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說的那句諺語"不在餐桌就在菜單上"是威脅嗎?

2024年2月22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今天在網上看到好幾條新聞在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的說的一句話:「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re on the menu」。

多數中國媒體翻譯解釋成中文的意思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因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句話在中文裡的意思是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別人手裡,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原是史記「項羽本紀」里在描寫鴻門宴的緊要關頭,樊噲讓劉邦別猶豫趕快逃跑時所說的:「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然後布林肯的話就被解讀成如果你不吃掉別人,那就會被別人吃掉。

美國在赤裸裸的威脅我們!美國狼性文化的體現。所以現在中美競爭已經到了決戰時刻。如果我們不把美國幹掉,美國人就會幹掉我們。

我個人感覺這句話的翻譯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句美語里常用的諺語,美國人經常在討論一些事情中用到,而且還引申出許多其它用法。遠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種生死攸關情況下的用語。

在正常的英語表述里 table(桌子)比喻為談判,menu(菜單)比喻籌碼,原意是在你不參與決策過程,那在決策中就沒人會考慮你的看法,甚至可能會成為別人決策中的籌碼。而且這種語言往往是評價自身情況的,而不是威脅別人,有自我勸誡的意思。

在商業中談判中常用這句話表示如果你不進入某個領域或不參與某項工作就會受到損失或被時代所拋棄。例如公司在討論發展路線時提到要投資進入AI領域,否則在技術發展上會落後於對手,就可以說「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re on the menu」,感覺中文裡更接近的成語類似於「時不待我」,或「不進則退」的意思。

有時候還引申出一個意思或邏輯是你需要讓自己強大好坐到那張桌子上,那張 table 不是你想坐就能坐,要看實力的。

而且布林肯特別愛用這句話,在許多非正式的發言中都用到過這句諺語,不僅是指中美關系。而這次談話用這個諺語更多的意義是強調當前對當前國際體系參與的重要性和接觸的必要性。從而對比上任總統特朗普四處退群,打壓盟友導致的美國在國際上的孤立。

為了避免斷章取義,我們把布林肯說的全文附上看下:

主持人問布林肯: 我們似乎看到一種情況,美中緊張局勢正在導致更大的分裂,我們在全球都能看到雙方都在盡力爭奪自己的盟友,您覺得在這一問題美國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挑戰?

布林肯的回答是:從本屆政府開始,我們就努力的恢復和重建我們的聯盟,對盟友間的關系和多邊體系進行了一再的投資並提出新的設想,因為這樣做符合我們的利益。

目前我們必須面對許多重要挑戰,沒有一個是我們能夠獨自有效應對的,但我們的優勢是擁有一個強大和智慧的盟友網絡,和願意進行相互合作的夥伴關系及體系,所以說「在當前的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這個餐桌上,你就會在菜單上」。 因此,重新進行多邊接觸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已經這樣做了。

談到戰略競爭,毫無疑問我們與中國之間存在戰略競爭。但重要的是,首先我們有責任去負責任地管理這種關系,這也是世界各國對我們所要求的,而這樣做顯然符合我們的利益。 當涉及到盟友關系時,重點不是對某個國家說,「你必須選邊站」,而是給對方提供一個願意主動選擇與我們合作的理由,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那麼我認為大家到底選誰就變得相當不言而喻了。

在過去的六七個月里,我們持續與中國進行了接觸。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與中國就芬太尼達成的協議。 目前18到49歲美國人的頭號殺手是合成阿片類藥物芬太尼。 現在,我們與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開展了有意義的合作。 這將改變美國人的生活。

如果看上下文,我覺得怎麼也不會得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美國要和中國不死不休的結論。我不否認中美間現在處在一個對抗的狀態下,但坦率的說,大國之間桌子底下再怎麼使絆子,面子功夫也要照做,特別是外交領域不會那麼直接的說出你死我活的話來。

至於國內自媒體們怎麼解讀,現在是流量為王,就看怎麼更容易引流吸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