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首都內比都,面積超過上海,卻成為了世界最荒涼的首都之一

2024年3月3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提到首都,大家能夠想到什麼?是密集的人口,發達的經濟水平?還是擁擠的交通,嘈雜的居民區?無論第一反應是什麼,一國首都給普羅大眾的印象,都無外乎繁榮喧鬧,人來人往。

可有這麼一個首都,完全和世人的刻板印象反着來。它占地面積巨大,甚至超過了上海足有十分之一,可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卻鮮有生機。綠地和高樓大廈之間,夾着的是南北縱橫的寬馬路,最寬足有二十車道的規模。可這些寬闊的大道上,卻見不到幾輛車,大卡車和小轎車都是稀罕物。

在這里,不要說車輛難得一見,連人影兒都很難發現。除了政府工作人員,很少有居民願意搬遷到首都。這個城市面積廣大的一國之都,常住總人口只有不到一百萬。即使是在最熱鬧的節假日,市內也是一片寂靜,走上幾十公里才能看到居民在進行活動。

這座空曠至極的奇葩首都,就是緬甸首都內比都。自建立以來,它始終是這副模樣兒,緬甸政府費盡心思,也沒讓它增添一絲人間煙火氣。內比都是如何建立起來的?身為一國之都,它為何如此荒涼?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座城市,看看它的奇異景象。

其實,緬甸的首都之前並不是內比都,而是千年歷史名城仰光。當仰光人聲鼎沸無比繁榮時,內比都不過是一處距離它三百多公里的林地,四周都是山丘,交通不便無比荒涼。

從2002年開始,緬甸政府力排眾議,計劃將首都遷到內比都。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遷都大業,國家財政的八分之一用來請國際知名基建企業,經過整整三年的艱辛努力,內比都終於有了城市的雛形。

2005年,緬甸政府在內比都還沒完全建設好的情況下,就忙不迭地把中央辦公地點搬遷到了新都,並立法規定緬甸唯一首都就是內比都。仰光被緬甸政府無情地拋棄了,內比都從此成為了全球歷史最短、最年輕的首都。

為了盡可能地吸引人口遷居新都,政府開動腦筋,最後竟然試圖利用宗教力量了。緬甸是一個傳統佛教國家,全國人口超過九成是佛教徒,為了讓他們不再留戀仰光大金塔,斥巨資在內比都興建了一座「首都大金塔」。

這座大金塔高達九十九米,對應着佛教「九九歸真」的理念,和仰光大金塔的高度完全一致。高塔表面覆蓋的層層金箔,塔內的建築構造和壁畫、花雕等裝飾,也是完全仿照仰光大金塔。

登上觀景台,遊客可以一覽城市風光,只不過內比都的市區,實在沒什麼風光可供人觀賞。

從大金塔觀景台看去,內比都整座城市空空盪盪,道路上沒有車輛,居民區沒有人影兒。就連為了城市綠化而移植的大樹和花林,在這種寂寥景象的襯托下,都顯得那麼寂寞。

很明顯,緬甸政府的努力沒有奏效,國民不願意離開千年古都仰光來到新首都工作生活。既然如此,那麼當初緬甸政府為什麼要一意孤行,非要堅持遷都呢?其實,一切都是由於現實所迫。

緬甸並不是一個安定的國家,早在上個世紀冷戰尚未結束時,它就長期處於動亂狀態了。冷戰告終後,緬甸並沒有迎來新生,反而動盪形勢愈演愈烈了。民族矛盾、軍閥混戰時刻折磨着這個國家,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要說緬甸哪裡最亂,毫無疑問是湄公河「金三角」。在這里,各派黑惡勢力鱗次櫛比,混亂的治安滋生了數不清的罪惡。黃色產業、毒品貿易、跨境賭博將此地禍害得不輕,近幾年這里又成了跨國電信詐騙的搖籃。

仰光雖然是緬甸的傳統首都,可它離「金三角」距離有些遠了,中央政府想要及時解決突發難題,實在是鞭長莫及。更何況,仰光的長期優勢地位,造成了地方發展的嚴重不平衡,越靠近仰光的地方發展越好,反之經濟就會很差。

