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鼻祖:《平原遊擊隊》拍攝幕後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2024年2月10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精品長文創作季#

如果說前幾年流行的抗日神劇的編劇都是在抄襲老電影,那麽手撕鬼子、雞蛋練槍、發膠戰神、無敵燕雙鷹,其實都是在模仿同一個人物,雙槍李向陽。

老電影《平原遊擊隊》中,那個手持雙槍,智勇雙全的遊擊隊長李向陽是60後、70後、80後永不磨滅的青春偶像。這部家喻戶曉的電影拍攝幕後有哪些動人的故事?今天白羽就帶大家回憶一下:

一、李向陽的原型

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媳婦秀琴被鬼子俘獲了。李雲龍把縣大隊、區小隊全部召集回來打了一回“富裕仗”。可即便是八路軍把鬼子團團圍住,李雲龍看著新媳婦被綁在城頭也只好“無能狂怒”。

“開炮!”“開炮!”“開炮!”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老婆和鬼子一起玉石俱焚。

《亮劍》劇情雖然感人至深,卻讓人懷疑起了李雲龍指揮作戰的能力。不少熱心網友提出了“圍三阙一,虛留生路”的打法。

人都轟沒了,再好的方法也用不上啊。

如果換成雙槍李向陽的媳婦被鬼子抓住會怎樣?

紅色浪潮期間,江青正在搞“樣板戲”,她讓劇作家阿甲將電影《平原遊擊隊》改編成京劇。阿甲找到了電影編劇刑野,刑野就爲他寫了一封介紹信,讓他去找李向陽的原型甄鳳山。

爲了寫好這出戲,甄鳳山把自己的一生的經曆和抗戰時期發生的故事全部都告訴了阿甲。其中一件事是這樣的:當年,甄鳳山神出鬼沒的行蹤和高超的武藝令日軍聞風喪膽,日軍既捉不到他,也沒法將其誘降。

後來,僞軍想了個歪招,趁著甄鳳山外出之際,捉住了他的妻子,並且留下一封信:如果投降就放了你老婆,否則就殺掉她。

甄鳳山可不是李雲龍,手底下也沒有一個富到流油的獨立團。

甄鳳山身爲遊擊隊長,自然用的是遊擊隊的招數。他了解到城裏有一家韓國人開的大煙館,跟日軍中隊長僅有一牆之隔。甄鳳山就趁著中隊長不在家,率領3個偵察班溜進大煙館,翻牆而入。

裏應外合,活捉了日僞軍特務34人,就連中隊長的老婆也被甄鳳山給偷了出來。鬼子發覺後,立即派兵追趕,遊擊隊趁機又打了鬼子的埋伏。

按照李雲龍的計算公式,一個日本女良們能換50箱手榴彈,甄鳳山就跟日本人提出了互相交換人質的條件。

如此一來,不但換回了自己老婆,甚至還換回了不少抗屬。

事後,甄鳳山挨了軍分區政委王平的一頓臭罵,晉察冀軍區的聶榮臻司令聽聞此事,雖覺荒唐,卻也情有可原。

編劇阿甲覺得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就將其寫進了戲曲《平原遊擊隊》的修改稿中。沒想到,江青看到之後大怒:“這豈止是無組織無紀律,完全是土匪綁票。私下交易,更是醜化、汙蔑我八路軍形象”。

于是,她又指派刑野、崔嵬、馮志、李英儒等五人繼續討論修改《平原遊擊隊》的電影劇本。

二、定縣遊擊隊

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影《平原遊擊隊》,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陽,濃眉大眼,智勇雙全,簡直就是戰爭年代遊擊隊長的典範。

對于編劇刑野來說,他心目中的這個人物並不完美,身上甚至還帶有濃郁的土匪和流寇習氣。

據《定縣縣志》記載:1938年11月,爲了震懾定縣城中之敵,甄鳳山化妝成“大佐”,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十幾名穿著日軍衣服的遊擊隊員,大搖大擺的進了城,守門的日僞軍還向他們行了軍禮。

換言之,電影《平原遊擊隊》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實的抗戰曆史。

據當年的《抗敵三日刊》載文道:“5月10日,日軍下鄉大掃蕩,計50名,汽車4輛,走到趙村,因爲南沙河套松沙一尺多深,汽車不能前進。

甄鳳山聽到此情況,即率隊由東、南兩面包圍了日本汽車。

雙方激戰3個小時,將鬼子汽車燒毀,鬼子盡數消滅。此戰使日軍大怒,集中定縣、新樂、深澤、無極、晉縣、安國數縣日僞軍萬余名妄想將甄風山部一網打盡。甄得到消息後,避敵鋒芒。鬼子在河南邊連續掃蕩7天,未見八路軍一名,只好收兵各回各縣去了。”

