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火焰山」:歷史上燒了129年,損失超萬億!撲滅後驚艷世人

2024年3月3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新疆的「火焰山」是一座神奇而壯觀的火山,以其鮮紅的色彩和高溫的氣候而聞名於世。它是中國最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幾個地方之一。

它是《西遊記》中唐僧路阻火焰山的原型,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道風景線。它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長、最大、最難撲滅的地下煤層自燃火災,也見證了中國科技人員和工程師們不畏艱難、勇於創新、攻堅克難、造福社會的精神。

火焰山的形成原因和特點

火焰山是由紅色砂岩構成的一條東西走向的低丘山脈。它位於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312國道,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它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止吐魯番市桃兒溝,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青龍嘴海拔831.7米。

火焰山的形成與新疆地區的地質構造和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據研究,火焰山的形成年代大約在新生代第三紀晚期,距今約3000萬年左右。當時,新疆地區處於強烈的構造運動和隆升過程中,天山山脈逐漸抬升,吐魯番盆地逐漸下降,形成了明顯的山盆構造。同時,由於古地中海的閉合和印度板塊的碰撞,導致了西北地區的乾旱化和沙漠化²。在這樣的環境下,吐魯番盆地北緣的一些沉積岩層受到了強烈的侵蝕、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斷層、裂隙和不整合面。

這些岩層中以紅色砂岩為主,含有大量的氧化鐵氧化錳等物質,使得它們呈現出鮮艷的紅色。由於這些岩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折皺、斷裂和傾斜作用,使得它們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角度。這些紅色砂岩經過長期的風化作用,形成了各種奇特的造型,如刀削、鋸齒、塔形、柱形等。這些造型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鮮艷奪目,就像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故而得名火焰山。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幾個地方之一。火焰山所處的吐魯番盆地是一個典型的內陸乾旱盆地。由於受到天山山脈的阻擋,吐魯番盆地幾乎沒有受到來自西北和西南方向的濕潤空氣的影響。同時,由於盆地內部缺乏水源和植被覆蓋,導致了盆地內部的水汽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極端乾旱、高溫、多風、少雨、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徵。

吐魯番盆地是中國最低窪的地方之一,平均海拔僅為154米左右。由於海拔低、氣壓高、空氣密度大、日照時間長等因素,使得吐魯番盆地具有很強的吸收和儲存太陽能的能力。這些太陽能在白天被盆地內部的土壤、岩石和空氣所吸收,在夜晚又被釋放出來,形成了一個高溫的熱島效應。火焰山的地表溫度更是高於周圍地區,夏季溫度最高可以達到47.8℃,火焰山山體陽面地表最高溫度可達82.3℃。這樣的高溫,使得火焰山成為了一個炎熱的火爐,也為後來的地下煤層自燃火災埋下了隱患。

火焰山地下煤層自燃火災的原因和影響

火焰山地下煤層自燃火災是中國歷史上最長、最大、最難撲滅的地下煤層自燃火災。它始於1874年,結束於2003年,持續了129年,涉及面積達到了200平方公里,損失超過了萬億人民幣。這場火災的原因是火焰山地下的煤層在高溫和氧氣的作用下發生了自燃現象。

自燃現象是指煤層在沒有外部明火的情況下,由於內部的化學反應或物理變化而自發地產生熱量,並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煤層的燃燒。自燃現象的發生需要有三個條件:煤層的氧化性、煤層的溫度和煤層的通風條件。

火焰山地下的煤層具備了這三個條件。火焰山地下的煤層是一種低階煤,含有較多的揮發分和水分,具有較高的氧化性。這種煤層在空氣中容易發生氧化反應,產生熱量和氣體。火焰山地下的煤層受到了火焰山地表的高溫的影響,使得煤層的溫度升高,加速了氧化反應的進行。

最後,火焰山地下的煤層由於地質構造的原因,存在着許多的斷層、裂隙和不整合面,使得煤層與空氣形成了良好的通風條件,為氧化反應提供了充足的氧氣。當煤層的氧化反應產生的熱量超過了煤層的散熱能力時,煤層的溫度就會不斷升高,直到達到煤層的自燃點,引發煤層的自燃現象。

火焰山地下煤層自燃火災給新疆地區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火災造成了大量的煤炭資源的浪費和損耗。據估計,火災共燒毀了約10億噸的煤炭,相當於新疆地區2019年的煤炭產量的10倍,價值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火災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火災在燃燒過程中,釋放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對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造成了威脅。火災還導致了地表的塌陷和裂縫,破壞了土壤結構和水文條件,影響了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火災還威脅了火焰山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火焰山地下煤層自燃火災的撲滅過程和方法

