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2小時微塑料就可入侵大腦!提醒:家裡有這幾種物品,減少使用

2024年3月4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叮!張大爺打開手機一看,原來好友李大爺分享的一篇科普文寫着《蔬菜套着塑料袋放冰箱,相當於慢性自殺,別怪我沒告訴你!》。

看到這里,張大爺十分疑惑,自己一直以來都是直接把蔬菜放塑料袋裡面,然後放入冰箱儲存的,這麼多年都沒見有什麼健康問題呀!

其實不止張大爺,很多人在買完菜之後,都習慣隨手把塑料袋和蔬菜一起放入冰箱裡保存,但卻有不少的傳言稱裝菜的塑料袋放冰箱,不僅有毒還致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辟謠:裝菜的塑料袋不能放冰箱,有毒還致癌?

網傳的塑料袋有毒且致癌的傳言主要是圍繞塑料袋中的增塑劑和苯並芘兩種物質,這兩種物質會遷移到袋中的食物,危害人的健康。這種說法讓不少人都感到恐慌,但塑料袋裝食物對人體的危害真的有那麼大嗎?

先來看苯並芘,有說法稱將含有苯並芘的塑料着色劑添加到塑料製品中,能增加塑料製品的色彩,而苯並芘會致癌,因此塑料製品會致癌。

但其實苯並芘在環境中是廣泛存在的,其主要有兩個來源途徑,一是工業和生活生產當中的垃圾焚燒、汽車尾氣、火力發電等等,二是高溫烹飪時,食物當中的蛋白質、脂肪、膽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等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苯並芘在內的多環芳烴類物質。

塑料袋當中的着色劑,苯並芘含量並不高,遷移到食物或飲料中的更是很少,不會危害到人體健康。

再來看增塑劑,將增塑劑添加到塑料製品中是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柔軟性,讓塑料更容易加工成其他形狀。常用的增塑劑是鄰苯二甲酸酯,國際癌症中心將鄰苯二甲酸酯類列為2B類致癌物,這也讓塑料致癌的說法又多了個證據。

但其實,增塑劑雖然可能會遷移到食物中,但量很少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而且鄰苯二甲酸酯類只是屬於2B類致癌物,對人體的致癌證據並不充分。

如果大家對真實性還有懷疑,那就來看華商報的記者曾經請權威質檢機構做過的實驗。

記者從超市購買了2種價位不同的原料是聚乙烯的食品保存袋,還抽取了超市的連卷塑料袋,並購買了5種用塑料袋包裝的不同蔬菜,並且將這5種蔬菜放到這些不同塑料袋中,放到冰箱中儲存一周,檢測結果顯示,5種蔬菜中都沒有增塑劑。

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曹煒指出,此前確實有科學家檢測出增塑劑遷移到食品當中,但那是在劣質塑料袋、裝有油性食物、長時間高溫儲存等極端實驗條件下進行的,一般情況下,只要是用合格的塑料袋裝蔬果,都不會產生這種遷移,尤其是在冰箱這種低溫儲存的情況下,可能性更小。

二、人體每周吃下5克「微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

塑料製品滲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飲料、外賣、洗漱用品等都可能讓你接觸微塑料,甚至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滲透到各個器官中。那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在使用塑料製品過程中釋放的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碎片。

早在2019年,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便綜合了52項研究資料估算出:全世界人均每周要攝入2000顆微塑料顆粒,重量可達5克,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研究指出很多日常的飲料、食品中都存在微塑料,尤其是飲用水,更是最大的塑料攝取來源。

然而,讓人更擔憂的是這些微塑料還會「入侵」人的大腦。

2022年4月,國際科學團隊聯合發表在《納米材料》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僅僅用2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這些進入大腦中的微塑料可能會導致神經紊亂,增加炎症反應、阿爾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風險。

三、微塑料大部分來源於這些食物、物品

微塑料的來源途徑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初生」微塑料,像牙膏、去角質膏中的摩擦劑、纖維服裝、紡織品等工業需要製造出來的清潔用品等,都屬於初生微塑料,這些微塑料經廢水處理廠排放到河流中;

另一種是「次生」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垃圾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分裂成小的塑料顆粒,通過河流、污水管道等進入海洋。

可以說微塑料是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怎樣才能少吃些微塑料?除了常見的塑料製品,微塑料還可能藏在以下物品或食物中。

  • 瓶裝水

據《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人類每年攝入微塑料可達3.9萬—5.2萬顆,愛喝瓶裝水的人每年甚至可能會攝入21.1萬顆微塑料。

  • 茶包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95度的熱水中泡一個茶袋,杯子裡可能會釋放出116億個微塑料顆粒。

  • 一次性濕巾

濕巾本身含有塑料纖維,這些塑料無法被生物降解,最後被丟棄,塑料又會重新釋放到環境當中。

  • 果蔬、肉製品

我國和荷蘭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小麥、萵苣等根部裂縫會吸收土壤、水中的微塑料,然後經食物鏈傳遞到飲食中。

  • 衣服

衣服的成分有很多種,標注聚酯纖維成分的衣服其實就是塑料製成的,清洗這類衣物時,會掉落很多微塑料、微纖維

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微塑料?建議少用微波爐加熱塑料餐具食物、少用一次性塑料杯、盡量少用塑料製品放食物、少用一次性餐具打包盒等,另外用完的塑料製品盡量不要亂扔。

塑料製品存在於很多人的周圍,研究發現全世界每周人均要攝入一張信用卡重量的微塑料。微塑料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小覷,其實微塑料存在於我們的周圍,衣服、空氣等中都有微塑料,平常要盡量少用塑料製品。


參考資料:

[1] 《塑料中的添加劑,真的會危害健康嗎?》.全民較真-騰訊新聞.2018-04-29

[2] 《吃頓外賣=千億個塑料顆粒下肚!每人每周攝入的5g「微塑料」,正在摧毀你的身體》.梅斯醫學.2023-05-04

[3] 《人類血液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大部分來自這些日用品》.生命時報 .2022-03-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