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縣交換1個縣,四川省的6個縣,為何劃歸了貴州省?

2024年2月23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省之間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河北省河南省江蘇省浙江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四川省貴州省之間的區劃變遷。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清朝把四川省的6個州縣,劃入了貴州省管理。同時,把貴州省的1個縣,劃入了四川省管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四川省、貴州省的區劃變遷。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四川省、貴州省的基本框架。在元朝統治時期,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江浙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明朝統治時期,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格局。

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等。請注意,貴州省組建於明朝。但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當時的貴州省,比當代貴州省小得多。同時期的四川省,比當代的四川省大得多。例如雲南、貴州等省份的部分區域,當年都隸屬於四川省管理。

17世紀中期,清朝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勢力,確立了對各地的統治。清朝對各省的區劃進行了各方面的完善和調整,最終,形成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格局。在清朝統治的前期,基本上沿用了明朝時期的省份框架,沒有進行太大的修改。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駕崩,45歲的雍正皇帝上台。

這一階段,清朝的外部威脅已經基本鏟除,雖然西北准噶爾部對清朝虎視眈眈,並且取得了幾次勝利。不過,清朝始終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因此,雍正皇帝把主要精力放在的內政方面,並且把幾個心腹重臣,派往了全國各地。其中,田文鏡坐鎮河南,李衛坐鎮江南,陸續推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政策。至於鄂爾泰,被派往了西南地區

鄂爾泰先後擔任了雲南巡撫、雲貴桂三省總督,全面負責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等事務。不得不說,雍正皇帝對心腹寵臣,喜歡特批官職,例如田文鏡的河南山東總督、鄂爾泰的雲貴桂總督,都是雍正皇帝特批的。

那麼,什麼是改土歸流呢?一直以來,我國西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一直生活着眾多的土司部落。歷代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都是強大的北方遊牧政權,例如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等。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根本無力削弱西南各地的土司部落。歷代中原王朝對於這些土司部落,基本上採用了冊封、安撫的策略。從諸葛亮七擒孟獲,到隋唐時期的羈縻制度,都是類似的情況。

各地的土司部落,向朝廷效忠,並且按時繳納一定的賦稅。如果朝廷有需要,各地土司們甚至能夠出兵助戰。例如在明朝後期抗擊東南倭寇、遼東後金的過程中,西南各地土司都派遣了部隊,不遠萬里助戰。西南土司的部隊,吃苦耐勞,而且戰鬥力很強。在遼東戰場上,西南土司兵死戰不退,讓後金騎兵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但是,土司們嚴禁朝廷進入自己的控制區。對於土司控制區內的耕地、礦產、人口等情況,朝廷並不清楚。西南、華南的各地土司,形成了一個個相互聯系的半割據勢力。一旦朝廷侵犯了土司的利益,土司們會發動聯合叛亂。例如在明朝萬歷皇帝在位時期,貴州與四川交界地區的楊氏土司,聯合其他土司,發動了大規模叛亂,這就是明朝後期著名的播州之亂。

明朝調集各省精銳和部分邊軍,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平定了這場叛亂。清朝統治的前期,由於忙於各種外部挑戰,暫時無力調整西南地區的實際情況。截止雍正皇帝上台以後,清朝終於騰出手來,治理西南、華南地區的土司問題。

對於西南土司問題,鄂爾泰先後提出了《敬陳東川事宜疏》和《改土歸流疏》,認為「西南土司,雖依例輸糧,其實占據私享者不止十數倍……自元迨明,代為邊害。」鄂爾泰主政西南期間,對於土司問題,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對於那些主動接受改土歸流的土司們,給予爵位、賞賜,並且保留財產和耕地。部分土司的子弟,甚至能夠到其他區域做官。

