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挖出了河南多少秘密?

2024年2月21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2014年12月12日,河南淅川陶岔渠首開閘放水。截至2023年11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持續向北方輸水3258天,累計調水量突破60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08億。為沿線26座大中城市200多個縣市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



飲水思源時,人們不會自然忘記渠首淅川36萬庫區移民所付出的犧牲和努力。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一浩大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使得河南區域內10萬件深埋於地底的珍貴文物得以重見天日,其中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考古發掘就有6個。南水北調,挖出了河南多少秘密?


李恩義| © 撰文



南水北調在河南挖出文物10萬件


丹江起源於陝西,過河南,在南陽淅川入丹江口水庫,從而與漢江合流。


而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可以這樣說,現在京津地區能喝上一口甘甜的丹江水,都要感謝無數南陽人的奉獻和犧牲。


153.1平方公里的土地,淹沒在了煙波浩淼的水底,36萬淅川人拋家舍業,背井離鄉。


丹江口水庫


全國每3900個人中,就有一位淅川移民,河南每270個人中,就有一位淅川移民。


引丹總乾渠,這條深四十九米,底部寬一百五十米,上部寬五百米的乾渠,當年是南陽十餘萬民工在施工條件極其簡單,環境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花五年零八個月的時間修成的。


挖出的土方、石塊六千餘萬立方米,這些土石若砌成寬、高各一米的小壩,可沿赤道繞地球一周半。


為了挖這條引水渠,有兩千八百八十名群眾在工地上受傷致殘,有一百四十一人犧牲。


一代人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上天給我們國家設定的南方多水北方缺水的局面;曾經有一代人,勒緊自己的褲腰帶,用吃紅薯和黑饃積蓄的能量,奮力挖土鑿石,夢想給後代創造出更好的生存條件。


如今,他們的夢想已經實現。


南陽淅川,丹江水源,這里古老的歷史造就了人們的堅韌。


丹江口水庫淹沒了龍城古遺址。


學界公認,龍城極可能是楚國始都「丹陽」,因此,淅川楚墓才星羅棋布,少說也有上千座,淅川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下尋寶」大省。



淅川是楚文化重要發源地。


清清丹江水從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渠首閘啟程,不舍晝夜浩浩北送,途徑安陽時,會嗅到從幾十米寬的總乾渠中挖出的3000多件參展文物發出的厚重氣息。


全長1267公里的總乾渠,河南段占了大半。貫穿河南南北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05年施工以來,先後在其穿越而過的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8市搶救出土文物10萬余件,完成了文物保護項目369項,考古面積90多萬平方米。包含了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到清代的各類文物。



安陽博物館,真正看到南水北調出土文物時,我的觸動極大。




6個項發掘入選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鶴壁劉莊遺址、安陽固岸北朝墓地、滎陽關帝廟遺址、娘娘寨遺址、新鄭胡莊墓地、唐戶遺址這六個南水北調考古項目,陸續入選當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鶴壁劉莊遺址


鶴壁劉莊遺址位於鶴壁大賚店鎮劉莊村南,在這兒考古發現了仰韶時代大司空類型文化遺存及大規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這一時期的石棺墓黃河中下游地區也是前所未見,石棺及其簡化形式墓葬的發現為探討商族起源提供了新線索。


固岸東魏北齊墓地,仍以北朝時期墓葬為主。在此墓地中出土了一批北齊和東魏時期的墓誌磚,故其年代比較清楚准確,器物組合完整,且多為平民葬。這是首次在故鄴城周圍發現東魏、北齊平民墓地,為完整研究故鄴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北周墓葬的出土,在這一地區也是首次發現。


關帝廟商代晚期房基


滎陽關帝廟遺址是黃河南岸地區首次完整揭露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遺址。發掘所見商代晚期居址、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址、祭祀區布局清晰,表明了聚落內部區域之間功能的差異。


娘娘寨遺址是新發現的西周戰國時期的古城址,寨牆基本上保存較好,部分牆體經過夯打,夯層明顯。在夯層中見到有大量兩周時期的陶片,斷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遺跡現象。


新鄭胡莊墓地是東周時期鄭韓故城西面的重要墓地之一,發掘面積12000多平方米。春秋墓中小型墓葬36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是典型的鄭國家族墓地。這些墓排列有序,對研究鄭國昭穆制度和埋葬制度意義重大,為研究鄭文化提供了一批重要資料。


新鄭唐戶遺址


新鄭唐戶遺址所在地歷代相傳稱該地為「黃帝口」,唐戶遺址文化遺存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群址。



南水北調埋着多少秘密


作為渠首的南陽淅川,更是有了重大發現。該縣徐家嶺楚墓出土的一件戰國早期小口鼎上鑄有多達49字的清晰銘文,專家通過對銘文上「歲星紀年」的考證,確認該器物鑄造年代為公元前507年,印證了楚國實行歲星紀年的文獻記載。這次考古,為史料填補了許多空白。


