騰這一番講話中,我們也能看清鵝廠面臨的主要挑戰,以及未來一年的機遇與方向。

(圖片來自騰訊官網)

三個機會:視頻號電商、遊戲出海、精品內容

盡管馬化騰保持一貫的謹慎措辭,外界也能感受到他比去年放松、從容了許多。這種轉變得益於騰訊過去一年的穩健業績,尤其是幾個核心業務的出色表現。其中,被重點提及的視頻號電商、長視頻和遊戲這業務,如無意外將會承擔起騰訊2024年戰略擴張的重任。

在去年的內部講話中被馬化騰稱為“全場希望”的視頻號,仍是鵝廠“最靚的崽”。不同的是,馬化騰去年給視頻號定下的目標是增長,是追求更高的份額和用戶規模。而今年,商業化被擺在了第一位,視頻號電商是重中之重。

馬化騰表示,視頻號的優勢是不再跟在別人身後做一樣的東西,懂得結合自身特點做熟人社交短視頻。微信作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中文社交應用,本身就是一張結合緊密、環環相扣的社交關系網。借助熟人傳播,視頻號的月活在2022年上半年突破8億,實現對抖音的超越。

流量已經搶到手了,考驗視頻號團隊的是變現。過去一年,視頻號直播帶貨GMV同比上漲超300%,訂單數增長244%,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好頭。但據報道,2023年視頻號電商GMV約為1000億,和頭部電商平臺還有巨大差距。加上騰訊在電商行業缺乏經驗和人脈,前面的難題還是不少。

過去一年,先用後付、強制實名認證等政策先後上線,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視頻號今年要做的,一是完善交易、售後規則,二是繼續加大商傢、達人招募力度。由於電商市場的盤子足夠大,視頻號還是很有機會分一杯羹的。

另一個受到表揚的業務騰訊視頻,繼去年成功扭虧為盈後,今年發力精品內容的策略也大獲成功。

根據馬化騰的判斷,撐起長視頻會員付費率的是幾個關鍵大劇,“今後寧可不做中位劇,集中資源做好精品,哪怕貴也是值得的”。他在講話中談到的《漫長的季節》、《繁花》和《三體》三部劇集,都是騰訊視頻過去一年的代表作,也是精品化策略大獲成功的見證。

其中,《漫長的季節》是騰訊“X劇場”的出品,導演辛爽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整個拍攝、後期制作周期長達三年,有超過200個場景,並遠赴昆明實地取景。《繁花》更不用說,請來出了名“慢工出細活”又對服化道、攝影要求極高的王傢衛,不僅周期長、成本高、卡司豪華,連檔期都幾度更改,充滿各種不確定性。

但事實證明,騰訊的等待是值得的,這幾部下足本錢、花足時間制作的大劇都是口碑、熱度雙豐收。騰訊去年前幾個季度的財報中,並沒有提及騰訊視頻的營收和盈利狀況,但從馬化騰的態度來看,這一年的業績肯定是讓高層滿意的。嘗到甜頭後,未來一年鵝廠或許會繼續秉持“貴精不貴多”的策略,以不變應萬變。

最後,作為騰訊的頭號現金牛,遊戲在講話中的戲份肯定不會少。隻不過和前面兩項業務獲得的一邊倒褒獎不同,馬化騰對這個全公司的頂梁柱是既愛又恨。

恨的,是團隊缺乏鬥志,過去一年沒能拿出新的爆款。

馬化騰認為,騰訊遊戲團隊這一年好像躺在了功勞簿上數錢,友商不斷推出新品,自己卻毫無建樹。馬化騰的不滿自有理由,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遊戲本土市場收入同比增長5%至327億元,增速遠落後於國際市場的14%。網易的《蛋仔派對》、米哈遊的《崩壞:星穹鐵道》熱度不減,騰訊卻沒有拿出足夠分量的新遊。

