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旗演變之路:從「牛錄」到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廣州將軍

2024年2月22日 31点热度 0人点赞
  • 我印象中小時候看周星馳的蘇乞兒,他開始非常驕縱,源於他爹是「廣州將軍」,這個廣州將軍官職到底大不大?又管了什麼?真的就比鐵帽子王小嗎?
  • 鰲拜囂張跋扈,當時不把康熙和其他輔政大臣放在眼裡,他靠的資本是什麼?鰲拜當時的重要職務有兩個:第一個是輔政大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職務是「領侍衛內大臣」。這個領侍衛內大臣是管什麼的?
  • 九門提督權力很大,這個官職確是清朝特殊產物,與八旗有很密切的關系。當時戊戌變法失敗關鍵時刻,慈禧就是繞開皇帝的軍機處、直接下令給九門提督去捉拿康有為等人,清末變法自此失敗。

我查閱了清史資料,原來清朝武將這些官職都起源於八旗,滿清入主中原後,將其八旗、綠營與往朝的禁軍、地方軍制度結合,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官職。

演變中,邏輯是「氏族」特色的滿蒙和中原權力博弈的特殊結合。

一、八旗軍建制初期:牛錄

滿清的起家資本靠的就是「八旗」,這也是他的建國根基。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時,基本單位是「牛錄」,命名本身就具有很強烈的部落特色。努爾哈赤時期以300人為一個牛錄,統領者叫「牛錄額真」,這個構成八旗的基本單元。而八旗的「旗主貝勒」是真正的主子,也是前期參與滿清核心決策的人物。

八旗內部的統領關系是這樣的:

  • 旗主貝勒
  • 固山,1個;長官:固山額真(1個) ,副職: 梅勒額真(2個)
  • 甲喇,5個;長官:甲喇額真(1個),副職: 梅勒額真(2個)
  • 牛錄,5個;長官:牛錄額真(1個),副職:代子額真(2個)
  • 達旦,4個;長官:達旦章京(1個),配1個文書:拔什庫

旗主貝勒前期是非常牛的存在,在努爾哈赤時期,貝勒治國就已見史料;不過在皇太極時期八旗貝勒被一一收拾了,權力回歸到大汗手中。詳細可見筆者前文:清朝的大貝勒、禮親王、睿親王、平西王、鐵帽子王都有什麼區別

起初,這樣簡單的建制在地盤不大的時候也夠用;精簡且戰力十足。

但是滿清太猛,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最後都入主中原了。這樣建制就顯得太小,且沒有品級同級或升級調動其他職務就不方便。

不方便的地方在等級方面就很致命,比如,調動一個固山額真去行政部門(六部)去干哪個職位?是干「部長」?「副部長」?還是「主管」?還有一系列要解決的待遇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改革。

順治年,天下大局基本已定,對傳統的八旗的爵位、品級重新梳理了一下。將八旗的武將升遷、品級確定為(由低到高):

1、半個前程
漢稱外所千總,正五品;
2、牛錄章京:
漢稱外衛指揮副僉事,從四品;
如再加個「半個前程」,稱外衛指揮僉事,正四品。
3、甲喇章京:分為三個等級,
三等稱外衛副同知、從三品;
二等稱外衛指揮同知、從三品;
一等稱外衛指揮副使、正三品;
再在一等上面加「半個前程」,就是外衛指揮使、正三品。
4、梅勒章京:分為三個等級,
三等稱外衛都指揮副同知、從二品;
二等稱外衛都指揮同知、從二品;
一等稱外衛都指揮副使、正二品;
再在一等上面加「半個前程」,就是外衛都指揮使、正三品。
5、昂邦章京
二等稱鑾儀衛都指揮同知、從一品;
一等稱鑾儀衛都指揮使、正一品。

「半個前程」是軍功的基礎,「昂邦章京」的爵位等同於「子爵」,再往上,就是:王、公、侯、伯了。當然,當時的文武官職改革是同步進行的,背景也十分復雜,部分內容可見筆者前文:

滿清諸臣封了哪些「王」、哪些「公」、哪些「侯」?

