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退休,為何不敢留在京城,非要回老家?有5大關鍵原因

2024年3月2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在古代,官員退休後選擇回老家而非留在京城,究竟有着怎樣的隱情?這似乎成為一個歷史謎團,引人猜測。

是不是在京城有着某種無法言說的壓力,或者說,回老家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歸宿?這一系列的疑問,讓我們不禁思考,古代官員們的離京選擇,到底蘊含着怎樣的五大關鍵原因呢?

政敵虎視眈眈,難保萬一

明朝中葉,神宗時期的大學士楊廷和,曾經以首輔身份執掌朝政多年,權傾天下。然而,在他隱退隱逸之後,這位曾經的朝中掌權者並未選擇居住京城,而是返回了老家山西平遙。平遙,這座清幽小城隱沒在太行山區間,遠離了金陵帝王城的紛爭險惡。而楊廷和畢生功成名就,晚年卻選擇在此地度過餘生。

那一年,萬歷已登王朝基業長達四十載。楊廷和管理東廠多年,日理萬機使他積勞成疾。已至暮年的他眼見功成身退之際,卻未得到明神宗庇護,反而遭到政敵東林黨人的排擠。

這些敵對他的東林黨人,聯手彈劾楊廷和謀私惑君,最終迫使他離開。卸任後,明神宗對年事已高的楊廷和不再倚重。政敵仍然處處打壓,想方設法向他下手。

身在京城權利旋渦中的楊廷和,深感自己隨時可能被捲入政鬥,反遭打擊報復。為了自保,他選擇離開這危機四伏的地方。

楊廷和並非害怕政敵的打擊報復而已。他更擔心萬一有朝一日,政敵在神宗面前無中生有,誣告自己圖謀不軌,那等待自己的將是被奪爵位財產,甚至滅門抄家的可怕下場。

所以,他選定了老家山西平遙這方清靜土地,遠離朝中風波潮事,遠離政敵的伺機而動。終老小城桃源,度過無驚無險的晚年時光。

皇帝防備心頗深,難解難分

同一時期,楊廷和的同僚,明神宗手下提拔重用的心腹紅人御史大夫張位,也選擇在功成身退之後回歸故里。

張位是河南商城人士,他並非出身名門望族,僅僅依靠自己的政績和口才得到皇帝的賞識。在擔任御史期間,他多次上疏進諫,得到神宗的重用。甚至有傳言,他曾在神宗面前當堂鞭撻六部尚書,深得皇帝歡心。

但好景不長,張位曾在任內得罪了部分大臣。到了他老去發作,疾病纏身之時,這些怨家已經蠢蠢欲動,蓄勢待發。

江山代謝,皇帝也終有一死。張位擔憂未來皇位更迭,屆時自己必然遭到政敵清洗。為避禍端,他選擇告老還鄉離開帝都。

其時,神宗已是五十餘載,漸有瞻前顧後之意。曾受寵的心腹張位,已值暮年之際。神宗擔憂身後事,他猜忌張位退位之後,是否仍然野心不減,會在幕後影響朝局風雲。

是以,張位主動請辭告老還鄉,避免引起皇帝的猜測。畢竟,皇帝的猜忌一旦根植,後果不堪設想。寧可自己主動退出舞台,也不要招惹禍患。

故里生活閒適自在

另一位功成名就的先賢,同樣選擇在功成身退之後回歸田園。這位大學士名叫徐階,他是明世宗手下心腹,曾協助平定倭寇之亂,功勛卓著。

徐階在輔佐明世宗整飭軍政多年之後,感到郁積勞形於官場,遂告老求退。朝中眾臣對徐階功勛卓著早有異議,此時得承皇帝應允,欣然離去。

退下後,他並未選擇在京城養老。相反,這位功勛之臣選擇回到故鄉寧波府鄞縣的家鄉,在自己的莊園里享受餘生。

故里有着自己打理的果樹蔬菜園,有家養的魚蝦禽畜。山間小溪環繞,供給着田園生活的清水。走出屋外就是自己耕作的田土,近水遠山映入眼簾。這種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讓徐階頗感閒適,沒有了在朝積年的勞頓與奔波。

若是留在京城,徐階將難以承受物價高昂的生活費用。窮極畢生也難以置辦宅第、汲取明淨的水源。更甚者,皇城深處虎視眈眈的政敵隨時會對自己不利。

相比之下,家鄉的生活質朴自在。自己便可以穩穩地享有優渥的物質條件和人身安全。沒有了宮廷強權的敵意,也無需應付朝中同僚。回歸自然,過着質朴的田園生活,任憑時光靜好流逝。

鄉音猶在,能共白首

另外一位遠離帝都的功臣,大學士高拱在辭官回鄉之後,選擇隱居在河南老家。這里有着高拱的家人,以及圍繞在他身邊多年的心腹朋友。回到故里之後,高拱可以和他們每日說笑風生、賞花品茗。他再也無需應付那復雜的人際關系,遠離了朝中右丞相位極人臣的勞累與凶險。

高拱原本受到明穆宗和明隆慶帝的寵信,輔政有功。但在隆慶帝駕崩之後,高拱觸怒了掌握大權的皇太後。眼看自己遭遇政變,高拱只得含悲奪路。

一生奔波朝堂,高拱牽掛的始終是故里親人。能回到家人和老友中間,天倫之樂遠勝過官場榮辱。哪怕只剩下寥寥時日,高拱也希望能與故人攜手共白首。

世俗難容真我,唯有故土安放心靈

朝中風暴難測,故里才是真正的慰藉。面對權力的無常與人心的,這些功成身退後的文官們,寧可選擇回歸故土。故土能讓心歸寧,使他們重拾生命的本真。那處散發的鄉愁,正是他們靈魂深處的共鳴。

明神宗首輔張居正棄官回鄉時,曾對皇帝匹至:"臣出身寒微,幸得陛下知遇,才能臨朝稱職。然終日奔波於權力和金錢後,臣漸覺迷失了生命的本真。如今身體欠安,臣只想重拾自己的本心本性。"

"臣生來於河南之地,骨肉皆系於故土。鬱郁菲菲,唯有那裡,臣的靈魂才能歇息。臣不要權勢榮華,不要玉食朝天。只願帶着故土的泥土而來,歸葬於故里之地。"

後語

功成名就者也難逃命運嘲弄,歷史和人心終難參透。或許,品茗看雲故里田園,過着質朴生活,任白駒過隙,才是他們肺腑之所欲也。

逃離了權力政治的漩渦,在這些古老鄉梓間,卸下職仰榮辱、塵囂喧嘩。漫步田間地頭,採菊東籬下,釣魚澗口,忘卻一切虛妄。剝下人間繁冗,回歸生命本真,這就是古代官員功成身退後所追求的人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