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四猛之首羅士信和十三傑之首李元霸,他倆到底誰更厲害?

2024年3月4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我們知道,在隋唐演義小說裡面,有二十二位大名鼎鼎的英雄好漢,號稱「四猛四絕十三傑」。

他們都是誰啊?

四猛

第一猛:今世孟賁羅士信

第二猛: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三猛:八馬將軍新文禮

第四猛:小霸王翟讓

四絕

第一絕:羅松的槍;

第二絕:程咬金的斧子;

第三絕:侯君集的輕功;

第四絕:尚師徒呼雷豹

十三傑

第一傑:西府趙王李元霸

第二傑:天寶大將宇文成都

第三傑:銀錘太保裴元慶

第四傑:紫面天王雄闊海;

第五傑:南陽侯伍雲召

第六傑:雙鏜無敵伍天錫

第七傑:神槍少保羅成;

第八傑:靠山王楊林

第九傑:花刀大帥魏文通

第十傑:銀面韋陀秦用

第十一傑:鐵錘大將梁士泰;

第十二傑:紅袍大帥楊義臣

第十三傑,並列兩位:兵馬大元帥秦瓊;皂袍大將尉遲恭

在這「四猛四絕十三傑」之中,要說最勇最猛的,就是四猛之首的今世孟賁羅士信和十三傑之首的西府趙王李元霸。

下面咱們就對這二位做個簡單的介紹。

先說羅士信:

羅士信,河北滄州任丘縣人氏,自幼父母雙亡,跟着隋朝九省綠林道的北路瓢把子王宣王君可長大。

他身高丈二,腰大十圍,如同半截鐵塔相仿,雙臂一晃,力能拔山!

美中不足的是,腦子不太靈光,有點兒渾濁猛楞,吃飯不知道飢飽,睡覺不知道顛倒。

羅士信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牛摔跤,他摔死一頭千斤重的大牤牛就如同常人摔死一隻老鼠差不多。

有一次秦瓊路過王君可的五柳莊,見羅士信天真爛漫、力大無比,心中很是喜歡,於是便和王君可一商量,認羅士信為兄弟,帶回到山東濟南府歷城縣自己的家中。

羅士信自從跟了秦瓊以後,就拿秦瓊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十分聽話。

而秦瓊一家也不拿羅士信當外人,都對他非常疼愛。尤其是秦瓊的母親寧氏老太太,知道羅士信缺心眼兒,對他格外心疼,拿他簡直比親兒子還親。

群雄反山東的時候,秦瓊的一家人除了秦瓊之外,全部落在了鐵槍大將來護兒的手裡,其中自然也包括傻小子羅士信。

來護兒為了向朝廷邀功請賞,決定將秦瓊這一家子押送到長安城

結果半路之上由於官兵虐待羅士信,最終把傻小子給逼急了。

羅士信可不管你什麼官兵不官兵,欺負人就是不行!他一怒之下,開始反抗。

好傢伙,羅士信多猛啊,他這一反抗,那還了得嗎?

他先是打死了來護兒,搶了來護兒的大鐵槍,然後又驅散了官兵,保護着母親、嫂嫂去找哥哥秦瓊去了。

羅士信的大鐵槍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這條槍太輕,只有一百八十斤,羅士信使着不太順手。後來群雄聚義瓦崗山之後,秦瓊又讓山上的鐵匠給他加重,一直加到三百六十斤,羅士信這才滿意。

這就是羅士信三百六十斤渾鐵無纓槍的由來!

三打瓦崗山的時候,銀錘太保裴元慶憑着胯下一匹一字墨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棱梅花亮銀錘,打得瓦崗諸將一個個心驚膽寒,連掛三道免戰牌。

最後還是由羅士信出陣,鐵槍戰銀錘,才鎮住了不可一世的裴元慶。

大戰四平山的時候,西府趙王李元霸橫掃百萬大軍,錘震十八國!十八路反王麾下上千員的大將,哪一個見了李元霸不是嚇得聞風喪膽,望影而逃?

只有羅士信,敢和李元霸實打實、硬碰硬的一決雌雄!

總而言之一句話,「隋唐第一猛」的這個名號,羅士信當之無愧!

再說李元霸:

李元霸,唐高祖李淵的四兒子,隋煬帝楊廣御口親封的西府趙王。

他身材矮小,骨瘦如柴,面黃肌瘦,形同病鬼,要是放秤上稱一稱,估計也就六、七十斤。

單田芳老爺子的話說,掐吧掐把不夠一盤,摁吧摁吧不夠一碗,放到喜面上,都不夠一道菜。

但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用在李元霸身上簡直太合適不過了。

別看這位四公子長得磕磣,卻是天生異稟,力大無窮!

