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騰、益世界、貪玩、三七出手,小遊戲開始卷品牌代言了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DataEye

最近,小遊戲市場在營銷側迎來大動作!

包括三七、益世界、豪騰、貪玩旗下的多款小遊戲正走出純素材投放的營銷方式,開始往品牌側偏移,找代言人、聯動IP...

往常多出現在APP端的品牌操作,正在小遊戲市場得到呈現。

DataEye研究院仔細復盤後,發現此次小遊戲走向品牌端並非偶然,它是市場側與產品端再一次發展所影響的結果。

但這一舉動的背後,其實也隱含著多個難點。

具體情況如何?為何小遊戲會突然大批量的往品牌側挪動?未來找代言人、聯動IP是否會成為小遊戲市場的常態?今天DataEye研究院對此進行詳細剖析。

目前明星代言/聯動的小遊戲

根據DataEye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益世界、三七、豪騰等廠商旗下小遊戲紛紛宣佈代言人。而再把時間往前推,早在2021年,《我是大東傢》上線之初,就邀請代言人做推廣。

而且代言人都與產品本身有著一定的關聯性——

張衛健扮演過富商沈萬三對應著《商業都市》的經商玩法;

臺灣搞笑藝人鯰魚哥、無尊對應著《咸魚之王》的搞笑、無厘頭內容;

陳小春、吳鎮宇等七名港星對應著《叫我大掌櫃》的九龍新版本。

...

由此可見,小遊戲廠商尋找代言人並非是從流量大、知名度高等維度出發,而是需要與產品調性有一定的重合度,可以通過代言人,去調動玩傢情緒,讓其產生共鳴,從而引導其關註到產品之中。

原因分析

為何今年多個廠商,在小遊戲領域開始卷代言人?DataEye研究院認為,有三點原因:

1、用明星代言形成降維打擊

DataEye-ADX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微信小遊戲素材投放數及投放遊戲數都在緩慢提升。截止至12月1日,Q2小遊戲素材投放量環比Q1增長67個百分點,而Q3總投放量環比Q2約增長6%。

而總投放遊戲數方面,從Q1開始,遊戲投放數量也處於持續上升狀態。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今年小遊戲在買量側的競爭格外激烈,這導致的結果就是,相似的小遊戲素材充斥著市場,素材轉化率會因此而下滑。

這種情況下,明星代言是效果廣告外的破圈嘗試。一方面,其他小遊戲產品並沒有明星代言,以此可以形成降維打擊,爭奪更多的受眾群體。另一方面,通過明星代言,可以快速形成品牌效應,從而完成用戶破圈,汲取到更多的泛用戶群體。

2、小遊戲廠商擅長做明星代言‍

根據DataEye研究院發佈的《2023遊戲買量半年報》統計,2022年下半年,小遊戲真人素材占比接近10%,到了2023年上半年雖然占比有一定下滑,但仍居高位。這反映出,小遊戲廠商擅長做真人素材,做明星代言創意其實是一脈相承,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

而且從根源來看,目前做明星代言的廠商多位居在廣州區域,這些廠商本身就有著對“買量投放明星代言塑造品牌”這一系列操作頗為熟悉。

也就是說,在買量素材愈發內卷的情況下,小遊戲走向明星代言是一個必然事件。

3、雙端發行,是底氣所在

為何今年突然湧現大量小遊戲走向明星代言?

不同於素材買量投放賺的多就投的多,賺的少就投的少。做明星代言是一次性的高額投入,產品沒有一定量級的收入作為保底,很容易出現虧損。

以往的小遊戲,多是單發佈在微信小程序端口,雖然每年都有幾款流水破億的產品出現,但多數小遊戲產品的收入與APP產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而在當下,先上小遊戲,再上APP;亦或者先上APP,再登陸小遊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這可以從另一個渠道拓寬產品的收入幅度。

有了收入保底,自然就可以就有更多的資金、資源往營銷側方面進行傾斜。APP 小遊戲雙端發行,這就是小遊戲做明星代言的底氣所在。

小遊戲走向品牌化?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小遊戲往往是與休閑、益智、簡單、易上手等要素相掛鉤。