清朝的大貝勒、禮親王、睿親王、平西王、鐵帽子王都有什麼區別

順治入關後,首次設置了哪些總督?都是誰?是什麼出身?

到這里,將原來八旗和明朝的品級都對上了。這大體是八旗改革大體上的第二步。

二、皇帝親軍營的產生:領侍衛內大臣

滿清占據天下後,八旗精銳兵力都駐防在京城,就叫做「京營八旗」,主要任務就是守衛京城。但是中國地大物博,除了入駐京城外,還有派駐在重要的邊鎮,還要派出一些八旗軍主要守衛在重要戰略要地,叫做「駐防八旗」。

到順治、康熙,滿清穩定了全國了局勢,全面進入封建君權時期,很多再用部落時期的制度根本適應不了,比如:八旗軍的主要職責從打戰就要轉變為防守、治安、護衛、研究武器等等其他職能了,就將八旗軍制再進一步改革。

以京營八旗軍為例。

這時,從守衛京城的八旗中演變出幾個特殊的軍營,形成八旗作戰單元,而且職責都開始分工細化、明確了。

1、親軍營:後隸屬於「侍衛處」,主要職責就是護衛皇宮、皇帝,長官是「領侍衛內大臣」,品級是「正一品」

注意對比,親軍營的長官品級是最高的。這個親軍營就是保護皇帝本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領侍衛內大臣」這個官職一看就很重要,所以一般都是皇帝最親信的大臣擔任,像前期的重要輔政大臣如:鰲拜、索額圖、福康安等人都擔任過,下面還會細說。

2、前鋒營:戰時為前鋒、平常為皇帝的前哨警衛,長官是「前鋒統領」,品級是「正二品」。

3、護軍營:護衛皇宮,扈從、朝會執事,長官是「護軍統領」,品級是「正二品」。

4、步軍營:主要負責京師的守衛、警備、治安。長官全稱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就是大名鼎鼎的「九門提督」,職級「從一品」,這也一般由親信大臣兼任。

另外根據作戰的軍種,還設置有:曉騎營、火器營、健銳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

在日常護衛中,親軍營和步軍營分別管了皇宮內外的守衛,在日常顯得非常重要,而「領侍衛內大臣」一般都在皇帝身邊。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親軍營這麼重要,這皇帝身邊的侍衛處的人都是怎麼選出來的呢?

基本都是滿蒙親貴!

清朝初期封了很多「鐵帽子」(世襲罔替)爵位,都可以一代代世襲,很多世襲爵位的子弟都被選入侍衛處當差,比如:

  • 世襲公爵的,授一等侍衛;
  • 世襲侯爵的,授二等侍衛;
  • 世襲子爵至雲騎尉以上的,授三等侍衛;
  • 世襲恩起尉的,授藍翎侍衛;

清朝中前期勛貴的子弟都被選入侍衛處,這些人都待在皇帝身邊,出境率就比較高,很容易被皇帝記下,再次平步青雲。按學者研究統計,清朝前、中期,從侍衛處升級轉而進入軍機等行政要職,是一條眾所周知的捷徑,但是幾乎只為滿蒙人開放。

舉個例子:清初著名的大詩人納蘭性德,他就是名門出身:葉赫那拉氏貴族,父親是大學士明珠;他考中進士後,就被選到侍衛處,當了「三等侍衛」;納蘭性德受多方面影響,最終只在藝術領域造詣很深。

再比如,唯一封王滿族臣子「福康安」,他也是出身名門:滿族富察氏,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傅恆;他世襲爵位後,被選到侍衛處,起初就是「三等侍衛」,獲得皇帝青睞後,一路暴走,進入軍機處任軍機大臣,最後因功封王。是清代滿族非宗室而得封王者唯一之人。

再比如,和珅,他也出身名門:滿族鈕祜祿氏,父親是福建副都統;他首先是靠世襲的爵位,被選到侍衛處,起初也是「三等侍衛」,獲得乾隆皇帝青睞後,也一路暴走,轉而任軍機大臣。