鶴壁劉莊墓地出土了象徵權力和地位的齒刃石鉞等一批珍貴文物,為研究先商社會結構和商人淵源等提供了資料,墓地中發掘的一座石棺墓,是中原地區已發現石棺墓的唯一例證。


鶴壁關莊出土的金質首飾


鶴壁關莊墓地發現清代西安府守備之墓,出土一批製作精細的金質頭飾,特別是一件印有喜鵲登梅圖案的金冠,寓意為喜上眉梢,金絲鏤空,工藝十分精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安陽固岸墓地出土的東魏時期圍屏石榻,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為題材的圍屏石榻,對研究北朝繪畫藝術、民族融合等相關課題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還發現了一批北齊時期通體彩繪的文官俑、武士俑、侍女俑和人面獸身、獅面獸身鎮墓獸,以及雌雄相配的豬、狗、羊等動物造型,特別是3件瓷器已接近白瓷,因其極有可能將我國白瓷製作工藝產生年代大大提前而顯得尤為珍貴。


固岸墓地出土的土陶俑


葉縣文集遺址發現了儲藏豐富的瓷器窖藏坑,出土了大量鈞瓷、青瓷、白瓷等金元時期瓷器,為金元瓷器的分期研究等學術課題提供了一大批珍貴資料。




爛泥里踩出來稀世國寶


這條工程不僅僅是「借水」的工程,還是一場意義重大的考古項目,畢竟,中線工程的源頭丹江口地區是楚漢、荊楚文化地區,進入河南是夏商文化地區,再進入河北就到了燕趙文化地區,簡直是我國歷代文化遺存的「富礦區」。那麼這場工程浩大的考古,發掘出了太多的寶貝,其中一件竟然是踩出來的。


2007年冬的一天,雪後初晴,南陽鳳凰城考古發掘工地,一個被盜劫一空、殘破不堪的東漢磚室墓內有些泥濘,民工們穿着膠鞋忙碌着。突然,隨着一聲驚呼,「啥東西?!」人們在技工膠鞋的粘泥坨上發現了隱現紅光的白疙瘩……


三螭龍紋韘形佩


這是一塊由和田白玉籽料隨形雕琢製成玉佩,體積還非常大,文博專家稱其為三螭龍紋韘形佩,是件「國寶級文物」。真是造化弄人,有誰能想到這稀世國寶竟會藏在一灘爛泥里呢?


一提到瓷器,大家都會說宋代的鈞窯和汝窯,其實,早在北朝時期,安陽的相州窯也曾輝煌一時。可惜文獻中無記載,相州窯的影響非常小。


南水北調工程在安陽段發掘出了一個青釉覆蓮罐,這種造型在陶瓷家族中是比較罕見的。然而,它確是相州窯的造型之一。相州窯始於北魏,那是中土佛教的小高潮。



蓮花,是佛教的聖花,與人世間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塵世污染的願望相一致。相州窯是我國北方早期的重要青瓷窯場,青釉覆蓮罐是佛教藝術與中原藝術相融合的載體。


此罐是高僧大德的龕上之物?是世家大族的炫富之物?是官宦權貴的鎮宅之物?是僧俗貴賤的甄別之物?是黎明百姓的孜求之物?我想,在此罐的身上一定隱藏着一段不為人知的身世,他吸引着人們為其痴迷,為其幻想,為其探秘。



宋慶齡祖先的墓被意外發現


值得一書的是,南水北調工程意外發現了北宋宰相韓琦一家的墓冢。韓琦是仁宗天聖年間進士,曾與范仲淹一道率軍防禦西夏。當時,邊疆傳頌一首歌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修復後的韓琦墓


作為三朝宰相,韓琦墓多次被盜。即使這樣,仍出土了四方墓誌、鐵牛和鐵豬各2件、少量的宋代定窯白瓷和黑瓷片、石像殘塊以及大量的宋代建築琉璃構件等。墓里的牡丹鳳鳥石雕,堪稱北方的代表。


2010年12月,充分考慮韓琦後人的訴求及墓地的實際情況之後,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調乾渠東側完成了韓琦墓的整體搬遷復建工作。韓琦家族墓地的發掘與保護實現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共贏,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一個成功範例。


作為安陽最知名的歷史文化名人,韓琦千百年來一直受到當地人的祭祀尊奉,其家族更是名士輩出。1197年,韓琦的第六代孫韓顯卿為了躲避戰亂,攜帶一家老少抱着韓氐的祖譜來到海南島海南文昌縣避難,成為文昌韓氏的開山始祖。


及至清末,韓顯卿的後代韓鴻翼1863年前後相繼生了三個兒子,其中老二韓教准過被繼給了姓宋的舅父,在波士頓開茶絲商店的舅父將他帶到美國後,韓教准從此改名為為宋嘉樹


宋嘉樹


1886年1月,宋嘉樹以傳教士身份回到上海,次年與倪桂珍結為夫妻,宋子文、宋慶齡、宋靄齡宋美齡便是他們的孩子,成為影響中國現代歷史進程的一次重大事件。


南水北調工程,讓許多深埋地底的秘密重見天日,河南地下還有多少未知的文物寶藏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