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吼”和“沒有吼”的孩子,18年後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同事們聚一起聊天,其中一個同事糾結,是否要個二胎,然後同事小凱感慨了一句:“要什麼二胎啊!我們傢就是老大養廢了,想再養個老二,然後現在這個老二目測也廢了!”

啥情況?小凱傢的老二,才6歲!

小凱給我們看了一段傢裡的監控視頻,大概就是上初三的大兒子,沒考好,然後正在被小凱訓,小凱還沒訓完,大兒子就一個白眼翻過去,然後徑自走了,回到自己房間,“砰”的一聲把門給關了。

再看6歲的小女兒,還在和媽媽生氣。

僅僅是因為媽媽沒有允許她穿自己想要穿的小裙裙,她不服,然後被媽媽吼了一下,女兒就3天沒和媽媽說話了。

小凱說:“老大9歲開始有點叛逆,後來要了老二,現在好了,老二才6歲,就叛逆了!

這看出來了,他們傢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一個字:吼。

其實我們也一直勸小凱,和孩子好好說話,不要總是吼,但是小凱的原話說:“不吼沒用啊!”

這下好了,吼了,管用過一陣,現在又都沒用了。

01 現在的孩子,怎麼都“不禁吼”了?

在過去的教育中,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覺得打出來的、吼出來的孩子,不也挺好?

但是現在和過去,終究不一樣了。

過去的壓力,基本處在物質上的壓力,而孩子對於物質壓力的感覺是不明顯的。被打一頓、被罵一頓,還能通過在外玩耍緩解。

即便如此,老一輩的人也有很多原生傢庭的問題,隻是他們都長大了,他們變得更理智,所以總覺得這樣的教育,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

現在孩子的壓力,是精神上的壓力,學習、社交、校園生活等。

心理壓力本就大,能夠緩解壓力的戶外活動本就比較少,這時候父母再經常吼孩子,那麼孩子的負面情緒便難以疏解,逐漸地,親子關系問題、心理問題,就接踵而至。

所以可以這樣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本就不適合過去,那也更不適合現在。

02 “常被吼”和“沒有吼”的孩子,18年後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那麼更直觀些,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常被吼”和“沒有吼”之下的孩子,18年後成長為大人模樣吼,他們的人生差距,會有多大呢?

處理問題方式差距:“常被吼”的孩子,規避型為主

在面對父母“吼罵”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逃避。

因為這樣極端的教育方式,孩子自然是害怕的,害怕之下,孩子會想著逃離,從而規避吼罵、懲罰。

這隻是一時的行為,後續,孩子會有“連鎖反應”。

比如,為了規避被父母吼罵,孩子在犯錯之後,第一反應不是承擔錯誤,而是撒謊;

比如,上學後為了規避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孩子在遭遇欺凌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反抗,而是討好;

比如,工作之後為了規避工作上的問題,孩子會畏手畏腳,怕犯錯,從而在工作上停滯不前。

孩子未來的人生,是自卑的,是怯懦的,是畏懼的。

相比於“不被吼”的孩子來說,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父母給了他們很大的安全感,他們會更加自信、自強,就如同得到雨水灌溉、陽光照射的樹苗一樣,會快樂地長成參天大樹。

親子關系差距:“常被吼”的孩子,叛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獨立意識加強,這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想理論。

然後,這也是叛逆的開始。

何謂叛逆?和傢長意見不一致,就叫叛逆嗎?

其實,傢長眼中的叛逆,大多是傢庭造成的。

對於“常被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叛逆期,可能會比普通孩子來得更早一些。因為,父母的“吼罵”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開始不認同父母,便是叛逆的開始。

有些孩子,會在父母的底線邊緣,不斷地蹦躂;

有些孩子,會直接無視父母;

有些孩子,想要忍耐,但是著實有點忍無可忍……

叛逆帶來的,往往就是親子關系的不融洽。

而且,傢長也不要指望,孩子過了叛逆期,懂事了,就好了。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不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那麼矛盾,依舊存在。

看看身邊,有多少年輕人,逃離了自己的原生傢庭,隻為片刻的安寧?

而那些“不被吼”的孩子,也會存在叛逆期,但與其說是叛逆期,不如說是孩子獨立意識增強,是孩子的成長期罷了。傢長尊重孩子,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用極端的方式去處理,那麼,即便是青春期,依舊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

性格差距:“常被吼”的孩子,暴躁、人際關系差

你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孩子會有學有樣,搬入自己的社交生活中去。

在吼罵聲長大的孩子,他的內心也是“善戰”的,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極其不穩定、暴躁。

這就好比我們日常跟別人吵架,當場沒有吵贏,晚上回傢之後,都會想著:我應該怎麼說,才能讓對方啞口無言!

日常吵架如此,孩子面對我們的吼罵時,其實也是如此。

孩子也會想著:下一次,我該如何反駁父母,讓他們知道他們是錯的!

這樣一直想要“拼個高下”的做法,也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越來越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一個暴躁、情緒管理能力差的人,人際關系也好不到哪裡去。

社交能力,又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事業、婚姻等,所以,和“不被吼”的孩子相比,這一層的差距,又拉開了。

寫在文末

馬克·吐溫說過: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爭吵、道歉、傷心、斤斤計較,我們隻有時間去愛,一切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