同樣,鰲拜也是出身名門,他是開國股肱費英東的侄子,他勇猛異常、還參與了滿清前期的幾乎所有重要的戰役,因此迅速成為皇室的親信。順治九年,鰲拜被授予侍衛處長官「領侍衛內大臣」,從接近進入清廷中樞。

在康熙繼位後鰲拜有兩個職務:第一個是輔政大臣,第二是就是「領侍衛內大臣」,所以他驕縱至極,也因此惹禍上身。關於鰲拜的輔政大臣演變可見筆者前文:

鰲拜的一生:鰲拜是什麼官職?康熙忌憚鰲拜什麼?

直到清朝末年,侍衛處都沒有對漢臣開放,但勛貴的奢靡待遇並沒有換來持有的戰鬥力。諸如李鴻章、曾國藩都是通過扎扎實實的戰功進入軍機,反而成為大清末年的中流砥柱。

三、九門提督與清宮風雲

上文說了,九門提督就是八旗演變出的步軍營長官。

首先,這九門指的是什麼呢?

是京城的九個大門。清朝沿用明朝的京城,京師內有九個城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東直門、阜城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

九門提督在後期演變中,連城外的治安也劃撥統一管理,這時,除了原有的步軍營,還有巡捕五營、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以及信炮管理機構。按東南西北中分布在京城內外,總兵力保持在3萬人左右。

網圖:京城九門

九門提督重要性舉兩個例子:

清初,當時康熙臨死前,九門提督隆科多就在其病榻前。雍正帝趕赴而來,隆科多進言先定大事、再辦喪事,以防有變,隆科多立即明鐵騎傳令,關閉京城九門,全城戒嚴,直到雍正帝順利繼位後,才下令解除。

清末,光緒帝任用康有為等人發動「戊戌變法」,與慈禧太後發生激烈沖突,慈禧太後則直接給九門提督崇禮下令,直接捉拿康有為等人。當時康有為已經逃離,楊銳、譚嗣同等六人被抓,後被處決,戊戌變法自此失敗。

以上可見九門提督之重要性。

九門提督之下的官職還有:

  • 左、右翼總兵,正二品;
  • 翼尉,正三品;副翼尉,從三品;
  • 協尉,正四品;副協尉,正五品;
  • 捕盜步軍校,正五品;委署步軍校,正六品;
  • (九門)城門領,正四品;城門吏,正七品;
  • (九門)千總,正六品;

歷任九門提督,引用自:「京師守衛者--清代九門提督考實」,陳秋速,《明清史事》


三、清初的地方軍官:廣州將軍

上文說過,八旗還派駐到重要的地方。

不過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特色差異很大。東三省是滿清的發祥地,駐防情況最為特殊;新疆、蒙古、西藏等邊疆又管理不同。

除開特殊管理地區,其他八旗駐防情況是這樣:

各省的駐防將軍有九個:山西綏遠將軍、陝西西安將軍、甘肅寧夏將軍、江蘇江寧將軍、浙江杭州將軍、福建福州將軍、湖北荊州將軍、四川成都將軍、廣東廣州將軍。

各省駐防將軍是駐防八旗的最高統領,品級是「從一品」!

會同奏報事項,省駐防將軍的列銜在總督、巡撫之前!可見這些派駐的將軍級別很高!

根據《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清代》記載,廣東省駐防八旗具體情況是:

  • 設廣州將軍1人,駐扎廣州府,兼轄水師營。
  • 設副都統2人(滿、漢各1人),與將軍同城駐防。
  • 統領滿洲協領8人,佐領16人,防禦32人,驍騎校32人,前鋒150人,領催、馬甲2150人,副甲400任,步甲400人,炮甲24任,養育兵1500人。
  • 水師營設協領1人,佐領2人,防禦2人,驍騎校6人,領催、馬甲500人,副工兵100人。

所以,廣州將軍還真未必怕一個世襲的鐵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