甄鳳山帶領的遊擊隊采取地雷戰、破襲戰、麻雀戰等戰術,打的鬼子左支右拙,肝膽俱裂。

在定縣黨史辦編印的革命回憶錄中記載:甄鳳山同志和他率領的部隊,戰鬥124次,殲敵278人,俘獲僞軍333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1952年,作家刑野根據甄鳳山以及其他幾位抗戰中有名的遊擊隊的事迹創作了多幕話劇《遊擊隊長》。當時刑野在中央文學研究所工作,所長就是大名鼎鼎的丁玲。

丁玲當時還兼職《人民文學》的主編,刑野就把劇本交給丁玲,希望可以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丁玲雖然認爲《人民文學》不適合發表,卻將劇本給了電影局局長陳荒煤。

陳荒煤又請來劇作家羽山,將《遊擊隊長》修改成電影劇本《平原遊擊隊》。

三、電影故事

當時電影拍攝還是革命任務,分到什麽劇本,就拍什麽電影。解放前有著敵後武工隊經曆的蘇裏、武兆堤就分到了《平原遊擊隊》的劇本。

當時,編劇羽山聽說這兩位年輕的導演還沒有獨立執導電影的經驗,還很不情願。彼時,《渡江偵察記》剛剛拍攝完畢,羽山很希望這個劇本由著名導演湯曉丹來指導。

湯曉丹拍攝的《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都是我國影史上的經典。上級早就把《怒海輕騎》、《沙漠裏的戰鬥》等影片的任務分派給了他。在陳荒煤的支持下,蘇裏、武兆堤開始了艱苦的准備工作,光是電影劇本就磨了一年多。

蘇裏、武兆堤結合自己的武工隊經驗對劇本做了一些修改,怎麽過封鎖線,怎麽打暗語,這些都是兩位導演的親身經曆。電影中,武工隊收繳僞軍武器之後,第一時間就把子丹

(彈)給退了出來,手法極其娴熟。

電影中打更人喊的“平安無事喽”,就是抗戰時期的真實寫照。

等到分鏡頭劇本寫好,又出現了新的變故,武兆堤被調走學習。整個拍攝期間,只剩下蘇裏一個導演。爲了拍好這部電影,蘇裏在長春電影制片廠院子裏搭建了一個“李莊”。

從大門到大路,從莊子到碾子,大銀幕上看起來一切都跟真的一樣。電影故事發生在碉堡聳立的冀中平原,實際上連長影的大門都沒出過。蘇裏說:在院子裏搭外景,省了很多錢。

小成本大制作的《平原遊擊隊》大獲成功,電車售票員出身的郭振清一炮紅。他塑造出家喻戶曉的英雄李向陽,既有古典小說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有西方羅賓漢的特色。他聲東擊西,機智果敢,三進山城,把地道戰、地雷戰運用的出神入化。

方化扮演的日軍松井隊長也一改反派人物的臉譜化,他殘忍邪惡,凶狠狡猾,居然還會彈吉他。

哦,不對,是琵琶。

除了方化這個成功的反派之外,葛存壯老爺子在本片中飾演的特務隊長楊守業也是一絕。自此之後,葛存壯就成了國內著名的“反派專業戶”。

四、遺憾

1955年1月《平原遊擊隊》黑白片版舉行公演,觀衆反映強烈。其中。《平原遊擊隊》那段經典的“鬼子進村”曲,幾乎成了諷刺“小日子”的必備曲目。在當時,人人都能哼上幾句,在如今短視頻泛濫的平台上,更是被運用到了極致。

網上有人說這首曲子抄襲自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列甯格勒交響曲》,其實這首曲子是作曲家車明的原創音樂。參考和擴展了日本狂詩曲《I.Nocturne》,細心的觀衆甚至可以聽出《櫻花》的旋律。

每次聽到曲子響起,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幾個身穿絲綢,頭戴涼帽,騎著二八大杠自行車充當“帶路黨”的特務,後面是扛著三八大蓋的鬼子兵,中間有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鬼子,帶著白手套,手一揮

“哈一庫,哈一庫”。

在整個紅色浪潮期間,它和“老三戰”等少數幾部影片幸免于難,成爲了那個時代反複播出的經典。

後來,《平原遊擊隊》被詩人張永枚改編成了京劇《平原作戰》,主角李向陽也被改成了“趙勇剛”。1974年,崔嵬、趙懷皚又拍攝了京劇舞台藝術片。

1974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將《平原遊擊隊》又拍攝了一部彩色版。由于劇本改動的太過誇張,劇情已經朝著“抗日神劇”的路子上走去,觀衆普遍反映,還不如黑白版。

到了2002年,編劇刑野接到了一個文化公司的電話,他們想把《平原遊擊隊》原劇本改編成電視劇,爭取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播映。刑野感到歡欣鼓舞,他說:“現在文藝創作的束縛少了,要調動起所有的生活積累,好好充實、豐富原作,老有所爲啊”

他每天都在殚精竭慮地思考如何修改劇本,全然不顧自己已經是84歲高齡的年紀了。由于大腦異常興奮,再加上高血壓、腦血栓病發,居然引發了中風。2014年8月16日,癱瘓了兩年多的刑野老先生與世長辭。那部遺存的電影,成爲了他一生的光榮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