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也不敢這麼寫啊

2024年2月22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精品長文創作季#

(胡太後 形象)

時間是南北朝時期,南梁中大統二年,公元528年,但是我們的故事,卻要從北魏開始。

北魏宣武靈胡太後在這一年毒死了自己的兒子,即北魏的第九位皇帝孝明帝元詡,然後反手擁立了三歲的元釗為帝。

皇帝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朝廷亂套了,北魏肆州刺史爾朱榮反應極快,立刻打着替孝明帝復仇的旗號開始反攻北魏朝廷,爾朱榮的大軍浩浩盪盪的沖進洛陽,對北魏的都城開啟了一場近乎於無差別的屠殺,包括胡太後和元釗在內的兩千多名皇親國戚和大臣均遭到殺害。

爾朱榮這麼一整,原本就亂套的北魏更加亂套了。

爾朱榮瘋狂屠戮,北魏朝野間可以說是人人自危,北魏身後是柔然,柔然和北魏仇更大,打了好幾年了,那肯定是不能投奔,於是大家一股腦的開始投奔南梁。

而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北魏的宗室,北海王元顥。

元顥,身份貴重,他是北魏第六位皇帝獻文帝拓跋弘的孫子。

當時南梁的皇帝,是梁武帝蕭衍

蕭衍這個人,天性仁慈,對於北地之人他都是持接納態度的,就算投奔的人不過是流民,他也願意接納,因為流民就算什麼都做不了,但他們也是結結實實的人口基數。

而且,蕭衍這個人有點有教無類,什麼人他都要,通過後來他接納侯景這事兒,就知道他這個人心地其實不錯。

後來的梁武帝越到暮年,他的內心就越是有這種悲天憫人的感覺。

尤其是南梁的發展越來越好,梁武帝所受到的稱贊越來越多的暮年。

(梁武帝 蕭衍 畫像)

在那樣的年紀,他享受着一種權威,而這種權威的價值,大於一切年輕時的快感。

當然,這是後話了。

此時,元顥投奔南梁,這對梁武帝來說是個大事兒,因為,元顥不是普通人,他是北魏的宗室,而且還是相當根正苗紅的那種,蕭衍非常希望可以利用元顥的這次投誠向北開拓土地,就算是再不濟,也能通過扶持元顥在南梁和北魏之間建立一個緩沖地帶,解決邊防上的壓力。

所以,梁武帝乾脆把元顥封為了魏王,還安排南梁將領陳慶之率領七千士兵護送元顥北歸洛陽繼位。

說白了這是什麼意思?這元顥已經歸順南梁,那麼在政治上元顥就是梁武帝的傀儡,如果梁武帝可以把元顥扶持成為北魏的新帝,那麼不就等於北魏也被梁武帝操控了麼?

這個想法,很大膽,但也很難實現,因為梁武帝的小心謹慎,他沒有給陳慶之太多兵力,這七千來人護送元顥回洛陽等於是深入北地,誰看上去都知道這就等於是肉包子打狗,是羊入虎口,因此,梁武帝也不過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

但梁武帝蕭衍不知道,這個他本來不抱任何希望的一次軍事行動,在後來的發展,卻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陳慶之的護送之下,元顥踏上了北返之路。

但是,陳慶之卻並不想偷偷摸摸的就這麼把元顥給送過去,而是剛剛進入北方就攻打了北魏的軍事重鎮睢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元顥 形象)

睢陽城的守將,名字叫做丘大千

這個丘大千,他對陳慶之十分熟悉,因為他以前和陳慶之就交過手,當年陳慶之帶着兩千兵馬把丘大千幾萬人打了個落花流水,所以雖然睢陽城裡有守軍七萬,但丘大千仍然不敢輕敵,他嚴陣以待,連夜在睢陽城外修建了九道堡壘,企圖抵擋陳慶之的進攻。

朋友們,陳慶之只有七千人,而且還屬於是遠征軍,沒有後援支持,你讓他攻打駐軍七萬的睢陽城,那根本就是扯淡。

但是神奇的是,陳慶之就是帶着這區區七千士兵,從早上七點發起進攻,下午四點就攻破了九座堡壘中的其中三座,如此迅猛的攻勢讓丘大千是膽戰心驚,他惶恐不安,直接就投降了陳慶之。

拿下睢陽之後,陳慶之繼續北進,北魏將領元暉業聽說陳慶之來了,臨時拉來兩萬精兵駐守於考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民權,以此來阻擋陳慶之的步伐。

考城這個地方,地勢非常特殊,環城四面都有河流,那是易守難攻,元暉業依仗有環城水流之天險,認為陳慶之一時半會兒肯定是打不進來,於是就放鬆了警惕。

誰成想,陳慶之連夜在水面之上築起營寨,幾天時間就把考城給拿了下來,還把元暉業給活捉了。

這一仗打完之後,陳慶之可就算是徹底揚名了,北魏將士們都聽說南梁來了個狠人,帶着七千士兵橫沖直撞,攻城掠地,指哪兒打哪兒,一聽到陳慶之的軍隊到了,連對敵的勇氣都沒有,紛紛是望風而逃。

拿下考城之後,陳慶之將要面對的是滎陽的七萬駐軍。

滎陽的守將,是北魏的左僕射楊昱

(陳慶之 形象)

