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名知青:滯留北大荒41年,41年後戰友來找他:跟我回京

2024年2月23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知青,老一輩人對這個詞會更加地印象深刻。

在農村有着廣闊的天地,在那裡大有可為,大批的知青開始了一場浩浩盪盪地上山下鄉。

這些年輕人,拿起鋤頭,慢慢開墾了中國一片又一片的土地,直到最後,仍舊有知青留在那片肥沃的土地上。

中國的最後一名知青留在 北大荒41年,直到戰友的出現,才對着他說了:「鄒雪生,跟我回京吧。」

鄒雪生是如何到的北大荒?在北大荒經歷了些什麼?

下鄉

鄒雪生出生在一個軍人的家庭,在建國以後,一家四口便定居在北京,過着平淡且安穩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特殊的原因,鄒雪生的父親被通知不能留在北京,需要即刻回到江西的老家當中。

鄒雪生就此與父親分別了,鄒雪生的母親是十分地痛苦,整日都因為這件事鬱郁寡歡。

過了沒多久,鄒雪生的母親便撒手人寰了,只留下一個17歲的鄒雪生和一個5歲的弟弟。

鄒雪生當時正在初中讀書,父母離開,又趕上了當年的知青下鄉活動,需要到北大荒去開荒。

北大荒是什麼地方,大致來講就是黑龍江的北部地區的荒地,在那個苦寒的地方卻有着孕育一切的黑土地。

鄒雪生的人生很是迷茫,父親離自己千里之外,母親已經天人永隔,現在身邊只有一個弟弟,如果去開荒或許還有着一個生活落腳的地方。

於是他應着安排,打算帶着自己年幼的弟弟一同到北大荒勞作,收拾好東西,帶着弟弟便一路北上。

兩個孩子的心裡很是苦,倒不是因為怕累,而是去往黑龍江的路上很多人都要父母送行,而自己的身邊只有自己年幼的弟弟。

看着每個父母臉上或是自豪或是擔憂的神情,他也會不由地想到,如果是自己的母親與父親,在臨行前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想得越多鄒雪生便越感神傷,於是便伸手搓了搓臉,讓自己從那種憂愁中抽離出來。

隨後便將弟弟往身邊攏了攏,之後,身邊只有弟弟了。

一路北上風光很多,但是越北的地方就越來越荒涼,鄒雪生的心情復雜,直到到了黑龍江,主要的困難就來了。

由於弟弟太小,根本就不符合下鄉上山的規定,於是弟弟直接被遣返了回去。

這個時候鄒雪生是五味雜陳的,弟弟太小不用受北大荒的苦寒,但是回去後弟弟怎麼樣自己也不知道很是擔心,而且弟弟走了就剩自己一個人了。

不過鄒雪生想着自己要建設祖國,只要祖國越來越好,弟弟也會越來越好,所以只要自己能定下心來就好。

很多知青在到了北大荒後很是興奮,看着沒有開發北大荒,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這種建設國家的事情,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

鄒雪生在知青中與所有人暢想着未來,未來的路不管有多苦,在大家的努力下,都能一一搞定,算不得困難。

鄒雪生跟着知青的人群進行了分配,鄒雪生被安排到了採石場進行工作。

與他一起的知青年紀與他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每個知青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在聊天的時候總會有說不完的話題。

有時候他們談論中外名著,有時候也會說一說圍棋與薩克斯,北大荒的天很高,就像是知青們的心。

鄒雪生在自己的身邊也是少不了知己朋友,都有着同一個目標,年紀相仿,知青們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而在北大荒的生活總是困難重重的,在剛剛步入這片土地的時候,就有些知青明顯感覺到不適了。

解決萬難

由於北大荒地處偏僻,貧瘠與苦寒,讓很多人都感到了水土不服,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知青們並未將這些放在心上。

