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落成後的第一次「國宴」,4600多人出席,安排近500桌

2024年2月20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195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慶典的日子。9月30日晚上,在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辦了一次的盛大「國宴」,共有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4600多人參加了宴會。

4600多人參加的宴會,一桌10人,將近500桌,把一個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擺得是滿滿當當

按照當時的規定,每個人的「餐標」是5元錢,一桌十人就是50元。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菜單,50元一桌可以吃到什麼東西。由於參加宴會的人太多,所以國宴只准備了兩個熱菜「燒四寶菌菇類)」和「口蘑燒雞塊」,其它都是涼菜(居然有11個)和點心水果等。

為什麼國宴上涼菜那麼多,熱菜就兩個呢?原因是涼菜可以提前准備,熱菜要當場燒制。將近500份的菜,需要多少鍋和多少人啊!好在宴會廳服務員(1200人)上菜是逐桌上,後廚也是逐個炒。就這樣,後廚也是忙個不停。

再說說餐標。人均5元,吃的是國宴,按理應該不貴。主要原因是大會堂宴會廳采購的食材本身不貴,餐廳又不要上稅,實打實地都能吃到。

5元錢在當年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其實5元錢在當年也不是太多,那時候一個城市平民一個月的開銷平均也就10到20元左右,5元就是一個普通人不到半個月的生活費。那時候國營糧店的大米每斤平均是0.15元左右,5元錢可以買33斤大米,夠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定量。所以5元錢相當於現在100元左右。

放到現在,100元錢,再能乾的國宴廚師,也肯定做不出這麼好的菜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