出於集中解決國家突出問題、均衡各地發展態勢的考量,緬甸政府下定決心,將首都搬遷到了內比都。這片區域雖然歷史底蘊、基建水準都遠遠比不上仰光,但它有着獨特的區位優勢。

內比都離「金三角」很近,距離舊都仰光也並不遠。把首都設立在此地,可以連接國家的發達和欠發達地區,有效盤活全國格局。還有一點,內比都的周圍有許多少數民族聚落,遷都於此有利於維護緬甸的民族團結。

正是因為對新都期許甚高,才會不惜花費大量成本,也要將內比都建設得盡量宏大開闊。在緬甸政府的構想中,這座城市應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源動力,為緬甸的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

可事實並不盡如人意,想象中的都市繁榮、經濟騰飛的景象並未出現。將近二十年過去,緬甸老百姓還是沒能接受新首都的存在,堅持在仰光及其周邊地帶定居。

由於多年以來始終乏人問津,內比都現在不光是全世界最年輕的首都,也是數一數二荒涼的首都了。這座城市的寂寥與空曠,從它的街景就可見一斑。

內比都的主幹通道,是一條名為「雅扎塔尼」的二十車道大馬路。這條大道貫通了整座城市,連接着室內的行政區和商業區,直通議會大廈和總統府。按理來說,如此重要的首都主幹線,日常應該車水馬龍才對。可雅扎塔尼大道逢年過節都看不到幾輛車駛過,只有國慶閱兵儀式,才能為這里增添些許生氣。

定居在內比都的市民,幾乎全部集中在行政區。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都是政府工作人員,是因為崗位的硬性要求才不得不搬遷至此的。內比都自身吸納新居民的能力,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不過好在這些政府工作人員居住環境不算委屈,內比都行政區的建設,還是十分完善的。緬甸政府把市政廳的外觀建成了傳統風格,讓工作人員上班時很有親切感。城市地標建築議會大廈氣勢恢宏,內部設施十分便利,是個相當理想的辦公場所。

行政區的周邊地帶,則是居民住宅區,這里居住的幾乎都是政府工作人員及其家屬。有趣的是,由於住宅區居民樓的外觀十分相似,緬甸政府出於避免迷路的考慮,將樓頂塗成了不同的顏色。每一種顏色,都對應着一個政府部門,這樣工作人員在下班後就能對照樓頂快速找到家的方位了。

只不過緬甸政府這份巧思,絲毫沒有派上用場。由於工作人員所能攜帶的家屬數量十分有限,住宅區的大部分居民樓,都處在了長期閒置的狀態。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廢置的居民樓門前,都長滿了野草。工作人員回家時根本不需要盯着樓頂,看看野草就知道方向了。

比居民住宅區更加荒涼的,是內比都的外交區。當初緬甸政府在進行新都城市規劃時,特意給各國大使館、領事館預留出了大片空地。結果與緬甸建交的世界各國,都不願意把外交建築遷到內比都,諾大的外交區因此空無一人。

內比都相對而言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展覽區。可這份熱鬧不是人帶來的,而是形形色色的動物們。內比都有整個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動物園,緬甸及中南群島的各類珍稀物種,都能在這里找到。

除了動物,遊客還能在內比都的展覽區游覽國家博物館和寶石館。在國家博物館里,大量歷史文物靜靜地躺在展台上,展示着緬甸的深厚底蘊和獨特文化;寶石館展覽着大量珍貴鑽石和珠寶,數量之多,種類之盛,無愧於緬甸「寶石之國」的美名。

說到這里,也許會有人心生疑惑,緬甸政府費盡心力把內比都建設得這麼漂亮,為什麼就是吸引不來居民呢?除了老百姓留戀舊都仰光外,緬甸復雜動盪的社會環境,也給內比都「倒油」了。

前面已經說到了,內比都離湄公河「金三角」比較近,黑惡勢力帶來的種種亂象,也波及到了這個新都。社會動盪限制了工商業發展,經濟發展受限又使得城市就業機會很少,工作崗位少就沒人願意搬遷,內比都就這麼陷入了城市發展的惡性循環。

盡管如今依舊一派荒涼景象,不過緬甸政府沒有放棄這座首都,始終在努力振興當地經濟。內比都這座城市,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它能在未來取代仰光,迎來繁榮的那一天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