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都退位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攻城,連攻下18座城,險些翻盤

2024年2月20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1912年2月12日,數九隆冬,正是北京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紫禁城養心殿,卻傳來一陣抽泣聲。


「快點,倘若12點前還沒有退位,說好的待遇就不作數了!」


胡惟德不耐煩的催促聲傳來,隆裕太後趕忙停止了哭泣,抓起寶璽便重重的按在了面前的詔書上。那一方大紅印,為兩千多年的封建皇權畫上了句號。


溥儀退位,大清亡了。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滿清貴族奔走呼號企圖復辟,千里之外,竟還有封疆大吏在攻城奪寨-----

陝甘總督封疆大吏

早在嘉慶年間的「川楚教亂」,就已經撕碎了滿清盛世的華麗外衣,這便是「嘉道中衰」。自此之後,大清開始陡坡下滑,鴉片戰爭後,更是直接淪為了西方的半殖民地


喪權辱國的條約簽到手軟,自救的洋務運動又失敗,各種反清勢力就像打地鼠游戲,這里打完那裡出,將清廷忙得暈頭轉向。國力快速衰落,滿清奄奄一息,辛亥革命的爆發,徹底吹響了埋葬皇權的號角!

滿清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這樣。亂世之際群雄並起,此時國內存在着好幾種勢力,袁世凱代表軍閥買辦,梁啟超代表立憲派,孫中山代表資產階級革命派等等,這其中還有一股非常活躍的勢力,那就是「復辟」頑固派,代表人物有張勛溥偉胡思敬等等。


「哼,南明都能苟延殘喘18年,何況我大清還有百萬雄兵!」


保皇派里最忠心實力最強的,當屬張勛和升允,當時號稱「北升允,南張勛」。因為南方的革命軍太多太厲害,以至於張勛拚死抵抗做不出成績,最後失守南京敗走北上,升允倒是差一點就成功了。


多羅特·升允,生於1858年, 蒙古鑲黃旗出身。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大清官員,他的父親納仁,官至工部侍郎,是從二品的高官。


家族顯赫,但升允卻是潛心向學,毫無紈絝之氣,一心只想續傳家族輝煌的接力棒。1882年,他考中了舉人,從此開始出仕,因為家世好,雖然是個官場小透明,但也順風順水。

升允

1900年,已經為官數年的升允出任了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這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籍籍無名的小人物,開始成為朝廷要員。本來一個舉人出身,能當上從二品的大官已經要頂天了,但沒想到很快機會又來了。


1900年6月,一向在西方面前沒有膝蓋的慈禧,因為義和團的興起,心裡有了點底氣,竟突然霸氣的向十一國宣戰。一時之間舉世嘩然,結果可想而知,孱弱的滿清哪裡是對手,八國聯軍氣勢洶洶,庚子國難,8月,慈禧和光緒開始倉皇逃難。

慈禧這一路逃難,經過直隸到山西、陝西,一路上各級官員莫不是傾巢出動,結果就是有人伺候得好升官,有人伺候不好掉腦袋。


升允就屬於伺候得好的,他親自帶兵護送,將慈禧和光緒一路護送到西安,一直護駕到京城。路上遇到危險,他身先士卒,慈禧扮農婦,他就扮車夫。


就是這一路護送,他獲得了慈禧的信任,又升了陝西巡撫,雖然同樣是從二品,但巡撫更有實權。


因為有慈禧的信任,再加上升允用錢鋪路,只要朝廷有捐官活動,他是次次不落,人緣又好,因此他升遷很快,1905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他就升任了陝甘總督,一品大員。


宣統元年(1909),因為反對君主立憲制,他曾被罷免,但沒兩年因為武昌起義,局勢陡然緊張,朝廷又緊急讓他官復原職,去清繳革命軍。


升允這一次上任,那可是派上了大用場。

差點兩次翻盤成功

升允雖然討好慈禧,還花大把的銀子為自己的官場鋪路,但說實話他不但不是貪官,竟還是個清廉的好官。


而且升允在任上,還辦了不少的好事。比如他重視教育,1902年,他上書光緒,希望開辦「陝西大學堂」,光緒批准,給了2萬兩白銀,升允不但把錢全部花在學校上,最後又超支出一萬多兩,他都想辦法給湊齊了,這就是現在西北大學的前身。他還興辦地方工商實業,發展農業,引進了許多外地的優良品種在陝甘種植。還有積極推動新項目,比如開設郵務、洋務、鐵路等。


多羅特·升允是個好官,只是他愚忠於皇帝。


陝西、甘肅伊犁,這是我國的西北屏障,因此歷任的陝甘總督,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比如年羹堯福康安琦善左宗棠等等。升允能坐這個官位,是因為他也有不錯的軍事才能。


得到朝廷的再次任命後,升允不敢耽擱,日夜兼程便趕到了蘭州,之後快速組織出40餘營的兵力,開始與當地的革命軍展開激戰。

然而不過才三兩個月,他還沒來得及做出多少功績,竟突然傳來了溥儀退位的消息。這可急壞了升允,君主立憲制他都不能接受,何況是把他的皇帝趕下龍椅呢,這是他決不能接受的!於是他接連發了數封急電,想要阻止溥儀退位,但是他發出的電報,全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


沒有回應,但大致情況升允還是了解的,於是他封鎖了皇帝已退位的消息,以「勤王」的名義,開始了更加瘋狂的反攻。只要有城池土地,那麼他的皇帝就還在。


此時,甘軍舊部只有4000餘,就算新擴充軍隊,兵力也是有限。但升允卻以他的瘋狂和智慧,在聲勢浩大的革命軍面前連戰連勝,迅速拿下了長武彬州等18座城池,劍鋒直指西安。


等拿下了西安,他就可以接回皇帝,在西安建都,一個南明都能苦撐18年,何況是他的大清!

當時,溥儀已退位,革命新軍是希望能夠和平談判的,為此沒少派人找升允和談。但升允一門心思都是迎回皇帝,雷恆炎找他和談,被他斬首拋屍,接着朱長春又登門,被他釘死在城門上以示決心。不僅如此,凡是交戰中被他俘虜到的革命軍,也全部都處死。


為了重建大清,升允簡直是喪心病狂了。


眼看他就要將西安也拿下,西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若以函谷關為關隘據守一方,倒是個理想的所在。


升允的想法,大家又豈能看不明白?於是四川雲南等四省的革命軍,開始聯合起來圍剿他,大軍壓境,區區數千的兵力,怕是有孫武之才,也難以回天了。升允因此失敗,辛苦奪來的城池,最後又一個一個失去。

功虧一簣,升允氣的聲淚俱下,他哽咽着說:「今已無君可事,只一死報聖恩。」


但就在刀鋒要挨着脖子的時候,他又反悔了,皇帝還在,我怎麼能死呢?


因為溥儀還活着,升允想想又有了干勁兒,他還為此寫了一首詩以明志向: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蘇武書。


升允無奈放棄了陝西,撤軍北上,之後開始嘗試各種辦法復國。比如策動蒙古「勤王」,東渡日本求助日本的力量等。後來袁世凱死了,他又聯合張勛趕走黎元洪,在1917年7月成功擁立溥儀當了皇帝,結果被段祺瑞帶軍給打敗了,再一次失敗。

溥儀

這個大清最後的忠臣,多年來為了溥儀的皇位殫精竭慮,他輾轉各地顛沛流離,健康也每況愈下。1931年7月23日,他病逝於天津租界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多羅特·升允,他的心裡只有皇帝,沒有天下黎民,也算是一個愚忠的代表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