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馬島絆了兩次「跟頭」,阿根廷為何這次沒有哭泣

2024年3月4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梅西香港之行鬧得沸沸揚揚,全程黑臉,不肯露笑,冷落港首,令真誠邀請的人們大失所望。

可能對阿根廷人來說,足球是他們的一切,也能獲得一切。但是,2月19日,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登上馬島,給了阿根廷人一個道理:


無論在世界盃上獲得多少次冠軍,也掙不來一分土地。

一 馬島「絆了」第一次:相信美國人會幫忙。

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斯群島)的主權之爭,是橫的英國與阿根廷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片島嶼,距離阿根廷500海里,距離英國13000海里,歷史屬於阿根廷,現實屬於英格蘭。

1982年四月的馬島戰爭,成了檢驗兩國誰是真正朋友的試驗場。當時的阿根廷作為美國的後庭院,他們相信,無論如何,會獲得美國人的支持和幫助。

不料,當英軍登上島嶼之後,美軍開始介入後勤保障工作,同時在通信、情報、氣象等領域給予支持,並將軍事衛星移交英軍使用。隨着戰爭進程的發展,開始直接向英軍提供多種類型的防空、反艦和反雷達導彈


在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擊沉後,共同施壓法國對阿根廷的武器軍售。

至此,雖有地域優勢,但喪失美國的支持,成了可憐的戰敗者。


二 被「馬島」絆了第二次:相信美國人會譴責

現在,曾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高調的登上了馬島,宣示主權。

這時的阿根廷國內,正在實行休克療法,致使社會通脹率超過200%,弄的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當然無力對外反抗。阿根廷總統米萊非常希望美國人在這時候,能夠發出他們的正義,現實中卻無人理睬。

奉行親西方主義的總統千方百計順從美國,卻得不到一絲的救援。東方國家支持馬島主權,注入經濟援助,卻被視若無人。面對金磚國家的真誠邀請,阿根廷又一次拒絕加入。

曾有一首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每當阿根廷人處在危難之時,總會用這首歌激起別人的同情。


可現在,沒人再為他們的愚蠢而「哭泣」。足球只是一個運動項目,並不是國力的象徵。1986年的對抗,勝者獲得榮譽,敗者仍腳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