根據馬化騰的說法,去年年底剛上線的《元夢之星》帶有明確的社交屬性,是必須全力以赴做好的項目。但他對遊戲業務新一年最大的寄望,還是在海外市場,並將遊戲出海視為整個集團國際化的最大希望。

早在12年前收購Epic公司40%股權的時候起,騰訊遊戲從不掩飾自己的出海野心,並陸續向育碧等頭部遊戲廠商拋去橄欖枝。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騰訊公開的海外遊戲企業投資總額超過970億元,投資廠商接近60傢,構築了一張巨大的遊戲網絡。

但騰訊也清楚,光靠買買買是不夠的,本土化的渠道、用戶運營也在抓緊建設中。包括對被收購的海外工作室和遊戲公司,騰訊也賦予更高的自由度,讓後者制作更懂本土用戶的產品。

出海之路從來不易,好在前路看起來是充滿希望的。

兩點憂慮:CSIG、PCG依舊很難

當然,縈繞在鵝廠頭頂的烏雲尚未完全散去。除了上面讓人看到機會的業務外,馬化騰也不忘敲打部分身處逆境的團隊。

雖然點名表揚了騰訊視頻,騰訊PCG的整體發展依然令人擔憂。馬化騰在談及這個匯集了集團幾乎所有老業務的事業群時,用了“特別難”這個形容詞,尤其是QQ。

馬化騰認為,QQ最大的問題是困在自己的圈子出不去,對用戶的吸引力仍在持續減弱。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QQ月活分別為5.97億、5.71億和5.58億,三個季度下來流失了近4000萬用戶。即便在暑期、春節這種社交旺季,也未能止住頹勢。

不過QQ仍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本盤、超過5億的月活,絕對是一筆不可能放棄的寶貴財富。馬化騰也表示,QQ有很多功能、服務是很有價值的,隻是要想辦法讓用戶感知到,鼓勵用戶回流。他也提到,團隊應當降低使用門檻,隻要能喚回用戶,甚至可以支持純匿名登陸模式。

但需要註意的是,降低門檻的同時,也不能放寬監管力度。

去年9月,QQ旗下的“小世界”板塊被投訴存在大量違法內容,遭廣東省網信辦約談及罰款100萬元。QQ時候回應稱誠懇接受處罰,並堅決抵制、打擊不良信息。但這次插曲也給團隊敲響了警鐘,為了吸引年輕用戶而發力社交內容沒有錯,隻是要把控好紅線。

另一個引發馬化騰擔憂的業務,是CSIG。

“互聯網企業服務非常難、非常卷,我們在平臺企業收入排第四、利潤牌第三,很多人都覺得挺沮喪的”,馬化騰這幾句話,清晰描繪了CSIG面臨的難題:競爭壓力大、成本高、回報周期長且利潤率低。為此,騰訊在過去一年明確表示放棄大包大攬、追求份額的策略,不要再做太多集成項目,要做有價值的產品。

從業績來看,這個策略也是收到一定效果的,隻是修復進度比預期要慢了一些。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個季度騰訊企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9%、15.2%和16.1%,可謂漸入佳境。其中,馬化騰在講話中透露企業微信已經率先實現盈利。

展望2024,從馬化騰的講話來分析,CSIG的重點任務應該是這幾條:堅持高質量發展,嚴控成本;守好大本營,優勢項目要思考怎樣做到“長青”;尋找“新芽”,不過是從自身業務版圖裡找被忽視的機遇,不鼓勵盲目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馬化騰給PCG定下的目標是“浮上水面、盡快上岸”,最終各項業務確實如期扭虧為盈,持續改善經營效益。今年,同樣的目標和壓力也給到了CSIG。能不能像PCG一樣按期保質完成任務,就要看接下來一年的造化了。

