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心理咨詢,到底要做多久才能結束?

2024年2月5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心理咨詢需要做多久才能結束啊?”

“心理咨詢要做多長時間才會起效?隻做幾次就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跟我情況類似的人是做了多長時間呀?有沒有可供參考的準確答案?”

……

很多第一次接觸心理咨詢、嘗試進行心理咨詢的來訪都會問到類似的問題。

他們帶著迫切想要改變的心情,很希望有人能告訴他們自己現在的狀況,遇到的問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解決。這樣的心情和疑惑都能理解。

好比我們去看病時,也是會問醫生:這個藥要吃多長時間?幾個療程能治好?預後是什麼樣的?

不了解咨詢的效果,而咨詢的費用也不低,所以想知道確切的治療時長,也能計算出自己的總成本,為下一步做打算。

而除了計算成本外,對於被當下的問題困擾,對自己的狀態感到痛苦的人來說,知道確定的時長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心感,自己隻需要再忍受多長時間便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給自己帶來希望。

那麼,一段心理咨詢到底要做多長時間?到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結束咨詢?

這些問題往往與下列這四個因素有關:

01 咨詢問題的嚴重程度

顯然,問題的嚴重程度會極大的影響到所需的治療時間。普通的感冒與病毒感染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程度是不同的,而所需要的治療時長和治療強度都是不同的。

當問題長期存在,成因也復雜時,給我們的工作學習、人際交往、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遠且持續的。

並且問題的形成可能和我們的早期經歷、創傷經歷有關,我們自己也嘗試過很多辦法都沒有效果。這樣的狀況也就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來修復。

比如人格障礙的患者往往有著長時間的問題積累,在生活中也會遇到更到的麻煩,要解決起來也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而如果是被近期發生的某個具體事件困擾,最近生活狀況的改變讓我們很困擾,但還不至於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時,可能短期的咨詢便能很好地緩解我們的痛苦。

就像換季感冒,我們可能隻需要註意保暖,給自己時間讓身體適應,自然而然地會好,無需投入過多的精力。

02 你的期待

“你希望通過心理咨詢獲得什麼幫助?”在來訪者糾結於咨詢效果時,咨詢師一般會詢問ta對心理咨詢抱有什麼樣的期待。

如果你隻是想解決自己眼前的問題,緩解目前的痛苦癥狀,或許一個短期的治療便能實現。

而如果你是希望能夠提升整體的人格,對問題做更深層次的探索,讓自我獲得成長和系統持續的改變的話,這就需要你持久的努力和付出,進行長期的心理咨詢了。

03 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

有稍微了解接觸心理咨詢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階段:

心理治療的流派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精神分析,還有各種新派的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運動療法、沙盤療法等,而各種療法背後又有著不同的理論系統,如自體心理學、客體關系學派、自我心理學等。

各種流派和治療技術的名字讓人眩暈,到底該如何選擇才好?

確實,心理咨詢師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和理論取向,工作起來的時長、頻次都有區別。

像傳統的精神分析,通常每周3~5次,可以做數年或數十年;動力學治療的不同分支通常是從10次短程到30次或50次長程不等;認知行為療法針對解決特點問題,通常為12~20次。

04 投入時間和金錢的預算

你對於在心理咨詢服務上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的計劃,也是會影響咨詢次數的。

自己所能承受的咨費范圍,對於咨詢次數的期待,這些都可以在初次面談時與咨詢師開城佈公的溝通;咨詢師也會根據具體的情況,給出關於咨詢次數與頻率的專業建議。

“心理咨詢工作就是要讓咨詢師有一天不再有用。” 那不勒斯博士認為。

來訪者帶著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困擾而來,咨詢的目標便是為了幫助來訪者擁有獨立處理問題的策略和能力。

咨詢師並不是把來訪者當做“待修理”的弱者,而是有力量成長的人。

表面上,很多來訪者感到自己無力去應對處理當下的狀況,所以希望咨詢師能給出某些建議或是解決方法;

但實際上咨詢師需要做的並不是當個高高在上的“建議者”,而是一個平等的“成長見證者”,看見、理解與共情來訪者的痛苦,陪伴來訪的成長。

“當心理咨詢完成,你會意識到你是一個成熟的人,”圖茲曼說,“你開始相信自己。”

END

▎本文為中心原創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