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娃思維是正確的,網友:壞了,這次遇見真專家了

2024年2月22日 28点热度 0人点赞

前有「專家」對年輕人拒絕生孩子的行為進行強烈譴責,後就有真正的專家揭開當代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的根本原因。[中國贊]

中國精細化管理研究所所長汪中求稱:部分年輕人不生娃的思維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人生要的是幸福,而不是別人給的追求。

每個年輕人應該都聽過的一句話:你不結婚不生孩子,到老了你怎麼辦?自己孤苦伶仃一個人就不說了,身邊還沒有親人能照顧你,只能住養老院。

那如果結了婚有了孩子還住養老院呢?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所以歸根結底老一輩父母催人結婚生娃的目的就在於:當自己孩子成家立業的那一刻,他們做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

01

生娃不是道德綁架

汪中求講述自己生第一胎的時候與妻子全身上下的錢加在一起才5塊錢,當時時代相較落後,人們的生活處在確定性貧困的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窮的穩定,人們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沒太緊張,且那個時候大家一致認為只要一家人能夠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因此家裡多一個人口也僅是一件添加一副碗筷的事。

反觀現在飛速發展的時代,年輕人們在時代的風口處穩中求穩,他們不能像舊社會的人們一樣確定自己攢的錢最終會用到哪裡,他們連對自己的未來都不能打保票,更別說成家以後照顧一大家子人了。

經濟學專家稱:「誰家沒有50萬」,他能輕易說出來這句話那是不是就代表他的錢就跟大風刮來的一樣,好傢伙,這一下子有幾億人直接被開除了中國國籍。

再者說,現在各行各業的競爭一個比一個激烈,即便是入職了一家看似非常穩定的大企業,誰又能保證他將來會不會被時代淘汰、會不會在人到中年後進行裁員。

年輕人生活的不確定性真的太多了,用舊社會的眼光來看待的話只有互相的不理解:父母想完成自己的人生,孩子們想對自己、對家庭負責。

汪老師道出的第二點就是:當代年輕人足夠清醒,他們知道一場幸福的人生比的過別人強加於自身的「追求」。

只有自己切身實地的感受到幸福帶來的滿足感,其次才可以去考慮老一輩思想給與的「建議」,包括但不限於傳宗接代、自己組建家庭等。

一個人自己過得都不幸福,在社會上打拚期間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如果貪圖一己私慾,或者隨了父母的意願草草成家,這難道不是一部恐怖故事嗎。

「如果孩子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和貧窮,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同樣的,如果孩子出生只是徒增了自己的忙碌、恐慌和貧窮,那麼不生也是放過自己。」——張愛玲

有網友就講述了自己的家庭現況:婚後貸款買房,還有一個2歲的兒子;另一位網友回復:弟弟貸款買房,有3個兒子。

咱先不說這房貸要還到什麼時候了,家裡是個兒子就要為他准備結婚用的彩禮、房、車等一系列財產,孩子長大後有出息還好,但如果和普羅大眾一樣平凡的話,那真的不敢想象這家人的日子過得得有多拮據。

02

今夕不同往日

汪中求先生講述關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的最後一點原因就是:隨着時代發展,人們對小孩的成長沒有把握。

給孩子足夠的物質保障僅僅只是生育孩子的必備條件,比起生育更為重要的是培養。

60、70後父母幾乎是給孩子傾注了一切,只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別的小朋友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須有,而且當時我國還在計劃生育階段,很多家庭最多就兩個孩子。

所以說90、00後兩代人是第一批享受到社會的美好的,小時候的興趣班,義務教育階段的輔導班,上大學時的國家人才擴招,畢業後的工作扶持政策。

當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知道這中間所付出的到底有多少心血,父母要求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從小就給孩子報美術、音樂、播音等興趣班;

父母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所以一周七天只給孩子半天的喘息時間,其餘時間全去輔導班;

父母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高學歷將來找一個好工作,所以無論大學的學費多貴他們都會義無反顧的花這個錢。

也正因為這批年輕人接受到了先進的思想教育,發展開放的見識眼界,接觸到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所以他們真正懂得利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不過有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在孩子看來這些就是他一切壓力的來源。

常有人講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自己成功的那一刻就會回過頭來感謝當初支持你、「強迫」你努力的人。

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可是大人,時代變了!