因為最為難挨的就是北大荒的氣候,北大荒處於風口,緊挨着小興安嶺,寒風從旁邊灌了進來。

刺骨的寒風吹着每一塊土地,恨不得將整個大地凍裂,最為可怕的是這樣的寒冷天氣占據一年的三分之二的時間。

不過,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時間內,也並不是什麼好時段,溫度上升後各種毒蟲與野獸在北大荒肆虐。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神出鬼沒,不易被察覺的沼澤,一旦陷入,後果便是不堪設想。

當時的科技還沒有現在發達,開墾土地都需要人力開墾,所以這一望無際的田野一眼望去,全部是一排又一排的知青。

每個人在勞作的時候都是使足了力氣,很快身上就被汗水濕透了,在寒冷的天氣里,這種汗水黏膩感也不好受。

若是停下來,脫去外衫,寒風便直接鑽進衣服內,剛才汗水變得冰冷刺骨,所以手中的鋤頭就不能停下來。

鄒雪生在晚上搬運東西的時候,也是如此,剛開始他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在勞作結束後鄒雪生的身上已經變得十分僵硬。

鄒雪生一頭倒在了宿舍,身邊的人看出來了他的狀態不對,趕緊為鄒雪生取暖,這個時候鄒雪生的身上才慢慢地恢復了知覺。

鄒雪生在這個寒冷的北大荒有着一個知心的朋友葉明,夜明性格爽朗心直口快,為人也十分地熱心腸。

平時鄒雪生便和葉明一同勞作,幾人在勞作的時候一起聊天開玩笑,手中的活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大半。

葉明這個大大咧咧的人在心中也有着一塊柔軟的地方,那就是他暗戀的女知青。

他性格大大咧咧,但是卻將所有的靦腆與害羞都給了那個女生,平常葉明甚至不敢去看一眼自己心上人。

但是兩人在一起時,葉明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明亮的光,不過這份光在不久後便消失了。

那個女孩子回了北京,葉明與她之間便成為不可能,因為誰也說不准葉明什麼時候能回去。

鄒雪生便與葉明在這片土地上繼續耕耘着,期盼着未來,很快,葉明回北京了。

兩人的分別讓鄒雪生又回到了一個人的生活,鄒雪生時常看着葉明留給自己的鋼筆發呆。

鄒雪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看着這只鋼筆,時間便很是狡猾地溜了過去。

不是鄒雪生太入神,而是身邊沒有人叫醒他,已經回去了一大批的知青,房間也顯得十分冷清。

曾經這個房子裡面擠滿了知青,吵鬧打鬥的聲音恨不得將這個小屋子的房頂掀開。

可是如今這人都走了,沒有說話的人,終於安靜下來,鄒雪生還有些不適應。

回過頭看看這個自己居住多年的小宿舍,原來有這麼大,怎麼自己之前沒有這種感覺呢?

鄒雪生在北大荒表現好,從基層干到了班長,葉明離開時說相信鄒雪生能做到司令員的位置。

雖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鄒雪生每次想起來都感覺內心酸酸的,十分不是滋味。

時間過得很快,鄒雪生再次回到自己第一次見到北大荒的地方,這里與以前不一樣了。

從前貧瘠寒冷的土地如今已經是肥沃的黑土地,拿出雙筷子,直直地扎進土裡,似乎也能讓筷子長出新葉。

土地變得肥沃了,身邊的人卻越來越少了,以前每次站在這片土地,身邊的朋友你一嘴我一句地永遠說個不停。

開荒成功了,大家憧憬的未來有了,也是時候回去了,每一個人都回去了,自己能去哪裡呢?

母親去世了,父親與弟弟遠在老家,自己也許只能一輩子與這片土地在一起了。

鄒雪生計算着自己的人生,也許是時候該娶妻生子了,於是鄒雪生便與當地的一名女子結了婚。

人生多變

鄒雪生與妻子生下了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兒,但是生活過得並不幸福,一切源頭還是沒有錢。