內部講話一年又一年,馬化騰始終強調這個詞

和互聯網行業的全盛時期相比,大廠的年會和內部講話已經低調了很多。但禁不住外界的好奇,馬化騰每一次講話,年會上每一個細節都會被拿出來置於放大鏡下解讀。甚至其他競爭對手,也會盯著騰訊的一舉一動,引用馬化騰的說法來敲打自傢員工,或者根據騰訊年會定下的全年基調判斷行業走勢。

比如去年,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一反淡定常態,痛批貪腐行為,就被視為是掀起互聯網反腐高潮的標志。緊隨馬化騰之後開展內部講話的李彥宏在被問及相關話題時也承認,騰訊遇到的問題百度也有,“同樣觸目驚心,甚至更加嚴重”。

說到底,像騰訊這種巨型航母,每一次轉身都會掀起滔天巨浪;每一個指令傳達下去,都會牽連內部、外部無數關聯團隊和合作夥伴,其影響力也會不斷累積、放大。

不過從馬化騰、李彥宏等大佬的角度出發,內部講話的首要目的不是影響行業,不是為網友和媒體制造流量、話題,也不隻是為了褒獎或敲打團隊。對於BAT這種員工數以萬計的大廠而言,一年一度的內部講話還是讓員工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和高層建立聯系的窗口,在企業內宣中占有重要意義。

回顧馬化騰近些年的內部講話,無論大環境是好是壞,他本人的態度是松弛還是焦慮,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產品。

眾所周知,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是一個靠做產品出身的IT男。翻看馬化騰過往接受的采訪也能發現,他多次談到自己對產品更在行,能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團隊、也知道自己要什麼,反倒對管理不是那麼擅長。

在創辦騰訊時,馬化騰和張志東、陳一丹兩個老搭檔的分工就非常明確,他本人負責提供產品構思和技術支持,張志東是個行動力很強的執行者,陳一丹則有組建團隊、對接各部門的管理能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馬化騰在自己的名片上都不會印總經理,而是寫工程師。

這種立足產品、以產品連接用戶與流量的思維,牢牢植根於騰訊的企業文化裡。回歸產品、做好產品,也是馬化騰每一年內部講話中或多或少都要提及的內容。

比如最近兩年發展不算順利的CSIG,馬化騰每每提及解決之道時,總繞不開發揮產品優勢這個關鍵點。今年提到,很多產品仍沉在水底下,需要專註自身、把SaaS、PaaS、IaaS的供應鏈毛利抓到極致;去年如此憤怒和焦慮的情況下,也提到CSIG的To C和To B產品閉環是全世界獨有優勢,必須發揮出來。

和其他大廠相比,鵝廠也重視流量、需要流量,但從未脫離產品思維,這或許也是其企業文化的獨到之處。新的一年,無論是遊戲出海、精品長視頻這種前景光明的業務,還是等待翻身的QQ、企業服務,也都要靠產品說話。

有趣的是,在騰訊、阿裡的巔峰年代,曾有媒體熱衷於把馬化騰、馬雲拿來和比爾·蓋茨和喬佈斯作比較。

比爾·蓋茨曾半帶諷刺、半帶羨慕地調侃喬佈斯完全不懂技術,甚至“連一行代碼都敲不出來”,但就是有驚人的直覺,知道用戶想要什麼。喬佈斯抨擊Windows系統會把計算機帶入“黑暗時代”,卻也不得不承認微軟對計算機生態的影響力。

馬化騰和馬雲,一個懂產品懂技術,一個有創意懂造勢,這比喻乍看之下確實不乏道理。

馬化騰表示,自2018年提出“930轉型”以來,他就很少對外露面,專註在內部抓管理和產品。馬雲去年低調回國後公開露面次數也不多,但在阿裡的“1 6 N”分拆和蔡崇信、吳泳銘回歸掌權等大事件發揮了自己的影響力。

喬佈斯天才墜落,他和比爾·蓋茨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告一段落。馬化騰和馬雲,還會不會回到臺前,續寫騰訊、阿裡的競爭故事?

劇情走向,絕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