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報評論文章:蓉漂後再無漂泊 杜甫的理想成為現實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共工日報評論文章:蓉漂後再無漂泊 杜甫的理想成為現實

春節將至,回傢過年是每一位身在異鄉的人心中最熱切的期盼。四川,作為一個人口流出大省,即將拉開返鄉高潮的序幕。

由四川省春運工作專班發佈的《2024年春運期間四川省交通運輸運行研判分析報告》顯示,今年春運期間,四川省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將創歷史新高,其中僅“空鐵公水”客運量就約8991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13.4%。2022年底,四川常住人口為8374萬人次,這一綜合交通運輸的客運量,相當於每個四川人將搭乘一次以上。

在龐大的返鄉大軍中,有的在老傢短暫探親休整後,重新返回了原來工作所在地,有的則決定留在老傢發展,決心不再“漂”了。來自樂山的胡鵬(化名)便是其中一員,大學畢業在上海工作五年後,2024年他決定回到成都發展。

實際上,和胡鵬抱有同樣想法的不在少數。近年來,成都憑借快速的經濟發展、休閑巴適的生活方式成為年輕人最喜歡“奔赴”的城市之一。

百萬“蓉漂”投奔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四川每年對外輸出超1000萬的勞動人口。但近年來,四川人口返流現象明顯,2000年四川“五普”常住人口為8329萬人,2010年“六普”常住人口降為8041萬人,10年凈流出288萬人。2022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74萬人,兜兜轉轉二十餘年,四川常住人口規模又回到甚至超過2000年水平,而這些回流人口絕大部分來到了成都。

過去十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長了約616萬人,在國內僅次於增長了700餘萬人的深圳,到2022年末成都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126.8萬人,人口總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達到25%以上,也就是說,每4個四川人中就有1個成都人。

成都市人口規模暴漲背後是中西部城市崛起的一個縮影。2023年,成都全市生產總值已經來到2207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前十位。相比十年前的不到萬億元,成都市的GDP翻了不止一番。

人口總是隨產業而流動,伴隨著經濟突飛猛進,成都市“建圈強鏈”,補齊產業短板,電子信息、數字經濟、航空航天、現代交通、綠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費、現代農業等許多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並吸引了大量全球知名企業落戶。截至2023年末,包括微軟、IBM、華為、中興,騰訊、字節等285傢世界500強企業選擇在蓉落戶。

如今的成都,主城區依然“煙火味”十足,而高新區以及天府新區則高樓林立。中高低端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為來自不同層次“蓉漂”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既有穿插於寫字樓間的城市白領,也有投身於田間地頭的“新農人”,還有在“玉林路”上追求夢想的藝術創造者。

多元包容是成都的文化特質之一,輕快與悠閑,時尚與傳統,風雅與市井,在這座城市彼此融合,自在生長。

也正是這份多元和包容,讓數百萬“蓉漂”在這座城市找到了歸屬感。杜甫顛沛流離半個中國後,最終選擇成都作為自己的落腳之地,並留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千古名句,如今杜甫的理想已然不再遙遠。

大庇天下“寒士”

今年1月初,網絡上一條有關青年人才驛站入住體驗分享的帖子收獲了許多關註,不少網友提問,“馬上就要來成都生活,請問人才驛站能住多久,是免費的嗎?”

實際上,成都不僅設立了免費的人才驛站,還提供很多“增值服務”。據悉,成都在全國率先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先安居後就業”,打造26個“蓉漂青年人才驛站”,為9萬多名青年人才免費提供入住。

成華區青年人才驛站位於網紅小吃街建設路附近,驛站已經運轉了近7年時間。“人才驛站是青年來成都的第一站。”成華區青年人才驛站管理員沈涓說。2017年以來,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見證他們在這裡會聚,從這裡出發,並滿懷信心地踏上了逐夢成都的旅途。

而在都江堰,青年人才驛站不僅提供入住服務,還有相對獨立的主題空間,適合學習、辦公和休閑的區域。在驛站周邊幾百米的位置還配套建有青年人才之傢,為來蓉、在蓉高校畢業生提供相關服務,提供就業指導、就業信息發佈、人才交流等更細致的線下服務。

除青年人才驛站建設外,成都進一步完善以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公寓和租賃補貼等為主體的青年住房保障體系,住宅類用地供應計劃優先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按需應保盡保,年均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萬套(間),符合條件的青年購買人才公寓可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年均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7000戶。

2024年成都還進一步放寬落戶限制,簡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8個縣(市)及成都東部新區取消積分入戶,人才入戶放寬至大專。

解決了住房戶籍問題後,成都還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勵人才創新創業。比如,高新區對符合認定條件的急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急需產業創新領軍人才,可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圍繞青年創業項目金融服務需求,成都推出“青創計劃”“蓉易貸·蓉青貸”等,同時給予場地扶持、園區服務等。

成都人才新政從“1.0”到“2.0”,再到如今的“3.0”版,已實現了從“拼政策給優惠”到“搭平臺給機會”再到“優平臺營生態”的跨越式轉變。

大有為之城

成都自古以來是中國歷史文化名稱,在農業主導經濟的時期,這裡曾是“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在漢代,成都就已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因織錦業發達得名“錦官城”。然而,在工業經濟時期,海運占據主導,成都由於地處內陸,交通閉塞,所以發展逐漸落後於東部沿海地區。

不過這樣的局面如今已經悄然生變,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這片曾以“蜀道難”聞名的內陸腹地逐步走向開放前沿。

成都地處“一帶一路”戰略交匯點,上可銜“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直達中亞及歐洲大陸,下可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可經緬甸直達孟加拉灣,也可通過雲南對接東南亞,向東可過重慶、武漢、上海最終跨江越海。

2016年,在《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已明確提出將成都打造成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2020年10月,重磅文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再提出,加快構建成渝地區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實現國內通達、國際開放,支撐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

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還提出,以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作為協同帶動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放眼未來,成都站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傢級戰略交匯帶,這座城市將大有可為。

URL:https://cn.kgongcn.com/dujia/2024-01-31/25843.html

作者:中訪網集團編委

供圖:共工日報圖片庫

編審:龔建光、龔國林、劉慶

責任編輯:董勇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共工日報社有限公司獨傢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共工日報社評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