光是楊昱也還好說,因為七萬人的丘大千陳慶之也不是沒打過,但是問題是,除了楊昱的七萬軍隊,北魏朝廷又從四面八方派出精兵強將圍攻陳慶之,這些兵力加起來足有數十萬。

可以說,北魏這回是下了狠心了,朝廷幾乎集結了朝廷里最為精銳的力量來圍剿陳慶之,發誓要把陳慶之消滅於滎陽城下。

但是,陳慶之的行動實在是太快了,他在北魏援軍抵達滎陽之前就拿下了滎陽城,還活捉了楊昱,又在北魏援軍來到之後把援軍擊敗於滎陽城下。

這一場場近乎於奇跡般的戰斗,可以說是把北魏方面給嚇破了膽,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陳慶之這七千人就好像是開掛了一樣,走到哪裡打到哪裡,他們認為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及,而是有上天幫助,所以北魏當時的皇帝孝莊帝元子攸直接放棄洛陽,逃往了河內,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陽。

有逃走的,那就有沒逃走的,留在洛陽的大臣們當然也很識趣,陳慶之前腳把元顥護送到洛陽,後腳他們就擁戴元顥稱帝了。

堂堂北魏王朝之京師洛陽,竟然被一個南梁將領給占領了,投誠南梁的元顥還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北魏的新帝,這讓北魏時人的心裡那是相當難受,最難受的,當屬當年兵變之後得權的爾朱榮。

於是,爾朱榮立刻重新集結了三十萬大軍,揮師洛陽,想要和陳慶之碰一碰。

爾朱榮,這也是北魏戰爭史上響當當的軍事奇才,而現在,這個不可一世的爾朱榮要和陳慶之這個後起的青年才俊展開最後的決戰。

以前是七萬七萬的打,現在是三十萬三十萬的打,陳慶之會不會戰敗,會不會膽怯?

事實證明,歷史站在了陳慶之這一邊。

(爾朱榮 形象)

爾朱榮的三十萬大軍猛攻陳慶之,但陳慶之拒守半個月之久,搞的爾朱榮是精疲力盡,竟然連黃河都沒渡過去,洛陽城的一塊牆皮他也沒啃下來,甚至說到後來爾朱榮都已經失去了和陳慶之正面作戰的勇氣,只能搞偷襲,最後才把洛陽給拿下來。

因為兵力上的巨大懸殊,陳慶之最終還是落敗了。

元顥逃亡,死於途中,而陳慶之也算是基本完成了梁武帝交給他的使命,不僅成功幫助元顥做了兩個多月的皇帝,還打了不少的勝仗,把北方搞的一團糟。

洛陽一失陷,陳慶之任務完成,於是大軍回師,打算返回南梁。

朋友們,陳慶之這不是大過年的走親戚,到了親戚家待一會吃個飯就回來了,他屬於是孤軍深入北朝腹地,北魏的將領他活捉的活捉,殺掉的殺掉,爾朱榮為了拿下洛陽更在陳慶之的手上吃了不少的苦頭,別人就不說了,爾朱榮能放過他麼?

爾朱榮當然不想讓陳慶之就這麼走了,但是問題是,這哥們太過忌憚於陳慶之的戰鬥力了,他又想要攔截陳慶之,又不敢和陳慶之正面對抗,所以北魏軍隊只敢在陳慶之的軍隊後邊保持着一定的距離尾隨。

知道的這是北魏派人追擊陳慶之,不知道的還以為北魏專門派出了一支護衛隊保護陳慶之回家呢。

最後,陳慶之就這麼大搖大擺的返回了南梁。

陳慶之的部隊,統一穿銀甲白袍,所以被稱為白袍軍,這一支白袍軍從進入北魏開始就如入無人之境,視數十萬北魏軍如無物,陳慶之以少勝多,屢戰屢勝,更是創造了南北朝時期無人可比擬的傲人戰績。

(悠悠南梁)

這僅僅是因為陳慶之運氣好嗎?並不是,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這陳慶之指揮的每一場戰役,他不是那個躲在後面喊「兄弟們快上啊」的角色,而是第一個沖在前邊喊「兄弟們跟我上」的角色。

七千人,就足夠支撐起了陳慶之勇敢無畏的決心。

這是什麼,這是和士卒們同生共死,共同進退,這不是戰爭的技術,這是戰爭的藝術。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陳慶之本人,其實和我們想象中的那種驍勇善戰的名將有很大的出入,他其實是個文人,自幼多病,身體瘦弱,別說騎馬和實戰了,就連普通的弓箭,陳慶之都拉不開。

讀者朋友們,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年南朝宋武帝劉裕北伐,氣吞萬里如虎,打的是後秦南燕這種角色,劉裕如此神人,也不可能用七千人取得那樣的成就,但陳慶之只憑借這七千人,卻基本上把北魏給橫掃了。

甚至,就連當初派他出去的梁武帝都沒有賦予陳慶之這樣的使命,梁武帝把陳慶之派出去,說白了就是讓他到北魏去搗亂的,可陳慶之一個瘦弱的文人,卻在那樣的艱難的環境中,實現了自己的「一往無前,心嚮往之」。

當年七千兵力,連下北魏三十二城,白馬白袍,那是少年人最驕傲的模樣。

戰神有很多,但繞不過這個南北朝,鮮衣怒馬的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