據說他雙臂一晃,有四象不過之力,搓石成粉,捻鐵如泥,恨天無把,恨地無環!

他胯下一匹寶馬,名叫「追風萬里雲」。此馬不僅快如閃電,而且跟它的主人李元霸一樣,板肋虬筋,天生神力,身負千斤如負鵝毛。

他掌中一對金錘,名曰「擂鼓瓮金錘」。這對錘重達八百餘斤,舞動起來神鬼皆驚,打山山崩,打地地裂,打在人身上,屍骨難存。

李元霸自出世以來,憑着胯下馬掌中錘,橫掃天下,蓋世無雙!

隋唐第二傑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怎麼樣?使出渾身本領,在李元霸面前過不去三個回合!

隋唐第三傑銀錘太保裴元慶又如何?拼盡全身之力,也就僅能接李元霸三錘而已!

第四傑紫面天王雄闊海、第五條南陽侯伍雲召、第六傑雙钂無敵伍天錫,這三位在李元霸面前更是三錘敗走!

至於別人就更不用說了,在李元霸面前簡直就如同螻蟻的相仿。

最令人恐怖的是,他視百萬大軍如無物,橫沖直撞,來去自如,殺人如同腳踩螞蟻,又好似手撫灰塵!

四平山之戰中,他匹馬雙錘,將十八路反王的二百三十萬聯軍打得落花流水,上千員的戰將無不狼狽而逃。

紫金山之戰中,他在半日之間,將一百八十多萬人馬打得只剩下了六十多萬,硬逼着眾家反王一一遞上降書順表。

好傢伙,這哪是人啊,簡直比原子彈都厲害!

這麼說吧,縱觀隋唐時期的所有英雄好漢,也只有李元霸才能真正當的起「天下無敵」這四個字!

那麼問題來了,羅士信和李元霸都是這麼勇猛無比,他倆比較起來,誰更厲害一些呢?

在隋唐演義裡面,羅士信和李元霸唯一的一次交手,就是四平山之戰。

他倆是怎樣交手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大運河開通以後,隋煬帝楊廣十分高興,於是便乘坐着龍舟揚州,去賞瓊花

俗話說得好:天子出朝,地動山搖!

此一行,楊廣除了帶着文武官員以及大量的宮娥彩女之外,還有三十萬大軍隨行保駕。

行軍大元帥是靠山王楊林,前部正印先鋒官是天寶大將宇文成都

楊林在十三傑之中排名第八,胯下一匹獨角金睛獸,掌中一對水火囚龍棒,雖然上了幾分年紀,但依然驍勇善戰,依然猛不可擋!

宇文成都在十三傑之中排名第二,胯下一匹赤炭火龍駒,掌中一條鳳翅鎏金鏜,更是所向無敵,神勇非凡!

按說有這二位隨行護駕,一路之上應該平平安安才是,嘿嘿,哪知道途經四平山的時候,出事了!

什麼事?

原來是十八路反王在此埋伏下重兵,准備截殺昏君楊廣。

都是哪十八路反王啊?

第一路:瓦崗山混世魔王程咬金。以秦瓊為元帥,徐茂公軍師裴元慶為先鋒,統大軍二十萬。

第二路:曹州宋義王孟海公。以尚義明為元帥,王天虎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三路:相州白御王高談聖。以雄闊海為元帥,高魁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四路:山東濟南王唐璧。以楚德為元帥,方達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五路:濟寧知世王王薄。以鬧天龍為元帥,鬧天虎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六路:蘇州上樑王沈法興。以暴天龍為元帥,沈天洪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七路:湖廣荊州王雷大鵬。以雷賽秦為元帥,金德明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八路:山後定陽王劉武周。以宋金剛為元帥,甄翟兒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九路: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以伍雲召為元帥,李俊鵬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十路:沙陀羅老英王羅子都,以鐵眼龍為元帥,鐵木金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十一路:幽州北海王鐵木耳。以金納為元帥,統大軍十萬。

第十二路:江陵大梁王蕭銑。以蘇洪為元帥,洪靈天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十三路:武林淨梁王李執。以何天豹為元帥,統大軍十萬。

第十四路:明州金堤王張稱金。以蘇家烈為元帥,統大軍十萬。

第十五路:楚州越王高士達。以金虎為元帥,統大軍十萬。

第十六路:夏州明王高士遠。以張伯遠為元帥,統大軍十萬。

第十七路:陳州勇南王吳可宣。以伍龍為先鋒,統大軍十萬。

第十八路:兗州魯王徐圓朗。以賀天寶為元帥,統大軍十萬。

這十八路反王在此伏下將近二百萬大軍,准備截殺昏君楊廣。

在這些反隋勢力當中,要說實力最強的,就是瓦崗山大魔國。故此,混世魔王程咬金被公推為都盟主,而秦瓊秦叔寶就是盟軍的大元帥。

雙方人馬一會面,就在四平山下擺開了戰場。

隋軍之中的天寶大將宇文成都雖然勇不可擋,但也架不住聯軍之中的猛將太多啊!

