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劉曉慶采訪李讷,聊到學習成績時李讷透露:家裏是慈父嚴母

2024年2月10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1993年,劉曉慶正處當紅之年,但她並沒有憑借自己的影響力沉迷于在演藝圈撈金,而是主持了一檔采訪節目。

這檔采訪節目非比尋常,因爲劉曉慶要采訪的對象是毛主席的子女以及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旨在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毛主席的生活。比如毛主席的女兒李讷、機要秘書張玉鳳等,都曾受到欄目組的邀請。

作爲與毛主席相處時間最長的子女,李讷無疑提升了這檔節目的熱度。第一次與李讷見面,劉曉慶便對這個樸素和善的中年婦女頗具好感,李讷對劉曉慶有問必答,節目的錄制非常順利。

當劉曉慶聊到學習成績時,李讷笑著說:“我們家是慈父嚴母,平時我的作業都是母親來檢查,畢竟父親工作很忙。”

隨著節目的進行,觀衆們仿佛走進了毛主席一家的真實生活.......

一、延安的“開心果”

1938年,賀子珍遠赴蘇聯治病,由于延安時期的毛主席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維護與妻子的關系,最終導致這段婚姻告一段落,于是毛主席又組成了新的家庭。

賀子珍離開延安時懷有身孕,來到蘇聯不久便生下了一名男嬰,但這名男嬰不幸夭折,賀子珍每天被悲傷情緒籠罩,日子過的昏昏沉沉。毛主席得知情況後,將李敏送到了蘇聯陪伴賀子珍,從此毛主席身邊便一個親人也沒有了。

1940年,在延安的一個普通的窯洞內,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中央機關的幹部們紛紛來道喜,原來毛主席又多了一個女兒。

爲了保護女兒的安全,毛主席並沒有讓她隨自己姓“毛”,而是爲其取名爲李讷。因爲早年參加革命時,毛主席曾經使用過李德勝這一化名。也有人說,毛主席有意讓女兒隨母姓。

作爲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讷最讓哥哥姐姐們羨慕的便是她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李讷是唯一一個在毛主席身邊長大的孩子。

延安時期,我黨在延安建立了保育院,專門用于照顧幹部子女以及烈士遺孤,盡管保育院的阿姨盡心盡力,但毛主席依然選擇把李讷留在自己身邊。每逢閑暇之時,父女二人都會到郊外散步,毛主席還會教李讷背誦古詩、寫字等等。

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李讷從小活潑開朗,被延安的同志們稱之爲“開心果”,每當有幹部來毛主席的窯洞彙報工作,大家總會抱起李讷親了又親。

當時毛主席爲了工作廢寢忘食,警衛員擔心毛主席的身體嚴重透支,經常勸他注意休息,但毛主席每次都用各種理由來敷衍警衛員。

久而久之,警衛員發現了一個讓毛主席休息的好辦法。“小讷,你看主席已經連續工作好久了,你想不想和爸爸出去散散步啊?”

聽到警衛員這番話,李讷心領神會,嬌聲嬌氣的將毛主席拉出了窯洞。大概是因爲以前未能給予毛岸英、毛岸青、李敏足夠的父愛,毛主席一直對李讷十分關愛,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在李讷的心中,毛主席一直都是慈父的形象。

六歲時,毛主席便開始教李讷寫字,“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作爲一個中國人,你一定要寫好中國字。”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李讷從小就能寫一手秀氣的鋼筆字。

毛主席並不是一個“雞娃”的家長,學習方面,他對李讷的要求從不嚴苛,他更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這也是李讷人見人愛的主要原因。