但現在,小遊戲市場的環境變了。

根據今年微信公開課-小遊戲開發者大會顯示,在內容方面,微信小遊戲平臺重度遊戲整體增速達100%,復雜深度玩法在小遊戲上得到還原。與此同時,小遊戲用戶總量突破10億,月活到達4億,流量變現和廣告推廣的規模均有30%以上的增長。

這背後代表著兩個趨勢:

產品:從輕度休閑為主往重度、深內容產品延伸;

用戶:粘性越來越強,已有玩傢仍在持續體驗,同時還有大批量的新鮮血液加入,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新老用戶,都不排斥付費、看廣告。

也就是說,當前小遊戲版本,與APP端越來越吻合。也正因如此,挑戰越來越大。

微信公開課講師李卿表示,小遊戲上線5年來,小遊戲生態中開發者的數量也從幾年前的10w增長到了30w。開發者越來越多,新產品數量勢必呈指數級增長。不僅熱門賽道“擠滿了人”,還有不少廠商在嘗試冷門賽道,亦或者做自研創新。

這種趨勢下,小遊戲必然走向精品化,雙端互通、突破圈層,做品效合一是必經之路。

因為,在這30萬的開發者中,其中50%是小於30人的中小團隊。這些團隊更願意“以小搏大”,除了在買量側投放相應資源外,並不會做更多的營銷策略。而有資源、有資金的廠商,則可以通過品效合一的營銷打法,來構建壁壘,與其他產品拉開差距。

另一方面,對於用戶而言,有明星代言的產品會更有信服力,並讓他們產生這是一款有品質、能持續玩下去的感覺,以此可以留住更多的受眾用戶。

但和APP的品效略有不同,小遊戲的品效打法有一些自身特色:

1、雙端核算ROI會成常態

不同於傳統H5/APP做代言人隻需核算單一渠道的ROI。

一個代言人同時用於APP 小遊戲雙端,雙端發行內部統一核算ROI預計會成為常態。這無疑會加大市場部的工作難度,但好處是回本周期、回本資金會變得更短。

2、APP保利潤 小遊戲堆DAU尋求破圈的組合拳

通過代言人的宣傳,可以增加APP端的曝光,從而保證產品利潤空間。而小遊戲端,則可以以此來吸引更多泛遊戲用戶的關註及下載。

雖然在小遊戲市場,做代言人營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相應的,也會出現一些難點:

1、怎麼把代言人信息同步給小遊戲玩傢

我們知道,遊戲做代言人營銷的常規方式,是在社交平臺發佈相關宣傳視頻/圖文。

對於常規玩傢而言,這一形式的宣傳,會讓玩傢下意識的到APP端遊戲商城進行搜索,如果不是已有用戶,玩傢很難會反應到去小遊戲端口進行搜索。這其實就會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代言人的信息,同步給小遊戲玩傢。

2、代言人打法在小遊戲端適用范圍較小

小遊戲產品以休閑益智類居多,而且很多中重度產品是以“一波流”打法為主,這些產品並不適合用代言人的打法去做營銷策略。隻有考慮做長線運營的產品,才較為適配。

更為重要的是,小遊戲玩傢來的快、去的也快,依托明星效應獲取的玩傢,能留存多久?這些數據是值得持續剖析。

綜合來看,小遊戲開始做代言人/品牌聯動,對於小遊戲行業而言,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在於:

可以用代言人的粉絲效應,擴寬小遊戲賽道,讓更多的用戶知道、了解、體驗小遊戲。

弊的一面在於:

可能會對中小廠商形成生存擠壓。當前環境下,小遊戲營銷市場已經在素材側開始內卷,買量價格提升、素材轉化率下滑,是可以遇見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大廠開始做代言人、做聯動,或許會進一步降低小廠產品的曝光率,同時也加大了他們的生存難度。

這就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未來小遊戲找代言會成常態嗎?

DataEye研究認為,比較難。因為現在多數小遊戲團隊更多是以小搏大,而代言人動輒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資金投入,這對於中小團隊而言並不是可以接受的成本。

而頭部產品則會形成營銷壁壘,越來越強,這對於整個小遊戲行業而言,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當然,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大廠下場,三七、豪騰、益世界等廠商是否會繼續加碼?這些可能會左右小遊戲市場的格局,DataEye研究院會對此進行長期關註。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