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機上潛望鏡頭,算智商稅嗎?

2024年2月6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日前,realme在海外發佈了一款很特別的手機——真我12 Pro 。

這款手機一大亮點就是搭載6400萬像素潛望長焦,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價格。

目前國行版本價格尚未公佈,但參考真我11 Pro系列的定價,Pro 首銷價1999元起,頂配版本為2599元。不過在它的生命周期,12GB 256GB的起步規格基本都降到1500到1600元左右。

如果真我12 Pro 繼續維持在這個價位段,它將成為當前這個價位,唯一一款搭載潛望長焦的手機,這也是潛望長焦時隔近4年後重新出現在這個價位中。

相對的,豪華的影像規格,代價是搭載性能比較主流的第二代驍龍7s。盡管它隻是延續該系列一貫的產品策略,但對比同價位其他手機,特別是主打性能的手機,多少有些影像換性能的意味在裡面。

犧牲了性能換來超高的影像規格,特別是這顆潛望長焦是否值得呢?對於消費者來說,算不算一種“智商稅”呢?

草草退場的潛望長焦

至少在許久以前,它的智商稅成分是比較明顯的。

正如開篇所述,真我12 Pro 不是該價位第一款搭載潛望長焦的手機,如果將時間退回到2020年,那時候有一款手機名叫小米10青春版。

作為一款2099元起售的手機,小米10青春版搭載4800萬像素主攝、800萬像素超廣角,以及一顆800萬像素潛望長焦,支持5倍光變、10倍混合變焦以及50倍數字變焦,同時還配有一顆獨立的微距鏡頭。

在當時,這樣的影像規格和焦段覆蓋不要說同價位,在那個很多旗艦機都沒有潛望的時代,小米10青春版這套配置是很拿的出手的。但是到下一代,潛望長焦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完全成為旗艦機的專屬。

其中根本原因在於成本,這裡的成本不僅包括潛望鏡組本身,還有配套的算法。相比豪華的主攝,潛望長焦配套的CMOS面積有限,加上光線進入潛望鏡組後經過多次反射,進光量會有所衰減,這必然會影響最終成像。

這個時候就需要算法對前期拍攝和後期合成進行幹預,保證手機能輸出一張令人滿意的照片。註意,算法不止是一套簡代碼,它還需要根據機型測試防抖、設計場景、驗證結果,最終輸出一套自動化的處理程序。

除了算法,鏡組本身需要很高的制造成本,同時對機身內部堆疊提出更大的挑戰,而這些都會體現在成本上,對利潤形成壓力。

其次在於成像質量。當時小米10青春版作為一款2099元起售的手機,受限於定位、成本、算法、CMOS素質,自然不會有旗艦那樣的優化水平,最終的成像質量就有待觀察了。

另外,消費者在使用時不會完全按照官方給的倍數變焦,大多是用雙指放大到自己喜歡的焦段,這意味著變焦時不一定會調用到它的5倍光變潛望長焦,再加上當時多攝融合算法遠沒有今天成熟。在這樣的前提下,很難保證手機會輸出一張讓消費者滿意的成像。

還有一點是市場定位。2000元價位的手機面向的大多是價格敏感用戶,更希望把錢花在刀刃上,相比拍的更遠,更重視性能、自拍、人像拍攝等維度。相較之下,潛望長焦主要吸引的是追求更高級攝影體驗的用戶,將其留給旗艦機型也更符合廠商的發展戰略。

因此,潛望長焦在這個價位手機上的曇花一現,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種必然,性能、人像、外觀設計等更直觀的維度成為了主旋律。但是到了2023年,情況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潛望回歸中端存在可能

可能性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

從去年智能手機的影像特點來看,2023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長焦年”,不僅是旗艦機型,潛望長焦也開始成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其中最常見的就是OV64b。

從旗艦的華為P60系列、vivo X100系列、OPPO Find X7等,到中高端的iQOO 12系列、一加12等,大部分搭載潛望長焦的手機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這顆傳感器能夠大批量使用很大程度是因為其采購價格下降,從OPPO Reno 10 Pro 開始,OV64b 3X潛望長焦模組逐漸被廣泛使用,盡管配套模組的光學素質不及旗艦,但是更小的模組尺寸、更近的對焦距離、更大的光圈,更適合放在更低價位的手機上。

另外,大批量使用後,會使成本進一步下降。如果有一天,2000到3000元價位的手機開始廣泛使用潛望模組,大概率使用的也是OV64b。

不過,真我12 Pro 這樣價格的手機能夠搭載OV64b潛望模組,也有它的特殊性,realme恐怕是願意犧牲一些利潤去提升產品力,以薄利多銷的形式提升銷量和市場份額。

除了硬件成本下降,影像算法進步也是潛望長焦能進一步下沉的原因之一。

這兩年各大廠商算法進步十分明顯,算法對影像的幹預讓即使參數一般的CMOS,也能有很不錯的成像。比如vivo X100 Pro,一部4999元起售的影像旗艦,使用的就是OV64b潛望長焦,但最後成像令人非常滿意。

值得註意的是,iQOO 12系列也用上了X系列同款的影像引擎,這就讓原來以性能見長的iQOO,因此具備了不俗的成像質量,消費者在享受高性能的同時,也能擁有媲美旗艦的影像體驗。

旗艦的算法進步也會反哺到定位更低的手機上,盡管部分專業功能會有所妥協,但大部分還是會下放給中高端手機,像增強中間過渡焦段的比如多攝融合算法,提升潛望長焦畫質的配套算法等。

而到2000到3000元的價位中,註重影像的手機受限於成本,往往會搭載性能不是那麼亮眼的處理器,但這些處理器的外圍配置還是比較完善的。比如真我12 Pro 海外版本搭載的第二代驍龍7s,配備了Spectra 12bit 三ISP,最高支持2億像素拍照,4K30幀攝錄,AI降噪,加上配套的算法,是能夠帶動一套規格還不錯的影像配置。

在使用習慣上,如今大多是3倍或3.5倍光變的潛望長焦,更大的焦段覆蓋范圍,也能匹配更多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我們再像過去那樣雙指放大取景器變焦時,就能拍出拿得出手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消費者也樂意去使用潛望長焦。

在這個過程中,大傢一定能發現潛望長焦的樂趣遠比直立式長焦,以及所謂的“2倍變焦鏡頭”要大得多。

總的來說,潛望長焦模組成本下降、影像算法進步,畫質的增強,由此帶來更高的產品力,以及多年來的用戶教育,讓如今已經下沉到3000至4000元價位潛望長焦依舊有著進一步下放的可能。

所以,算不算智商稅呢?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潛望長焦對千元,或者2000到3000元的手機來說,不是“智商稅”,而是一個難得的亮點。

上述價位的手機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重性能,輕影像,另一類是重影像,輕性能,除了真我12 Pro ,榮耀100、vivo S18、Reno11等都屬於後者。盡管影像規格的完善,是以放棄強性能處理器換來的,但它們的性能也是中端手機該有水平。

這類手機深受消費者喜愛,而真我12 Pro 是其中,乃至同價位手機中,唯一一個搭載潛望長焦的手機,這樣產品亮點對於熱衷拍照的用戶是很有吸引力的。

隻不過如今的問題在於,算法、畫質、內部堆疊、手感等問題能解決,結果CMOS受市場影響可能要漲價,這樣成本就控制不住了。假設換別的CMOS,配套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裡又是一筆支出。

所以由於各種因素影響,該價位的手機要標配潛望,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即便有,也難說會不會又是一次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