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德國沒有倫敦、巴黎這樣的大城市?看看真實的德國城市什麼樣

2024年2月21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歐洲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大城市嚴格來說就倆:一個是英國倫敦,一個是法國巴黎。

倫敦

當然歐洲其他有名的城市也非常多,但無論是城市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達不到國際大城市的水準。

巴黎

而在歐洲一眾國家當中,德國又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它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在工業製造業領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另一方面,8000萬人口的德國卻沒有一個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德國沒有一座像倫敦、巴黎那樣的國際大都會。

德國的城市規模和體量都十分一般,德國國內算得上大城市的也就這四個:柏林漢堡慕尼黑以及科隆,而這些所謂的德國大城市也僅僅是人口百萬以上而已。

柏林

人口最多的柏林,也才不到四百萬人。

而像知名度極高的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其人口也不過才80萬左右,還不如我們很多縣城的人口。

而德國之所以是小城市為主,主要有四大原因:歷史因素,城市交通,工業結構以及城市定義不同。

首先來看歷史因素的影響

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德國都不是像現在這樣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而是處於「散裝」狀態。

德國人引以為傲的德意志王國,更像是一個由數百大大小小的諸侯勢力組成的鬆散聯盟,大家各自負責自己的區域,互相之間的認同以及聯系都不是很緊密。

而德國真正整合成一個國家都要等到19世紀末期了!

普法戰爭畫作

當時的普魯士法國發生了戰事,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法戰爭」。

戰爭結束後,在德意志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強力推動下,終於將鬆散的德國給整合了起來。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

相較於老對手英法,德國統一的時間晚了很多,而長期處於「散裝」狀態,也使得德國各個地方的發展相對均衡。

歷史長期「散裝」的發展模式,直接影響了今天的德國城市布局平均,各城市的人口、規模、經濟都很平均,沒有特別突出的超大城市。

公共交通發達,各個城市之間的差距不大

德國應該是歐洲鐵路網最密集的國家,一項2010年統計的數據顯示,德國境內鐵路軌道的總長度達到4.3萬公里,而同期的法國鐵路里程為3萬公里左右,英國僅有1.8萬公里,與德國的差距都非常之大!

德鐵

除了鐵路以外,德國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遙遙領先於英法兩國。

交通基建的完善貫穿了德國的大城市和小城鎮,全國各地因為完善的交通系統而緊密聯系,去哪兒都方便,資源也平分到各個小城市。

家門口就有不錯的就業和生活,德國年輕人自然也不會過多地集中在某一個城市,這從根本上就杜絕了倫敦、巴黎這類大城市的形成。

工業結構促成了德國以小城市為主的布局

前面提到德國的公共交通系統十分完善,而這主要也是因為德國的工業和科技都均勻分布在各個小城市裡面。

德國的工業結構與英法完全不同,像英國,主要的金融產業基本都位於倫敦;法國同理,重要的產業和就業機會全都在巴黎。

英法是將全國資源匯聚在一起,打造出了倫敦和巴黎這樣的超級都市,而德國則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將資源分散到各個城市,形成一個個城市群。

紅色部分為魯爾區

比如德國最著名的工業區——魯爾區,它本來也具備成為巴黎這種大城市的條件,不過最終還是被德國人拆分成了埃森杜塞爾多夫多特蒙德等小型城市。

蔡司總部所在的城鎮

很多德國知名企業都是在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裡,比如大名鼎鼎的「蔡司」,其總部所在的地方只能算一個小城鎮,因為面積不過區區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口還不到一萬。

像這樣把工業拆開分散到各個小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最有效地減少偏僻地區的人口流失,壞處可能就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城市,面子上繃不住,但是這樣的壞處也是聊勝於無!

德國對於城市的定義不太一樣

我們大多數時候理解的城市,不光是市區,還包括郊區、下轄的縣、鎮等等。

所以,我們的城市人口動輒大幾百萬乃至上千萬。

而德國的城市之所以看上去人少,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對城市的定義不太一樣。

德國人所說的城市規模一般只包含市區,實際上,按照城市群或者行政大區來看的話,你會發現德國的城市沒有想象得那麼小。

舉幾個例子,像德國的斯圖加特,只看市區人口的話只有60多萬人,市區面積200平方公里;不過要是看斯圖加特城市群的話,其總人口就有四百多萬,總面積也有一萬平方公里。

因此,以城市群或行政大區來看德國城市規模的話,你會發現德國的城市與巴黎、倫敦也沒有那麼大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