學生時代的毛主席一向講究勞逸結合,教育子女方面也一直遵循這一原則。當時爲了宣傳需要,我黨在延安成立了評劇團,毛主席經常帶李讷去看評劇。

看評劇是延安時期李讷和毛主席相處最快樂的時光,每次回家,毛主席都會爲她詳細解讀評劇中的內容,這樣一來,既放松了心情,又了解了傳統文化。

有一次,李讷在院子裏和幾個同齡的孩子玩泥巴,衣服上、臉上沾滿了陝北獨有的黃色泥土,毛主席看到這一幕並沒有責怪她,反而對她們的一番傑作大肆贊揚。

“用泥巴都能堆出這麽漂亮的小房子?將來一定個個都是工程師。”說完之後,毛主席竟然挽起了袖子,和孩子們一起捏泥巴。

在劉曉慶的采訪節目中,李讷詳細的描述著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仿佛任何一件小事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二、嚴格的母親

在一般的家庭裏,通常都是“嚴父慈母”,但在毛主席家裏卻正好相反。回看李讷母親的前半生,童年飽受苦難,青年小有名氣,她的人生經曆導致她形成了“女強人”的性格,所以對于女兒,李讷母親一直比較嚴格。

雖說母親不如毛主席那般慈祥,但是同樣十分疼愛李讷,只是與毛主席表達愛的方式有所不同。

黨中央搬到西柏坡後,李讷也到了上學的年齡。毛主席爲其物色了一個女老師,名叫韓桂馨,李讷母親一開始對韓桂馨非常懷疑,認爲韓桂馨的文化程度不夠。

但毛主席依然給了韓桂馨這個機會:“小韓以前在保育院工作過,教出了那麽多孩子,教李讷應該綽綽有余了。”

聽完毛主席的這番話,她這才放心。但對于教李讷讀書這件事,她經常親自動手,經常陪著李讷寫作業寫到深夜。

李讷在節目中明確表示:“父親的工作一直比較忙,所以我的作業基本上是由母親來檢查。”每次給李讷檢查作業,母親都會十分認真。

對于李讷的作業,她的母親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生怕漏掉某處錯誤的地方。

在審閱李讷的作文時,她會對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進行推敲,即便是老師眼裏的合格作文,經過母親的檢查後,李讷也要修改好幾遍。

新中國成立後,李讷進入了北京西郊的一所小學讀書,老師經常會給學生布置背誦課文的家庭作業。晚飯後,她拿起課本,一句一句的跟著李讷背誦,如果背不下來,是絕對不允許睡覺的。

正是因爲母親的嚴格,李讷才有了優異的成績。當然,李讷也沒少吃媽媽的唾沫,她其實是個話劇演員出身,文化程度並不高,所以她一直希望李讷能夠在學術道路上走的更遠。

1953年,李讷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毛主席曾教導她:“無論到了哪所學校,都不能向別人透露你是我的女兒。”

盡管李讷一直守口如瓶,但時間久了,大家也都知道了她的身份。作爲主席的女兒,李讷毫無架子,跟同學們打成一片,在班裏的人緣非常好。

可能是受到了毛主席的影響,李讷對文史類學科非常感興趣,高中時期還曾利于課余時間撰寫過劇本。

由于毛主席經常教導她閱讀一些中外名著,李讷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經常在作文中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讓老師眼前一亮。

高中時光轉瞬即逝,李讷面臨著專業選擇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李讷最先找到了毛主席商量,毛主席從不會幹涉李讷學什麽專業,只要她感興趣,自己就會支持。

但是,毛主席年輕時曾有一個“教師夢”,所以他建議李讷報考北京師範大學,將來替自己完成這個願望,當一名老師。至于研究什麽專業,完全由她自己來決定。

然而,李讷母親的想法卻與毛主席完全不同,她認爲,中國目前急需工業方面的人才,尤其是船舶工業,中國一直被西方列強壓制,所以她希望李讷在大學期間從事船舶工業的研究。

母親幹涉自己人生方向的這一行爲,讓李讷心中十分不悅。李讷承認母親的觀點正確,但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以理科見長的學生,而且一直以來對文史學科非常感興趣。所以李讷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報考了北師大曆史系,母女二人還因此大吵一架。

