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卸下了這3種“負擔”,才會自我管理,那才是真正的自律

2024年2月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經常聽傢長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周末在傢,如果你不管,那肯定是打遊戲、刷視頻、要麼就約朋友玩個兩天,作業根本就不做。

而如果你逼著他做作業,那就得一直盯著,不然三道題能做一天。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愁得不知道該咋辦。

當然,有的傢長還是有辦法的,定目標,有獎懲。如果孩子在多長時間內,完成什麼樣的事情,最終檢查效果,根據不同的效果,進行獎勵或者懲罰。

對大多數的孩子,這種辦法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一些冥頑不靈的孩子,壓根不吃你這一套。

不經過孩子同意的規則和獎懲,隻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和抵觸心理,讓我們本來良好的初衷,最後演變成了親子間的沖突。

而且這樣的辦法,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做計劃、監督他執行。也不敢寄希望於他某一天突然開竅,能夠做到自我管理。

畢竟,孩子的未來可不隻有做作業,還有非常多的事情,等著他主動去做。沒有足夠的自律,是沒辦法為以後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孩子總是磨蹭、拖拉、不肯主動去做事?

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願意主動去做事、不逃避自己的責任呢?

孩子為什麼喜歡享樂,而逃避自己的事情呢?從心理學上講,主要有3方面原因,當他從心底真正卸下這3方面的“負擔”,才能學會真正的自律。

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總是在自我懷疑。

自我懷疑的孩子通常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持懷疑態度,容易感到無助和沮喪。

他們之所以會表現出拖延、磨蹭的行為,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好,害怕嘗試和失敗。

自我懷疑的孩子往往過於註重其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他們覺得自己的行為和決定必須得到別人的認可,否則內心就會感到強烈地不安。

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過度考慮其他人的想法和期望,而變得無法做到自律。

這樣的孩子,做事前總是會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在他們的心理世界裡,壓根沒有自己的真正的需求和需要,有的隻是別人的要求、別人的評價。

所以心理上有這種負擔的孩子,很難做到自律。

逆反心理

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報復父母。《正面管教》一書中講到,如果父母和孩子進入了權力之爭,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發展出報復心態。

違背父母的期望,會讓他們的心理產生滿足感,因為這是他戰勝父母的一種信號。

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通常表現為缺乏自信、自尊、自立能力、對生活充滿了無助感。

因為日常生活中,他們通常都沒有自我選擇的權利,更多的是遵循父母的期望行動。他們內在的真實情感需求,在向父母表達時,往往會受到指責或羞辱。

所以,他們會經常感到失望、無助、自卑和憤怒。當他們感到自主權受到侵犯時,他們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采用極端手段來表示反抗。

心理上有這種負擔的孩子,心底上排斥自律。

被責備的恐懼

很多父母懷著這樣的一種育兒理念,就是:如果我誇贊孩子,那麼就會讓他養成驕傲自大的心理。這樣也不利於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教育孩子的重點就是,要經常給他挑刺,時時刻刻鞭策他。

然而,《正面管教》卻認為,隻有當孩子感覺良好的時候,他才會做得更好。

因為孩子能夠主動向去做事,能夠持久專註地做事,一定是心無旁騖的。

如果他總是擔心如果做了事情,總要被父母批評,那麼他就會缺乏做事的動力。就算去做事,也沒辦法保持專註,因為他會預想自己做的每一步,父母會如何批評自己。

對父母責備的恐懼,慢慢演變成了自己去做事的恐懼。那麼不去主動做事,就成了孩子的主動心理防禦。

有這樣負擔的孩子,他沒有自律的意願。

我們可以參考《非暴力溝通》一書裡面的方法。

真正傾聽孩子

如果孩子懶惰、不聽話、不願意主動做事,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無力或者缺乏自信。

因此,父母應該真正傾聽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同時,父母也需要表現出尊重和關心,讓孩子感到被接納和理解。

針對孩子的行為而非孩子本人

孩子的行為可能令父母感到憤怒或者失望,但是如果父母把這種情緒直接表達給孩子,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因此,父母應該針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指導,而不是批評他們的人格特征(比如,“你真笨”“我怎麼會生你這麼蠢的孩子”)。

幫助孩子表達感受

孩子有時可能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需求,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無助。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並且提供合適的支持和解決辦法。

比如,當孩子不想主動去做的時候,問他“你害怕做完事情被父母責備,是嗎?”

使用積極語言

父母應該使用積極、鼓勵的語言來與孩子交流。例如,我們可以使用“我觀察到……”“我感受到……”“我需要你幫助我……”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期望,以此激發孩子的合作意願。

尋找解決方案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探索問題的原因,並且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關註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並且盡可能地給予他們自主做決定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你傢孩子有“不自律”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