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為何越來越沒看頭?陳佩斯揭露春晚內幕,當年他經歷了什麼?

2024年3月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愉悅的閱讀體驗。


直到聽了陳佩斯的這番話,我終於知道,春晚為何越來越沒有看頭了?

陳佩斯是公認的中國喜劇小品「開山鼻祖」,卻公開和央視叫板,再也不參加春晚。

陳佩斯當年經歷了什麼?為何後來再也不願意上春晚?

1983年春節期間,陳佩斯和朱時茂原本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走穴」,當時,他們在舞台上表演了一出逗樂的小短劇《考演員》,將台下所有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即便那個時候網絡並不發達,但這個作品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其中還有一個大人物,他就是黃一鶴

此人先後擔任過五屆春晚的導演,而且還是春晚第一代導演。

黃一鶴看到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考演員》後,當即就被這個作品所吸引。

隨即,他就向陳佩斯、朱時茂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參加1984年的春晚。

當時,陳佩斯和朱時茂並沒有將此事太放在心上,他們原本准備了二十五分鍾,但最終被砍成了十三分鍾,並把裡面最精彩的「吃麵條」部分取了出來,所以這個作品的名字也改成了《吃麵條》。

然而,由於春晚的審核制度非常嚴苛,《吃麵條》這個單純地逗人發笑的節目究竟適不適合春晚舞台,一直懸而未決。

直到開播前十分鍾,這個節目才被決定帶上春晚舞台,就那還是黃一鶴打的包票,出了問題他負責。

而陳佩斯和朱時茂的表現也沒有辜負他的這番信任,雖然情節非常簡單,但妙趣橫生,讓在場所有觀眾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尤其是陳佩斯吃麵那一段,至今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而這個節目的意義遠不止逗笑觀眾這麼簡單。

以前是沒有小品這樣的節目形式的,直到1983年首屆央視央視春晚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才首次運用了「小品」這一表演形式,但只是將「小品」的種子埋下了,小品真正誕生就是從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吃麵條》開始的

1984年春晚,在《吃麵條》登台之前,黃一鶴導演一直在糾結,《吃麵條》這個節目到底屬於話劇還是相聲,而陳佩斯和朱時茂思考了一下後回答道,「這個節目叫小品」。

自此,小品正式誕生,而陳佩斯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喜劇小品開山鼻祖」。

在1984年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就成為了春晚收視的保障,先後十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給觀眾帶來了《羊肉串》、《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王爺與郵差》等多個經典喜劇作品,成為了公認的「春晚小品王」。

然而1998年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就再也沒有上過春晚,坊間關於此事的猜測頗多,很多人說陳佩斯被封殺了。

但時隔多年後,陳佩斯親口回應,他並沒有被封殺,只是自己不願意再上了。

而被問及離開春晚,是否後悔時,陳佩斯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雖然說這個字的代價比較大,但是他不後悔

那麼,陳佩斯為何會如此堅決地離開春晚呢?

對此,陳佩斯一語道破真相,並揭露了央視的深層內幕,他說自己上春晚的時候,過得很狼狽

首先就是參加春晚需要打磨作品,這會花費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沒有辦法陪伴家人。

其次就是陳佩斯覺得春晚的審查制度過於嚴苛,作品裡的東西受到太多的限制。

在參加春晚的那些年裡,陳佩斯提出過許多的想法,但每一次都被否決了。

比如1988年春晚,小品《狗娃與黑妞》,陳佩斯提出希望可以用單機拍攝,並運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打破小品表演的時空限制,被否定了。

1990年,小品《主角與配角》,陳佩斯希望讓叛徒反串正面人物,但遭到一片反對。

1991年,小品《警察與小偷》直接被刪去一半內容。

而1998年,小品《王爺與郵差》,陳佩斯提議可以借用現今的高科技,給現場弄上運動會投影,還有背景音樂。

但無論他如何勸說,最終得到的回應只有兩個字,「不行!」

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等於限制一個藝人的發展,常年累計下來,陳佩斯就心生厭倦了。

再則就是陳佩斯覺得整個春晚的創作環境發生了變化,因為在裡面工作的不再是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藝術工作者,而都變成了背景復雜的關系戶,見誰都是大爺,誰也得罪不起

如此糟糕的創作氛圍,如何能夠創作出好的作品?看清這一點後,陳佩斯徹底心灰意冷。

不過,讓陳佩斯決定離開春晚,還有一個導火索,那就是轟動一時的「侵權案」。

1999年,陳佩斯、朱時茂將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告上法庭,引起巨大的轟動。

事情源於1997年,當時,陳佩斯和朱時茂發現,他們在春晚上的作品合集,被製作成了VCD光盤在市場上進行售賣

而當他們買回家看過後,驚奇地發現,發行公司竟然是央視旗下的央視國際公司

但在那之前,該公司從來沒有給過他們任何的通知和版權費。

二人直接拿着光盤找上了央視,負責人發布道歉聲明後,二人不再追究。

然而1999年,陳佩斯再次在市面上發現了這種光盤,裡面收錄了八個他的小品作品。

律師商談無果後,陳佩斯一氣之下就將央視國際公司告上了法庭。

最終,央視國際公司敗訴,向陳佩斯和朱時茂道歉,並賠償了三十三萬多元

後來,陳佩斯在采訪中提及,他之所以會如此執着,就是要和仗勢欺人的過不去,他不想被後輩看不起。

「維權事件」以後,陳佩斯和朱時茂再也沒有登上過央視春晚舞台。

之後,陳佩斯就開始投身於話劇事業,並創作了《托兒》等優秀的話劇作品。

其實,陳佩斯之所以會如此看重作品的創作,與他的成長環境有着分不開的關系。

陳佩斯的父親是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曾以「黃世仁」和「南霸天」這兩個經典反派形象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並被評為「新中國二十二位電影大明星之一」,更是新中國第一位國際演員。

1951年,陳強跟隨中國青年藝術代表團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訪問演出。

期間,陳強生育了3個子女,大兒子陳布達,二兒子陳佩斯,女兒陳麗達

他們的母親也是一位文藝工作者,曾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錄音室、動畫師

除了「陳布達」在北京鐵路系統工作之外,陳佩斯和陳麗達都各自繼承了父親、母親的事業。

陳佩斯後來成為了中國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而陳麗達則擔任過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剪輯師,陳麗達的丈夫也是一名德藝雙馨的老藝人,他就是在九四版《三國演義》中飾演「趙子龍」一角的張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張山是他們家最不出名的一個,但他卻是最孝順的一位。

為了照顧病妻和岳父母,他甘願放棄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

陳佩斯離開春晚,收入驟減後,也是張山一直拿自己的片酬接濟他。

不論家裡人有什麼困難,張山都是第一時間沖在前面,解決問題。

因為為家庭付出太多,張山錯過了很過不錯的劇本,也錯過了翻紅的機會。

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接受陳佩斯的幫助,而且選擇靠自己打拚。

雖然這些年張山在事業上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但在生活中,他卻活成了大贏家。

不知道大家對陳佩斯狀告央視並拒上春晚有什麼看法呢?你喜歡這位才華橫溢的喜劇天才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