「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它不會帶來成功,也不值得追求,磨煉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避開。」——余華

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努力和吃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努力有可能得到回報,而吃苦只能讓自己不斷地否認自己不配。

年輕人們經歷了這些也走到了今天這一步,為了報答父母選擇繼續提升自我,多掙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與此同時自己選擇先立業而後成家。

既無法承擔做父母的責任,不如一開始就不去擔這個責,在還在奮斗的階段選擇先不生孩子,這不僅對社會造不成風險,而且還能給社會、給自己減輕不少的負擔。

汪中求先生發出過靈魂拷問:「你難道希望他們莫名其妙的生出來,然後丟1萬個孩子去社會上流浪嗎?」

現在生活條件是相比之前好了很多,老人們也都表示願意幫助子女們帶孩子,可誰又想過一旦出了問題,這該找誰的麻煩?

父母用老一輩的思想帶新一代的新生兒,這思想一下子隔了兩代,奶奶帶大的孩子肯定和年輕家長自己帶的孩子不一樣。

即便不用老人幫襯帶孩子,老人多多少少還是會來摻和兩下的,大家意見有了分歧就會產生矛盾,而這僅是生孩子所需負的責任之一。

03

比起生育,更要養育

汪中求先生闡明了努力的目的是為了生活更幸福,對於單純認為生一個孩子就是很大的幸福的人來說,勸這種人生孩子確實沒毛病。

人口的添加可以相應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還能增加生產力、勞動力等。

這些所有一切的前提就是:物質基礎得以保障。

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法主任的朱少平講過:「鼓勵年輕人生育是好事,但應採取措施激勵年輕人生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譴責。」

是啊,現在的打工人連病都生不起更別說生孩子了,為了小孩健康成長,從他嬰兒時期就得給他補充各路營養,生場小病就得找到權威醫學專家,生怕孩子出一點問題。

到了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要開始跑人情世故,搶重點學校的學區房,上了重點小學後就開始頭疼孩子的作業輔導問題,有些學術水平不錯的家長都表示給孩子輔導作業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

孩子再大一點就到叛逆期,家長一邊打工掙錢一邊給孩子不停地進行思想教育,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身心俱疲的。

孩子上大學、找工作、再成家,又開啟了一場新一輪的循環,在這重重環節中,哪一環不需要物質的支撐,又哪一環不需要人脈的鋪墊。

說養兒防老、老了以後沒人照顧的、多子多福的,現在層出不窮的新聞報道,養兒防不防老難道大家心裡真的不知道嗎?

網友說有些老人為了給子女的家庭減輕點負擔,主動要求自己去到養老院,結果子女偶爾來看望,剩下的時間也是被人打。

說到沒人照顧的問題,有一句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真的到生活無法自理的那一步時,自己意識不清醒就不說了,難道子女就不會有半點嫌棄?

網友辣評:「乾脆往那一橫,反正嚇得不是自己。」

在有經濟實力的情況下與自己兩情相悅的另一半共同培育愛的結晶是天大的幸福,但在前途未知的情況下任憑一己私慾草率的誕下新生命這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對此,大家對於當代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的現象怎麼看待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下看法!

參考資料:

[1]觀察者網:經濟學家稱「誰家沒有50萬呢?」,網友:請問50萬哪裡領?「鏈接」

[2]九派新聞:專家:不要指責年輕人不願生孩子,房貸車貸健康他們壓力太大,真正收入上萬的很少,現在1萬塊錢能幹嘛?

[3]汪中求細節管理: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看完你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