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任55軍軍長後,被同事排擠,不能入朝作戰,毛主席:換政委

2024年3月4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如果說林彪是我軍的軍中戰神,陳明仁就是令戰神膽寒的一員悍將。


1947年四平一戰,陳明仁與林彪首次交手就打得難解難分,雙方進行19個晝夜的巷戰,林彪發起總攻後16天依舊沒能拿下四平街,最後不得已下令撤退,此戰成為林彪傳奇軍事生涯中僅有的兩場敗績之一。



建國後,毛主席請陳明仁吃飯,親口稱贊他:「我看林彪打仗不如你喲!」

囿於前半生特殊的政治立場,陳明仁將軍的軍事功績沒能廣為流傳。

其實,若論做事膽識、軍事才略、打仗忠勇,他絕對是國共兩軍屈指可數的驍將。

1925年,國軍東征討伐陳炯明,陳明仁還是一名剛從黃埔畢業的學生兵,可他身先士卒,第一個登上惠州城樓,令老蔣欽佩不已,誇他是「黃埔的一面旗幟」在慶功會上專門下令吹三番號鳴槍表彰陳明仁。

抗日初期,已是師長的陳明仁參與九江戰役(此役屬於武漢會戰長江南岸主戰場的外線作戰),鏖戰4個多月,殲敵日軍幾乎占到武漢會戰的一半


1939年,陳明仁血戰昆侖關親率50人敢死隊,摸到山頂日軍指揮所,突然扔下一顆手榴彈,然後端着德國造20響猛開火力,幹掉了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



1944年滇緬反攻,陳明仁表現英勇被老蔣擢升為軍長,他敢在美國聯絡官面前立下軍令狀:三天內攻下回龍山陣地。

戰爭開打後,他採取包圍作戰逐個擊破的戰術,全殲日軍第18師團和第50師團大部,在預定時間內拿下回龍山要塞,一戰成名,連美國佬也不禁豎起大拇指。


再後來,解放戰爭爆發,陳明仁擔任國軍第7兵團司令,面對國民黨內的派系傾軋,國統區的民不聊生,國軍敗兵如山倒的亂象,陳明仁心灰意冷,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最終選擇站到人民的一邊。

1949年8月,陳明仁與程潛在長沙帥率部起義,國民黨第7兵團隨後被改編為解放軍第21兵團。


1950年12月,陳明仁率領第21兵團向廣西開拔,執行剿匪任務,共殲滅土匪與特務3萬多人。

兩年後,第21兵團被改編為水利工程隊,負責荊江分洪工程建設,同年10月再被改編為第55軍,駐地廣東湛江。

陳明仁放棄到正大軍區任職的機會,選擇留在55軍擔任軍長。

至此,陳明仁將軍再也沒有上過戰場。

美國名將巴頓曾言:「戰爭是軍人的講台,和平是軍人的墳墓。」

不錯,一支軍隊一旦離開喧囂的炮火,離開刺刀鏗鏘,離開了進攻,進攻,再進攻,這支軍隊就會因為組織成員注意力的轉向而失去純粹,人際開始復雜,矛盾開始累積,唯有不斷改革除弊,才能永葆戰斗肌體的活力。

駐防湛江後,55軍實施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也就是說,55軍的管軍治軍權屬於55軍的黨委常委班子。

慢慢地,軍黨委班子中的部分領導對陳明仁特殊的成分出身、復雜的人生經歷心生芥蒂,充滿偏見,絲毫不在乎他的心情和處境。

很快,同事們看不見的憎惡情緒和排斥心理落實到了具體行動上。

  1. 陳明仁要求列席必要的黨委會,黨委常委會不同意;
  2. 陳明仁找組織部要份幹部名單,政治部不批;
  3. 某團長提為副師長,軍內不通知陳明仁;
  4. 新老幹部調入調出,軍內不安排他們與陳明仁碰頭;
  5. 不許陳明仁參加幹部理論學習班;
  6. 對外宣發的照片中陳明仁的鏡頭非常少;
  7. 不同意陳明仁入朝參戰

…… ……

幾番操作下來,陳明仁感覺自己這個軍長徒有其名,成了「虛君元首」。

更要緊的是,陳明仁享受很高的生活待遇,他原本想在起義後馬放南山,歸隱田園,但黨不計前嫌,不僅給予優厚待遇,還提拔他當高級幹部,現在光領高薪卻無事可做,內心羞愧難當。

可這些委屈他又不知該找誰訴說,黨內的同志相處融洽親熱,但大家每次見到他,只是禮貌地點點頭。

萬般無奈之下,陳明仁索性破罐子破摔,很多事情消極應對,得過且過,精神逐漸消沉。

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得知陳明仁的情況後,沒讓一直忙於荊江分洪工作的唐天際繼續兼任55軍政委,而是派了一個新人。

不久,新政委王振乾走馬上任。

王振乾時年38歲,年富力強,已是一名有16年黨齡的老黨員,長期經手復雜的「學運」和「兵運」工作,統戰經驗豐富。

早在西安事變前,王振乾受組織委託當面勸諫張學良將軍抗日救國。

西安事變後,王振乾選擇留在東北軍做統戰工作,於1942年促成東北軍11師起義。

解放戰爭時期,他又參與領導長春起義部隊的改造工作。

王振乾到55軍後,先了解了陳明仁軍長的心聲,又經過一番細致摸排,決定用四項措施化解陳明仁軍長的尷尬處境。

一、交朋友,與陳明仁結為諍友,及時跟蹤他的思想狀況;