即便李讷態度堅決,她依然沒有放棄,她甚至主動找到了李讷的高中老師孫岩來做思想工作。

孫岩是個比較開明的知識分子,他明白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因材施教,他語重心長的對李讷母親說:“李讷天資聰慧,從事船舶工業的研究的確可能有所建樹,但沒有興趣作爲支撐,很難保證她能在這一方向上長久的走下去。說實話,一輩子從事自己不熱愛的專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聽完孫岩的這番描述,她便不再幹涉李讷的專業選擇。

考入大學後,李讷一直牢記毛主席的教誨,學習上十分刻苦,對于曆史方面也有了更系統的研究。

對于李讷學習,母親還是一如既往的嚴格,而毛主席則在信中對李讷說:“不用都考到五分,四分三分也是可以的,只要及格就行。”(當時大學滿分是五分)

在毛主席眼裏,分數並不重要,如果能將所學的知識更好的爲人民服務,就已經算是滿分了,畢竟學習的最終目的其實是爲了建設新中國。

三、母女關系的破裂

對于李讷,母親一直有很強的控制欲,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學習方面,更體現在婚姻方面,母女二人甚至因此決裂。

與姐姐李敏不同,李讷的感情道路比較坎坷,年近三十還未遇到自己的真愛。對于婚姻一事,毛主席向來順其自然,他從不像當今家長那樣,動不動就“催婚”、“催娃”,他支持李讷自由戀愛,並鼓勵她從平凡的人身上發現優點。

1970年,李讷在毛主席的鼓勵下前往了“五七幹校”勞動。在江西勞動期間,李讷認識了待人熱情的徐甯。

徐甯是一名服務員,出身貧寒,但李讷與他在一起勞動的過程中感到十分輕松,兩人最終墜入愛河。

李讷母親得知女兒戀愛了,馬上對徐甯的家庭進行了調查,得知徐甯文化程度較低後,她堅決反對李讷與徐甯結婚,並堅持認爲這段婚姻不會有好結果的。

李讷試圖說服母親尊重自己的選擇,不僅沒讓她改變想法你,反而每次談話都不歡而散。

由于從小就被母親嚴格把控,李讷難免會産生叛逆之心,她對母親幹涉自己婚姻的行爲非常不滿,兩人的關系幾乎破裂。

而毛主席對于徐甯並不反感,只要是李讷自己的選擇,他都會支持。李讷與徐甯結婚後育有一子,名爲徐小甯。

但兩人的婚姻正如她預料的那樣,由于所受教育相差甚遠,李讷與徐甯始終步調不一致,兩人的婚姻最終也草草收場。

1972年,李讷帶著徐小甯回到了北京生活,由于在北京沒有穩定工作,李讷的生活異常窘迫,毛主席得知情況後,寄給了她8000元的稿費,幫她擺脫困境。

在信中,毛主席還勸李讷早日找到新歡:“爸爸不可能永遠在你身邊,你應該找個人照顧自己。”

1984年,李讷終于遇到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在李銀橋夫婦的介紹下,她與王景清結爲了夫妻。由于興趣相同,兩人婚後十分和睦,經常一起看書,有時還會切磋書法。

只可惜,毛主席沒能看到李讷找到自己的幸福,1976年便已病逝。母女二人雖說因爲第一段婚姻吵得面紅耳赤,但母親對李讷的愛始終未變。

後來,李讷和王景清一同去秦城監獄看望母親,這一次,她一改往日的強勢姿態,由衷的祝福女兒後半生能夠幸福。

結語

無論是毛主席還是李讷母親,對李讷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作爲毛主席的女兒,李讷從小在光環下長大。但如果你觀察她的人生,你會發現其實她也有平凡的一面。

從延安時期的“開心果”,被衆人呵護,到不顧母親反對,開始了一段失敗了婚姻,快樂的童年與坎坷的中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李讷的人生其實不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嘛,有高潮也有低谷,最終歸于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