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 懸疑推理不夠,線索突出,觀衆不買賬原因找到了

2024年2月10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鳳印案>後,狄仁傑算是真正開啓高羅佩筆下的大唐狄公案。

第一個案子是小說裏的第六個案子<漆屏案>,也就是劇中的<屏風案>。

小說中的滕侃是牟平縣令,狄仁傑是蓬萊縣令,算是同級別了。

劇中的滕坎改爲一個德高望重的詩人,人稱滕公,整體案子線路差不多。

但看了<屏風案>,似乎找到了觀衆對《大唐狄公案》不買賬的原因。

配角戲太多。

原著中的馬榮、喬泰是兩個彪形大漢,在狄仁傑去蓬萊途中結識,後跟隨狄仁傑做了隨從。

可能劇中四個男人破案顯得沉悶,馬榮改成了古靈精怪的女子。

其實改爲女子也挺好,給沉悶詭異的探案劇添了不少活力。

但馬榮的“社交”戲顯然不討喜,所以觀衆紛紛嫌棄她的戲份太多,搶了狄仁傑破案的懸疑。

探案懸疑推理不夠。

在大家心目中先入爲主的經典狄仁傑是梁冠華版。

不僅是因爲胖子狄仁傑嘿嘿一笑的睿智,細致入微的觀察,最重要的是他長篇邏輯缜密的推理。

所以比起梁冠華小眼一眯,狡黠一笑,自問疑慮,自答懸疑,再配合李元芳一臉正氣的反問。

周一圍的狄仁傑武力值夠了,但案件推理多少有點“懵”,沒有重點突出出來。

懸疑氣氛不夠。

現播出的前幾集,用打雷、閃電、下雨、強音效……制造出來的氛圍感,有觀衆覺得單一,像鬼片。

其實對比《神探狄仁傑》,《大唐狄仁傑》的情境、服化道、運鏡等不知道提高了多少檔次。

《神探狄仁傑》雖比起來顯得“土”。但是演員疑慮的表情、高深莫測的對話、剛開始凶手毫無破綻的神情,到最後的反轉,和狄仁傑從頭串講一遍的細節推理,都給懸疑的氛圍加了分。

線索突出太明顯。

比如<鳳印案>,賀大荊的酒壺,給了幾次特寫;

比如<屏風案>,馬榮發現蓬萊女子臉刷白和麻風病的關聯,細節展示了幾次;

比如受害人銀蓮額上的花錨,在徐凱的每張女子畫作上都有,讓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銀蓮,而非賴二娘子。

比如狄仁傑找了一趟賴二娘子,交代的徐凱和李翰、畫像和粉末,與入城前發現的死屍瞬間對上;

這些太突出的細節,狄仁傑還沒推理,觀衆一下子猜到了結局,少了點出其不意,弱化了觀衆喜歡懸疑反轉再反轉的好奇心。

可能這些是部分觀衆對《大唐狄公案》不買賬的原因。

面對鋪天蓋地的宣傳,本來可能很高的期待,結果案子似乎並沒有那麽難辦難查。

不管怎樣,個人覺得《大唐狄公案》拍攝的很用心了。

可能剛開始爲了適應觀衆,期待後面的《黃金奇案》《空葫蘆》《雨師傳說》《沙漠追凶》《紅亭子》《雲雀啁啾》《朝雲書館》在懸疑上能更勝一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