二、立即採取具體措施改進陳明仁與部隊同事的關系;

三、充分尊重陳明仁的職權,確保他有職有權、令行禁止;

四、正確把握軍隊革命化與正規化的辯證關系,既取陳明仁治軍方法的有益之處,同時堅持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

隨後,王振乾迅速主持召開55軍黨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統戰工作,下大力氣改進因過去認識不足造成的工作缺陷。

具體措施如下:

  • 凡是不因陳明仁列席而妨礙黨內會議內容的黨委會,都請他列席;有些屬黨務性質的會議不便請他列席的,一定要與他講清楚,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度,不是歧視個別起義人員。
  • 請陳明仁參加幹部理論學習班,讓他在思想上及時跟進中央,與此同時,陳明仁還可以不受編組限制,想聽什麼聽什麼。
  • 凡需要商討的問題,由軍參謀長及時提出,請陳明仁酌情處理。
  • 分工方面,原定的軍長管全盤,副軍長管訓練、工建的分工不變,同時決定由陳明仁軍長統管湛江地區各軍分區的整頓軍容風紀的工作,以及分管部隊的訓練和考核工作。
  • 司令部的不定期匯報、臨時通知請他加以指示,行政例會也請他參加並主持。
  • 組織人事方面,陳明仁所要的幹部名冊即要即送,幹部會議請他出席參加討論。

王振乾還經常組織領導班子間的茶話會,改善陳明仁與其他同事的關系。

一來二去,軍里的幾個負責幹部經常去找陳明仁談心,大家暢所欲言,心情舒暢。

最關鍵的是,王振乾向陳明仁詳細解釋為什麼不讓他入朝參戰,主要是組織上考慮他的身體健康,純屬好意,請他不要胡思亂想。

一系列措施實施後,陳明仁終於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大膽抓工作,特別是在軍訓工作方面,他雷厲風行、一絲不苟。

這期間還發生一些小插曲,不過王政委和班子其他同事積極配合他工作,確保陳明仁說一不二。

1955年下半年,在一次全軍連以上幹部會上,一位坐在會場前排的副師長,不按規定着裝,不扎武裝帶

陳明仁發現當場點名:「你一個副師長,衣冠不整,你怎麼嚴格要求下屬,我不能顧及情面,不然我就帶頭違反條令。」

全場幹部當場為之震驚。

巧合的是,會議結束後,陳明仁走到停車場,正好碰上那位剛受批評的副師長的警衛員,他斜倚在汽車旁,不戴軍帽。

陳明仁立即責問:「你是哪個單位的?為什麼在室外着裝不戴軍帽?」警衛員散漫慣了,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陳明仁非常氣憤:「對你這樣的士兵,決不能放縱,不處理你,既會害了你,也會影響全軍。平時自由散漫,一打起戰來你本事夠嗎?」

陳明仁隨後讓軍部警衛連按條令規定,關了這個警衛員的禁閉。

陳明仁的這些做法立即在軍內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在幹部當中,褒貶不一。

有人暗地說陳軍長是軍閥作風、搞「洋框框」、「土教條」,也有人說陳軍長的做法簡單粗暴,缺乏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之後,王振乾實地調查,發現贊成陳軍長的幹部居多數,也有個別人有抵觸情緒。

王振乾又和其他軍內領導交換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從軍事管理角度看,陳明仁完全沒有做錯,這恰恰反映出他積極負責的工作態度,必須充分支持。

1955年,陳明仁被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王振乾被授予少將軍銜。


從1952年到1961年,王振乾與陳明仁相處融洽,通力合作,把55軍建設成南國鐵軍,有力地拱衛了祖國邊陲。

後來,王振乾將這段時期的工作情況向毛主席作了詳細報告,得到了主席的充分肯定,主席專門批示,要求全軍各單位重視統戰工作,務必團結好黨外軍人。

1956年11月15日,毛主席對王振乾同志的《對陳明仁軍長工作情況的報告》做了重要批示:

各同志閱,退彭德懷同志轉發各軍區、各軍事院校以及有同樣統戰問題的軍或師的黨委閱讀,加以討論,仿照辦理,認真解決團結黨外軍人問題。

毛澤東

11月15日

晚年的陳明仁身體每況愈下,1969年,他更是因慢性風濕病發作不能勝任工作,向中央提出告老還鄉。

毛主席得知後當即同意,並交代湖南省委,對子良將軍的生活待遇不能變,仍配警衛員、司機和專車照顧他,同時在長沙要給他配一套房子。

政治待遇也不能打折扣,中央文件要及時送給他閱覽,重要會議仍要請他參加。

1972年,陳明仁突染重疾,在廣州軍區總醫院治療不佳後,毛主席當即安排專機接陳明仁到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治療。

時過境遷,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對他的關懷,始終如春風般溫暖,這讓陳明仁感動萬分。

離世前,陳明仁特別交代家人將家中所有財物(折合人民幣一萬六千元)全部上交國家,算他為新中國做的最後一點貢獻。


1974年4月21日,一代名將陳明仁,魂歸天國。


陳明仁將軍,前半生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浴血疆場,視死如歸,後半生為建設新中國,夙夜在公,鞠躬盡瘁,相較同時期的國軍將領,他的一生功德無量,光輝燦爛,這既有他明是非、識大局的高尚品格的鼎力,也有我黨同舟共濟、肝膽相照的統戰作風的協助。


歷史當作縱橫談,千古裁剪可喻今,關注我@青年文史筆記,一起讀史鑒興亡,審時知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