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 Search將徹底顛覆百度?互聯網巨頭快來抄作業了!

2024年2月6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也許很多人還記得 2022 年年底,一傢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The Browser Company 推出了全新瀏覽器 Arc Browser,在理念和交互設計上完全不同於 Chrome 等今天常用的瀏覽器,很多用戶、博客和媒體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Arc Browser 是我一直在等待的 Chrome 替代品,」The Verge 的 David Pierce 評價道。

過去一年多,Arc Browser 進行了多次迭代,也在海外和國內都獲得了許多擁躉,支持平臺也從最初的 macOS 擴展到了 iOS 和 Windows。

但就在這兩天,The Browser Company 突然「推倒」了 iOS 上的 Arc Browser,基於生成式 AI 帶來的顛覆,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應用:

Arc Search。


圖/蘋果

隻看名字可能會以為這是個搜索應用,但本質上 Arc Search 還是一款移動平臺上瀏覽器,根據官方公告,「Arc Search」將在移動平臺上全面取代「Arc Browser」。而事實上,Arc Browser 在 2023 年 3 月才在 iOS 上發佈了第一版,定位也是作為桌面版的配套應用。

這一切,距離今天還不到一年。

這也就更讓人好奇,為什麼他們要完全推翻之前的設想,基於生成式 AI 在移動平臺上推出一款全新的應用?體驗又如何?

要知道,去年早些時候,微軟就在全平臺的 Edge 瀏覽器上加入 Copilot(原名 Bing Chat),包括 Arc Browser(桌面版)和 Chrome 都在加入生成式 AI 的相關功能和設計。

當然,想要知道這些答案,最簡單、直接的辦法還是要親自上手體驗一下 Arc Search。

Arc Search,顛覆式瀏覽器 搜索引擎?

打開 Arc Search,應用會直接進入「搜索」模式並呼出鍵盤,減少一系列的「搜索」的前置步驟,也確實更符合「Search(搜索)」這個名字。

Arc Search 有兩種瀏覽模式,一是傳統模式,通過搜索詞直接轉到谷歌的搜索結果頁,也可以輸入網址進行訪問;二是 AI 模式,類似其他生成式 AI 搜索一樣,用戶可以用自然語言對話的形式輸入問題或者提示詞。


圖/雷科技

輸入問題或者提示詞後,按下「Browser for Me」,AI 就通過閱讀相關網頁了解信息,再針對問題進行總結、回答。最終,Arc Search 會以統一的排版和格式呈現 AI 生成的回答,通常是先看到回答的「要點」和「最佳搜索結果」,接著再看到詳細的回答,最後還附上一系列相關網頁推薦。

舉個例子,輸入「為什麼 Twitter 現在叫 X」後點擊「Browser for Me」,就像字面意思,AI 將會為用戶瀏覽包括 CBS 新聞、紐約時報、倫敦大學、Tech Radar 以及 YouTube 等 6 個網頁的內容,然後針對問題進行提煉和總結,生成回答。

圖/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在等待 AI 瀏覽、理解、再回答的過程中,Arc Search 利用 iPhone 的振動進行反饋,讓用戶可以明確感知到這一過程,這是一個值得稱贊的細節。

在回答中,AI 指出了從 Twitter 到 X,馬斯克不僅是改變了 logo 和名稱,根本還是他對平臺的願景發生了改變,他希望改變公眾心中「Twitter 是社交平臺」的固有印象,讓 X 可以成為一個超級 App 和平臺,像微信一樣。

雖然有一些重復囉嗦的地方,但這個回答的質量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AI 講到了 Twitter 到 X 的各個層面的變化、背後的原因、後續的影響以及馬斯克對「X」的偏愛等等。此外,AI 還會保留部分之前瀏覽網頁,用戶也可以自己點擊進行瀏覽。

包括在回答的最後,也同樣可以看到 AI 推薦的一系列內容鏈接。

至此,其實也能看到 Arc Search 的運作邏輯。不同於 ChatGPT,Arc Search 是建立在傳統搜索方式的基礎上,讓 AI 瀏覽搜索結果頁上的 6 個「最佳」結果,再利用生成式 AI 的技術優勢針對問題進行總結、歸納。

Arc Search 的巧妙之處在於,在 AI 生成回答前,先通過傳統搜索引擎進行了一層「過濾」,篩選出內容質量較高的相關網頁,再基於這些內容生成答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模型「幻覺」帶來的影響,在回答質量、準確性上也更多一些保證。

圖/雷科技

實際上,這就和我們在 ChatGPT 等 AI 對話服務基於鏈接、圖片、文件等進行對話來提升對話效率和質量,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雖然 The Browser Company 沒有明確指出 Arc Search 背後調用的大模型,但按照 Arc Browser 的相關報道,Arc Search 應該也是通過 API 調用了包括 GPT-4 在內的混合模型。

在核心的邏輯之外,Arc Search 也保留了類似標簽頁的設計,采用和 iOS 多任務窗口一樣的堆疊式卡片呈現,每一次提問就是一張卡片;還有用「歸檔」代替了原本常見的「歷史記錄」;默認攔截廣告、Cookie 請求欄以及追蹤器等。

左邊是 Arc Search,右邊是 iOS,圖/雷科技

不過說了這麼多,還需要提醒的是,Arc Search 才更新到 1.0.1,仍處於早期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瀏覽性能、配置選項等方面。但最突出的還是兩個方面:

一是不支持中文,雖然能夠看懂和瀏覽中文網頁並給出回答,但給出的回答都是以英文呈現;二是在部分問題下卡在「瀏覽」界面,原因暫且不明。

當然,這兩個問題在理論上,隻要願意都能逐漸解決,更根本的問題還是 Arc Search 的核心產品邏輯能不能「走通」。

不一定能顛覆谷歌百度,但一定會改變搜索

我們在前面說到過微軟的 Edge 瀏覽器,Edge 雖然很早就加入了 Copilot AI 對話服務(基於 GPT-4),但 Copilot 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獨立的板塊,隻是剛好嵌套在 Edge、Bing 等微軟產品中,最多就是可以瀏覽到用戶已經打開的部分網頁,並沒有真正融入到產品之中。

Arc Search 則是一次基於生成式 AI 技術的嘗試。

如果說這一輪生成式 AI 最根本的改變是什麼,我相信毫無疑問是人機交互方式的改變。過去我們基於鍵盤和命令行,基於圖形界面、顯示器和鍵鼠,基於手指和觸控屏與機器進行「對話」。

現在,人類通過大模型可以用自然語言——人類最日常、最自然的方式之一進行人機交互,以此為前提重新思考目前瀏覽器應用的使用,很自然就會發現很多流程和設計沒有必要,也有一些流程和設計需要全面更改。

圖/雷科技

怎麼改當然是一個大問題。Arc Search 做了大幅度的革新,把核心的「關鍵詞」「網址」輸入換成了「自然語言」輸入,以此重新構建互聯網的瀏覽體驗,但同時還保留了傳統的網頁瀏覽模式。

坦白講,至少在現階段我並不會將 Arc Search 作為 iPhone 上的主力瀏覽器和搜索引擎,最關鍵的原因是 Arc Search 並沒有把「對話」的形式貫徹到底,很多時候問題不是一次搜索、對話就能完成的,但在 Arc Search 上,並不能在 AI 生成回答的基礎上繼續「追問」。

從這點來看,Arc Search 還不如另一傢 AI 搜索引擎——Perplexity。但至少,就像官方博客中說,Arc Search 確實在為移動瀏覽器帶來一些新的、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