對於那些負隅頑抗的土司們,調集西南各地官軍,全力圍剿。在推行改土歸流的過程中,鄂爾泰發現貴州與四川交界的遵義、烏撒等地,情況非常復雜。川南與黔北的土司們相互聯合,如果無法管理川南交界地區的土司,那麼,改土歸流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在西南地區的各個省份中,貴州省的管理范圍比較小,經濟相對薄弱、糧食產量有限。鄂爾泰一直考慮,如何加強貴州省的綜合實力。就在鄂爾泰考慮的過程中,四川官員們的奏摺,給了鄂爾泰機會。

雍正五年,四川省永寧協副將(從二品的武官)張瑛上奏:「貴州威寧府之永寧縣去府千里,駐扎衙署乃與四川之敘永同知共在永寧,而所屬人民散處於四川江安、納溪興文等縣,且無貴州營汛,而以四川永寧協營弁代為稽查,奸良莫辨,請將永寧縣改歸四川,隸於同城之敘永同知管轄。」

按照四川官員們的意見,貴州省的永寧縣,距離貴州省的威寧府城距離很遠,管理難度很大。一直是四川省代為管理,不如把永寧縣直接劃入四川省,堪稱是一舉兩得。面對四川官員們的建議,作為雲貴桂總督的鄂爾泰,直接上演了一輪極限反轉。

按照《清朝世宗實錄》中記載:「雍正五年,改四川遵義、桐梓綏陽仁懷四縣,正安一州及遵義協官兵,俱隸貴州管轄,從雲貴總督鄂爾泰請也。」鄂爾泰要求,把四川省的遵義府、烏撒府,合計6個州縣,全部劃入貴州省管理。對於鄂爾泰的無理要求,四川省的官員們強烈反對,認為四川吃虧太多。

可是,面對雍正皇帝的鐵杆心腹,四川官員們的反對,沒有太大的作用。雍正皇帝在奏摺中,回復鄂爾泰:「朕中心嘉悅竟至於感矣,有何可諭勉之……岳鍾琪已請身到成都……朕已允其請,此一大事,全賴二卿協里勉力為之也。國家祥瑞之事,卿之奇功也,朕之慶喜筆難(言)諭矣。」

凡卿所辦之事,朕實至無一言可諭矣,在廷諸臣皆與觀之,人人心悅誠服,賀朕之福,慶國家得人,……感上蒼聖祖賜朕之賢良輔佐耳。卿如此居心行事,不但得卿一人之力……,凡見聞臣工實亦莫不奮勵力,國家得力處多矣。……我朝之福洵不可限量,卿功實大。」

凡封疆大臣能保全名祿者,即為上上人物矣,不但熟能如此,且亦肯如此,此人情分明 眼前者,天、祖自然昭察,朕慶悅之懷實難筆諭勉之一字,朕皆不忍書矣,嘉之一字,實亦 負卿之心也,特諭。」

從上述一系列奏摺來看,雍正皇帝幾乎把鄂爾泰贊不絕口。最終,四川省的遵義府、烏撒府合計6個州、縣,劃入了貴州省管理。遵義府等地劃入貴州省以後,貴州省積極墾荒、安置流民等等。到了乾隆皇帝在位時期,遵義府的耕地面積,比康熙時期增加了34萬畝。在此之後,遵義成為了重要的黔北糧倉。

按照《遵義府志》中記載:「我朝雍正五年,割入黔疆北藩,始壯幅員,廣袤二千里,田賦關稅半全黔。」按照《貴州通志》記載:「今者割入黔疆,而北藩之形勢始壯,其封域南臨貴陽,東接思南,西連大定,北至重慶。」

同時,為了安撫四川,並且進一步加強對西南各地的管理。雍正皇帝同意了張瑛的建議,把貴州省永寧縣劃入了四川省。按照《貴州通志》的記載:「赤水為界劃定川貴兩省疆域,以四川遵義府並所轄遵義、真安、綏陽、桐梓、仁懷五州縣隸貴州,改永寧縣隸四川。」

永寧縣劃入四川省以後,隸屬於瀘州府管理。1908年,永寧縣更名為敘永直隸廳。也就是當代的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隨着永寧縣入川、遵義和烏撒入黔,西南地區的區劃框架,基本穩定下來。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