單打獨斗雖然都不是宇文成都的對手,但可以車輪戰啊!

況且聯軍之中還有一個和宇文成都幾乎不相上下的銀錘太保裴元慶呢。

最終,裴元慶趁着宇文成都體力不支之際,將他打得抱鞍吐血,大敗而逃。

宇文成都這一敗,隋軍統帥靠山王楊林大吃一驚,立刻掛起免戰牌,暫且停兵罷戰。

與此同時,隋煬帝楊廣趕緊命人連夜趕奔晉陽宮,去請西府趙王李元霸前來救駕。

本來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了聯軍一方,結果隨着李元霸的到來,形勢陡轉。

那李元霸太厲害了!

他這一來,不僅打得百萬聯軍一塌糊塗,而且三錘驚走了裴元慶。

最後身為各路反隋勢力之首的瓦崗山大魔國實在沒辦法了,只好從瓦崗寨調來了自己最後的王牌——今世孟賁羅士信。

讓今世孟賁羅士信對戰西府趙王李元霸!

這兩位一照面,可太有意思了。

李元霸瘦小枯乾,羅士信體胖魁梧;李元霸騎在馬上,羅士信站在地上;李元霸手裡握着一對擂鼓瓮金錘,羅士信肩上扛着一條渾鐵無纓槍。

別看這二位長得大不相同,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天生神力,都是力大無窮!

由於這二人力氣相當,故此誰也不服誰,你給我一錘,我就還你一槍。

槍來錘架,錘去槍迎,兩人打了一百多個回合也沒分出勝負。

後來打着打着,李元霸的雙錘把羅士信的鐵槍給鎖住了,兩人各自用力往回奪,卻怎麼也分不開。

幸好危急時刻,身為四絕之首的羅松來了!

羅松一催胯下銀鬃雪花獸,一晃掌中素白亮銀槍,使出了一記蓋世槍招,才替李元霸和羅士信解了圍。

這段故事就叫「四平山下,一猛一傑會一絕!」

通過四平山這一戰,很多朋友都產生了一個誤解,認為羅士信和李元霸的武力不相上下,其實這是不對的。

沒錯!四平山之戰中,羅士信確實和李元霸大戰了一百多個回合,沒分勝負。

但是您各位別忘了,此一戰他倆只是比力氣,並不是比真正的武力。

因為書中說得明白:兩人一招過後,李元霸感覺到羅士信跟自己氣力相當,不由得心中大喜,可算是遇到能和自己比拼力氣之人了。於是李元霸收起錘招,開始與羅士信硬打硬戰,目的就是要和羅士信比一比,看看到底是誰的力氣更大!

要是單以力氣而言,羅士信不輸李元霸,甚至還要略勝李元霸半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羅士信使的是槍,而李元霸使的是錘。硬打硬拼的比力氣,使錘的李元霸明顯要比使槍的羅士信占便宜。

但要是以武力而言,則李元霸要遠勝羅士信。

因為武力武力,不僅僅是要有力氣,更得會武藝。

羅士信會武藝嗎?

基本上不會!他雖然使槍,但一招槍法也沒學過,與人對敵向來都是亂打亂掄,全靠力氣贏人。

而李元霸會武藝嗎?

太會了!他跟着紫陽真人學藝五年,學了一身的好武藝,尤其是三十六路驚天錘法,乃是天下罕見的絕技。

四平山之戰和紫金山之戰,為什麼亂箭齊發都傷不了李元霸?

不是說李元霸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軀,而是因為他的錘法太精湛!

他催開胯下萬里雲,晃動掌中瓮金錘,上護其身,下護其馬,雖萬箭齊飛,也不能傷他分毫。

要是李元霸沒有蓋世的武藝,單憑力氣大,能避開亂箭嗎?

換成羅士信的話,能行嗎?

綜上所述,要是單比力氣,羅士信與李元霸旗鼓相當,但要是比武力,李元霸要遠在羅士信之上。

聲明:頭條原創首發,禁止抄襲搬運,一經發現,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