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政治智慧:如何巧妙消滅四大貝勒,一統後金

2024年2月20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清朝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繼承了父親努爾哈赤的軍事才能,又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多有突破,他34歲繼承汗位,44歲建立大清,51歲去世,前後在位17年,雖然沒有實現「志在中原」的願望,但為後來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皇太極的成功,除了依靠他的軍事才能和改革創新之外,還離不開他的政治智慧,尤其是他如何巧妙地消滅了四大貝勒,一統後金,奠定了大清的基業。


四大貝勒,是指後金時期的四位最高貴族,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他們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或侄子,都有着不同的功績和勢力,都曾經與皇太極並肩作戰,共同對抗明朝。然而,他們也都是皇太極的政敵和競爭者,都有着不同的野心和陰謀,都曾經與皇太極發生過沖突和矛盾。皇太極如何處理他們,是他登基之路上的一大難題,也是他建立大清之前的一大障礙。皇太極的做法,是既利用他們,又削弱他們,既和他們合作,又和他們斗爭,最終,他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了四大貝勒的集團,鞏固了自己的汗位,建立了大清的專制體制。

首先,皇太極利用了四大貝勒的支持,順利地繼承了汗位。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母親是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妹妹,受到了父親的寵愛。他在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為和碩貝勒,是四大貝勒中按年齡排行第四的。他在軍事上有着不俗的才能,曾經在多次對明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了父親的贊賞。他在政治上也有着不凡的眼光,曾經建議父親改革制度,學習漢族文化,發展農業生產,得到了父親的採納。他在人際上也有着不少的人緣,曾經結交了許多忠心耿耿的部下,得到了許多擁護者。因此,當努爾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病逝後,皇太極得到了他的兩個侄子岳托薩哈廉的支持,他們是大貝勒代善的兒子,也是努爾哈赤的外孫,他們在努爾哈赤死後,連夜會動員父親在會上舉薦皇太極。於是,在八月十二日,八旗旗主大貝勒和諸貝勒共計15人參與的會議上,皇太極順利地被推舉為新的汗王,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這一過程中,四大貝勒都沒有明顯的反對或抵制,而是默許或支持了皇太極的繼位,這說明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有着一定的威望和影響力,也說明皇太極在繼位前已經做了一定的溝通和安排,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其次,皇太極利用了四大貝勒的力量,共同對抗明朝。皇太極繼位後,面臨着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明朝。明朝是當時中原的霸主,擁有着龐大的人口和資源,以及強大的軍事和文化。明朝與後金的矛盾,源於後金的建立和擴張,以及明朝的鎮壓和排斥。明朝一直視後金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斷地派兵進攻和圍剿,企圖消滅後金。後金也一直視明朝為目標和敵人,不斷地派兵入侵和掠奪,企圖取代明朝。皇太極繼承了父親的志向,決心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需要四大貝勒的合作和支持,因為四大貝勒都是後金的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力量,都有着自己的兵馬和部屬,都有着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皇太極在對明戰爭中,多次與四大貝勒並肩作戰,共同指揮和協調後金的軍隊,取得了許多的勝利和戰果。比如,在天命十二年(1627年),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攻打明朝的遼東重鎮錦州,經過激烈的戰斗,最終攻克了錦州,俘虜了明朝的總兵李如松,震動了明朝的朝野。又比如,在天命十四年(1629年),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趁着明朝的內亂和外患,直搗黃龍,進攻明朝的首都北京,雖然沒有攻下北京,但是造成了明朝的極大恐慌和混亂,也展示了後金的強大實力和野心。這些戰爭,不僅增加了後金的領土和財富,也增加了後金的威望和聲望,也增加了皇太極和四大貝勒的功績和地位。

然而,皇太極也利用了四大貝勒的弱點,逐漸削弱了他們的勢力,最終消滅了他們的集團,鞏固了自己的汗位,建立了大清的專制體制。皇太極在對明戰爭中,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也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他在戰爭中,不斷地調動和安排四大貝勒的兵馬和部屬,使他們在戰爭中消耗和損失,同時,他也不斷地收編和吸收戰爭中的俘虜和降將,使自己的兵馬和部屬增加和壯大。他在戰爭中,不斷地表彰和獎勵四大貝勒的功績和貢獻,使他們在戰爭中得到了榮譽和尊重,同時,他也不斷地監督和制約四大貝勒的行為和言論,使他們在戰爭中受到了約束和限制。他在戰爭中,不斷地利用和挑撥四大貝勒的矛盾和糾紛,使他們在戰爭中相互猜忌和對立,同時,他也不斷地化解和平息四大貝勒的怨恨和不滿,使他們在戰爭中保持了表面的和睦和團結。通過這些手段,皇太極逐步地掌握了後金的實際控制權,削弱了四大貝勒的實際影響力,為後來的清算和鏟除,打下了基礎。

最後,皇太極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了四大貝勒的集團,鞏固了自己的汗位,建立了大清的專制體制。皇太極在對明戰爭中,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他在天命十五年(1630年),改變了後金的國號,定為大清,宣布自己為皇帝,開始了大清的歷史。他在天命十六年(1631年),改變了後金的制度,廢除了貝勒制,建立了八旗制,將後金的軍隊和人口,按照旗色和姓氏,分為八個旗,每個旗下設三個正黃旗、三個正白旗、三個正紅旗、三個正藍旗、三個鑲黃旗、三個鑲白旗、三個鑲紅旗、三個鑲藍旗,共計二十四個旗,每個旗由一個旗主統領,每個旗主由皇帝任命。這樣,皇太極就將後金的軍事和政治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剝奪了四大貝勒的軍事和政治權力,使他們成為了皇帝的臣子,而不是汗王的兄弟。這一舉措,也為後來的八旗制度,奠定了基礎。他在天命十七年(1632年),改變了後金的政策,廢除了漢人的七部制,建立了漢軍旗,將後金的漢人,按照旗色和姓氏,分為八個旗,每個旗下設三個正黃旗、三個正白旗、三個正紅旗、三個正藍旗,共計十二個旗,每個旗由一個旗主統領,每個旗主由皇帝任命。這樣,皇太極就將後金的漢人,納入了自己的統治體系,剝奪了四大貝勒的漢人的支持,使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基礎,而不是汗王的盟友。這一舉措,也為後來的漢軍旗制度,奠定了基礎。他在天命十八年(1633年),改變了後金的外交,與明朝的邊界地區的蒙古、回、藏等少數民族,建立了友好的關系,使他們成為了自己的盟友,增加了自己的勢力,同時,也削弱了明朝的勢力,增加了明朝的壓力。這樣,皇太極就將後金的外部環境,改善了自己的優勢,剝奪了四大貝勒的外部資源,使他們陷入了自己的孤立,而不是汗王的同盟。這一舉措,也為後來的清朝的多民族統一,奠定了基礎。通過這些改變,皇太極就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了四大貝勒的集團,鞏固了自己的汗位,建立了大清的專制體制。在此之後,四大貝勒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大貝勒代善,在天命十九年(1634年),因為與皇太極發生了爭執,被皇太極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