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音樂劇《胭脂扣》主演蕭敬騰:我希望大家看到更立體的“十二少”

2024年2月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今年4月,改編自作家李碧華同名小說的音樂劇《胭脂扣》即將來滬演出。該劇男主角“十二少”陳振邦由歌手蕭敬騰出演。這些天,蕭敬騰正在上海排練,並在網上發布了一段爲該劇練習排演的花絮視頻,日前,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講述了接受這一挑戰的忐忑與堅定。

挑戰,有自己的诠釋


李碧華創作的中篇小說《胭脂扣》,首次發表于1984年,四年後,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成就了張國榮和梅豔芳的一代芳華。對于蕭敬騰而言,經典IP疊加已經有珠玉在前的挑大梁角色,意味著滿滿的壓力。蕭敬騰直言,在接到邀約的當下,他的內心是有些抗拒的,“大家對這個戲都不陌生,陳振邦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角色,突然讓我去嘗試,一開始還是很緊張的”。

很快,蕭敬騰的猶豫情緒被來自多方的正面能量打消。音樂劇《胭脂扣》由百老彙知名音樂劇導演卓依·馬可尼裏執導,在他看來,音樂劇版的“十二少”由跨界歌手蕭敬騰出演,將會激發出不同于原版的戲劇張力。此外,蕭敬騰的經紀人妻子林有慧的堅定支持,也讓他擁有了接受挑戰的決心,“她覺得我挺適合去作這種嘗試,她永遠可以看到未來的我”,蕭敬騰表示。

電影《胭脂扣》中,張國榮飾演的陳振邦風度翩翩、陰柔憂郁,給大衆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出演音樂劇版陳振邦,蕭敬騰感到壓力之余,也帶著一些泰然,“即便是相同的角色,诠釋的人不同,也會演繹出不一樣的感覺,我會努力呈現一個與大衆印象中不同的陳振邦。”不過,蕭敬騰也強調,完全顛覆陳振邦的人設不太可能,因爲看過小說、電影的人,對這個角色會有一個基礎的投射,這部分不可以出現大幅度的變化。

圖說:張國榮飾演的陳振邦

比起過多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創作中,蕭敬騰更傾向于根據導演的要求先完成基礎框架,“我會希望導演直接告訴我怎麽做,這樣是最精准的,如果用自己的方式先投射的話,可能呈現出的人物並不能完全與整部劇匹配。”

社恐,學會打開自己


從2007年參加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一炮而紅,到2013年成爲台灣“金曲歌王”,出道17年,蕭敬騰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書寫自己的音樂故事。

雖然被冠上“天才”之稱,但蕭敬騰並不認爲自己是完全的天賦型選手。母親出身于能歌善舞的阿美族,但全家人並未展現出過高的音樂天賦,“只能說相較于同齡人,我確實比別人更愛音樂,小時候在路邊看到民俗表演、打擊樂之類的,我會特別感興趣。”相比天賦,蕭敬騰認爲努力更重要,“一個人沒有天賦,努力也有可能成功,但是不努力,再有天賦也沒有用。”

面對音樂劇《胭脂扣》這一全新挑戰時,蕭敬騰也選擇用努力彌補自己並非聲樂科班出身的短板。從去年開始,蕭敬騰便到上海爲戲進修,並排除大量商業工作全身心投入,在學習中不斷精進自己的表演能力。

音樂中的激情滾燙和生活中的安靜內斂,構成了蕭敬騰性格的一體兩面。蕭敬騰直言,這並不矛盾,“一個人也可以,很多人也ok,重要的是找到讓自己舒適的位置和方式”。不過,這次進修經曆也讓蕭敬騰學會打開自己。作爲一個“社恐”,剛開始上課時,蕭敬騰和老師同學都保持疏離客氣的狀態,但他很快意識到,要想早點進入戲劇狀態,就必須盡快打破自己的封閉個性。在蕭敬騰發布的練習花絮中,他會主動與大家探索角色、劇本的邏輯,在練習中也呈現出越發投入與自如的狀態。

期待,劇中海派味道


談起音樂劇《胭脂扣》中的音樂唱段,蕭敬騰語氣略顯興奮,“音樂超級好聽,會讓我聯想到《雪狼湖》,而且所有音樂都可以變成流行音樂反複聽”。在音樂表演的部分,蕭敬騰也強調自己會給出不一樣的答卷,“這一次我也不希望完全按照音樂劇的方式去表演,我會努力在流行與傳統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也是我參演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原著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香港,但作者李碧華希望音樂劇換一個地標來表現,于是音樂劇《胭脂扣》將故事發生地移植到了上海。對于音樂劇將呈現出的海派味道,蕭敬騰也表示非常期待,“上海是一個很有味道,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我自己也非常想快點看到音樂劇呈現出的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

目前,音樂劇《胭脂扣》已經進入到緊張的排演之中,預計將于4月7日登台上海文化廣場,之後赴南京、北京、深圳等地展開首輪巡演。對于觀衆的反饋,蕭敬騰看得很淡然,“做什麽事情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只要在這個過程中盡了最大的努力,沒有辜負所有人,不留下遺憾就可以了。”

從新人歌手到金曲獎主持人,從成立獅子合唱團到接演“十二少”一角,蕭敬騰在不斷挑戰自我,也在不斷更新大衆對他的固有印象。對于未來,蕭敬騰依然懷揣著開放之心,“以後有什麽好的機會我都會願意參與,也希望有機會去嘗試更多的原創音樂劇作品。”(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