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襄陽古城的地理布局,你會明白古代將領都是地緣高手

2024年3月3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襄陽古城的地理布局非常復雜,三面環水即漢江,背靠峴山漢江在襄陽城中蜿蜒了90度,形成一個突出的陸地,襄陽古城就建在這塊突起的陸地之上。

古城南面漢江沿岸,多為灘塗和沙洲,敵軍沒辦法通過漢江繞行背後偷襲。

古城背靠峴山,如果想從南邊偷襲襄陽城,只有兩條特別窄的道路可通行,只要派兵封鎖道路狹窄之處,敵軍就不可能成功。

古城北面與樊城隔江相望,兩城互為犄角之勢,僅通過鏈橋相連接,而且水流湍急,難以泅渡,想要正面突破襄陽城的防守,非常困難。

古代將領們為增強襄陽城的防守功能,不僅修建了高約11米,厚11-14米的城牆,還修建了亞洲最寬的護城河——襄陽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平均寬180米,使得襄陽城固若金湯,號稱「鐵打的襄陽」。

城高且固的襄陽古城牆保存較為完整,這些建於明朝初年的城牆是古代能征善戰者智慧的象徵,至今仍在向世人訴說這座古城的歲月斑駁。

為什麼古人要打造一座「鐵打的襄陽」呢?這不得不佩服歷朝歷代那些將領了,除了智慧和謀略,個個都是地緣高才生,在交通如此不便的時代,對天下格局了如指掌。

細數中國歷史,你會發現一般都是北攻南守。古代交通工具落後,北方政權要想順利南下,先要控制長江或者是與長江相連的水道,一般有東、中、西三條路線可選:

①東線:徐州-淮河-合肥-長江-南京。但淮河防線不易攻破,因為淮河水量大、面積寬、支流密布,難以逾越。

②西線:秦嶺-漢中-大巴山-四川盆地,然後通過長江,占據江漢秦滅巴蜀就是此條路線,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條路線最艱難。

③中線:洛陽-南陽-襄陽-荊州,盤踞長江,順勢攻占南京。蒙古大軍南下就是此路線。

相比於東西兩條路線,中線更為容易,攻打襄陽,就成了諸多統治者的首選之地。

襄陽與南陽同屬於南陽盆地,襄陽在盆地南端,南陽在盆地北端,為什麼不把南陽打造得牢固點呢?

因為南陽是個四出之地,東北方向有數條通往中原的道路,不利於防守。南北分裂對峙時,相較之下,襄陽的作用更大,南方占據襄陽,可做防禦和北伐准備;如北方占襄陽,可繼續南下。

而且襄陽城還有長江大支流——漢江,穿城而過,非常適合鍛煉水兵,如果能占領襄陽,還可通過漢江運輸糧草,大大提升速度效率。

因此,襄陽城就成了天下重地,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祖禹評價它「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歷史上的襄陽,數次決定了朝廷的興亡更替。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