原本在當時改革開放已經開始了,但是首先發展的是沿海地區,遠在黑龍江的鄒雪生自然沒有吃到紅利

鄒雪生的一家生活來源就是那片土地,所以鄒雪生的一家過得十分拮據,夫妻倆人也是時常吵架。

兩人終於在這樣的生活中過不下去了,兩人便離了婚,結束這段不幸福的婚姻。

孩子原本是讀書的年紀,卻因為交不起學費,只能輟學在家,在看不到希望後女兒便直接去往了廣東,想打工謀求生活。

轉眼間,鄒雪生又單身一人了,原本以為有了家庭,自己便不會孤獨,但是婚姻又哪有那麼簡單。

在那批知青中,只有鄒雪生沒有返鄉成功,每天靠着這點土地過活,有了吃了這一頓就要為下一頓發愁的鄒雪生慢慢變得有些麻木。

身邊的老鄉朋友在見到鄒雪生如此地孤獨,便想介紹一些適齡的人,讓兩人搭夥過日子。

但是鄒雪生實在是太貧窮了。以至於很多人在得知他的情況後便沒有了下文。

鄒雪生的困難一重接着一重,鄒雪生自知道現在的生活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於是鄒雪生承包了一塊地,想着靠着這塊地賺點錢,但是又讓他趕上了天災。

偌大一塊農田,顆粒無收,最後鄒雪生欠下了上萬的外債,讓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無奈之下,鄒雪生去做了一個一般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那就是看守農機的工作。

這個工作賺得不多,還有些危險,因為這個工作在荒地上,需要過夜,晚上還有狼出沒。

但是現在的鄒雪生沒有任何的選擇,冷了在旁邊拾點柴火取暖,餓了就吃自己帶的鹹菜,和已經幹得發硬的饅頭。

吃完饅頭鹹菜的那一天是新年。

後來鄒雪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於年齡已經不小了,所以很多工作都做不了很長時間。

鄒雪生本身長得就十分瘦弱,但是常年勞動,還是有些力氣的,所以找到了一個在工地搬水泥的工作。

本以為自己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自己的一生便永遠地被遺忘了下去,直到一個電話打破了鄒雪生的悲苦人生。

2008年,夏天,鄒雪生正在搬運水泥,突然手機來了一個電話,鄒雪生便艱難地將身上的水泥穩了穩。

佝僂着後背掏出了手機,鄒雪生還未說什麼,那邊的聲音讓鄒雪生的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起來。

「你還記得我嗎?我是葉明,過了奧運會,我去找你!」

是葉明,是自己曾經自己最好的朋友,一瞬間,鄒雪生的回憶突然回到了幾十年前,與葉明一起勞作,一同討論該如何討女孩歡心,一起汗灑大地臉上卻洋溢着笑容的那一刻。

原來葉明一直記得自己,兩人因為多種原因,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系了,但是葉明一直都在尋找鄒雪生。

直到通訊發達了,葉明才找到了多年前下鄉的老班長,兩人在交換地址後都在等待着見面的那一天。

葉明多年後再次踏上了北上的路,兩個昔日的好友終於見面了,但是這一見,葉明熱淚盈眶。

一個是見到鄒雪生十分的激動,二是見到鄒雪生破舊的家,十分心疼,他告訴鄒雪生自己要將他接回北京,隨後便將身上僅有的錢都給了鄒雪生。

可是鄒雪生是當年的下鄉的知青,在那裡居住多年並沒有身份證,要想回來就要走正規程序,可是知青早就已經是過去式,幫知青辦理相關手續的知青辦也早就沒有了。

回了北京的葉明聯系了當年的知青,一同想辦法,在勞資科開了一張證明。

為了萬無一失,葉明開了兩千對公里的路,將這張證明親自交到了鄒雪生的手中。

葉明又給了鄒雪生一些錢,留着應急用,還安排鄒雪生將戶口落在當年的知青的戶口下。

這樣鄒雪生就有北京戶口了,就能名正言順地留在北京,與鄒雪生落戶的還有 鄒雪生的女兒。

知青知道了以前的老班長回來了,紛紛為鄒雪生置辦生活用品,讓他在北京能夠過得好一點。

結語

我們要記得那些為我們作出貢獻的人,讓他們坐上新時代的列車,一同看我們繁華的現在。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免責聲明】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侵則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