火焰山地下煤層自燃火災的撲滅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它經歷了從無人問津到引起重視,從初步探索到科學研究,從單一手段到綜合治理,從局部控制到全面撲滅的四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科技人員和工程師們不斷地創新和突破,成功地運用了多種技術和方法,為火災的撲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一個階段是從1874年到1949年,這是火災的發現和忽視階段。在這個階段,火災的存在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也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措施來阻止或撲滅火災。火災的發現是由於一些牧民和商人在經過火焰山時,發現了山體上冒出的煙霧和火焰,以及山體下發出的轟隆聲和爆炸聲。

這些現象讓他們感到驚恐和好奇,也給火焰山增添了一些神秘和傳奇的色彩。但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人們對火災的原因和危害並不清楚,也沒有能力和意願去處理火災。火災就這樣在地下無人關注地燃燒着,逐漸擴大了火災的規模和范圍。

第二個階段是從1949年到1978年,這是火災的重視和探索階段。在這個階段,火災的存在開始引起了新中國政府和科技界的注意,也開始了對火災的初步的調查和研究,以及採取了一些簡單的措施來控制火災。這個階段的開端是由於1958年,新疆地區的一些地質工作者在進行地質勘探時,發現了火焰山地下的煤層自燃火災的存在,並向上級部門報告了這一情況。這是火災第一次被正式地記錄和報告。

隨後,新中國政府和科技界對火災的危害和影響有了一定的認識,也開始了對火災的初步的調查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確定了火災的分布范圍和燃燒程度,分析了火災的形成原因和特點,探討了火災的撲滅方法和措施。

他們還採取了一些簡單的措施來控制火災,如在火災區域設置警示牌和封鎖線,禁止人員和車輛進入,以及在一些火點處灌注水泥或泥漿,封堵裂隙和通風口,降低氧氣的供應,減緩火災的蔓延。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火災的問題,火災仍然在地下持續地燃燒着。

第三個階段是從1978年到2000年,這是火災的研究和治理階段。在這個階段,火災的存在得到了新中國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視,也開始了對火災的系統的研究和治理,以及採取了多種技術和方法來撲滅火災。這個階段的開端是由於1978年,新中國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也為火災的撲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機遇。

隨後,新中國政府和科技界對火災的危害和影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開始了對火災的系統的研究和治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建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工作隊伍,制定了科學的規劃和方案,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和試驗,掌握了火災的動態和規律,發明了多種技術和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撲滅體系。

他們還採取了多種技術和方法來撲滅火災,如在火災區域鑽孔灌注氮氣或水泥漿,切斷氧氣的供應,降低火災的溫度,或者在火災區域開挖隔離帶或填埋土壤,阻止火災的蔓延,或者在火災區域施放爆破或水炮,破壞火災的結構,加速火災的熄滅。

這些技術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於火災的規模和范圍太大,火災的溫度和壓力太高,火災的結構和分布太復雜,以及火災的環境和條件太惡劣,使得火災的撲滅仍然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和挑戰,火災仍然在地下頑強地燃燒着,威脅着新疆地區。

第四個階段是從2000年到2003年,這是火災的全面撲滅階段。在這個階段,火災的存在得到了新中國政府和科技界的最高重視,也開始了對火災的全面撲滅,以及採取了最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來撲滅火災。

這個階段的開端是由於1999年,中國政府將火災的撲滅列為國家重點工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動員了全國的科技力量,組織了專家和工程師,制定了最嚴格的標准和要求,實施了最細致的監測和管理,採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全力以赴地撲滅火災。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運用了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航、地質雷達、紅外測溫等高科技手段,對火災的分布和狀況進行了精確的定位和評估,制定了最優化的方案和策略,運用了水泥漿灌注、氮氣灌注、隔離帶開挖、爆破施放等綜合治理手段,對火災的各個部分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撲滅,實現了火災的全面控制和消除。

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他們終於在2003年,成功地撲滅了火災,結束了這場持續了129年的地下煤層自燃火災,創造了世界上撲滅地下煤層自燃火災的最長紀錄,也為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結語

火焰山地下煤層自燃火災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也是一場壯舉震撼世界的奇跡。它給我們展示了火焰山的神奇和壯觀,也給我們展示了火災的危害和影響。它給我們展示了中國科技人員和工程師們的智慧和勇氣,也給我們展示了中國政府和社會的決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