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真的無大將嗎?其實我們都被洗腦了,蜀漢並不缺大將

2024年3月4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在古代歷史的長河中,蜀漢後期被普遍認為是英雄凋零、大將稀缺的時期。然而,或許我們一直都被歷史的局限性所「洗腦」。蜀漢並非真的缺乏大將,相反,他們隱藏着一批在歷史舞台上默默奮戰的傑出將領。

這個關於蜀漢後期的謬誤,既是對歷史的誤讀,也是對那些無名英雄的一種輕視。在這個前言中,我們將揭示蜀漢後期的真相,重新審視那個時代的豪傑們,以及為何我們一直以來都被「洗腦」於這個關於大將匱乏的錯誤觀念。讓我們一同穿越歷史的迷霧,發現蜀漢後期的壯麗風采。

王平:守護漢中 大破曹軍

公元244年,魏國大舉伐蜀,由曹爽親率大軍直指蜀漢咽喉要地漢中。當時正值蜀漢丞相諸葛亮逝世後的數年,國內形勢尚待穩定。許多人擔心,沒有了謀主諸葛亮坐鎮指揮,蜀軍是否能守得住漢中這一門戶呢?

然而他們忘記了——王平在守衛漢中。這位沉穩老練的將軍深諳此地險要,早已在各個關口設下重兵埋伏。當曹爽大軍壓境而至時,迎接他們的是一個個牢不可破的關卡。

「魏兵雖多,但漢中山高路險,正可用之以擊之。」王平落落大方地說。手下將士們也信心十足——跟隨王平將軍這麼多年,他們早已習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戰火一觸即發。曹爽親自率軍猛攻褒斜道,卻在王平設下的伏兵前損兵折將。而儻駱道子午道上的魏軍,也被蜀軍利用地形打得落花流水。

曹爽不甘心接連失利,於是改變策略,轉而猛攻漢中城池要害。王平早有準備,親自帶兵迎戰,大敗曹軍。緊接着他趁夜率精銳襲擊魏軍糧草隊,成功斷絕其後路補給。

日復一日,魏軍傷亡慘重,士氣低落。而王平和他的將士們仍然堅守崗位,鬥志高昂。最終,曹爽只得無功而返。王平成功守住了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王平站在城頭,遠眺着魏軍的殘部漸行漸遠時,他肅然轉身,對勇猛的蜀軍將士們說:「諸位,漢中得守,實出諸君之力!」將士們熱淚盈眶,高呼萬歲——他們決不讓任何外敵染指自己的家園!

張翼馬忠:南中堅守 鋒芒畢露

在東線,蜀漢用兵之將張翼和馬忠,同樣為國家的安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張翼接替前任都督鍾會後,面臨着一個軍心渙散,防務空虛的南中局面。然而憑借其過人的軍事辨識力,他迅速重整旗鼓,加強了南中各要地的防禦工事。

「此地山高林密,易守難攻。」他常常這樣說。到了重要的防禦會議上,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手下將領們的種種缺失。這位嚴謹正直的都督深知,南中形勢復雜,哪怕一點失察都可能釀成大錯。因此,他時時督促手下堅守各防線。

在張翼嚴密的布防下,南中地區安定了很多年。直到他老去,最終被蜀漢朝廷委任給年輕英才馬忠。

馬忠對老將張翼推崇備至。上任之初他就親自拜訪張翼,請教防務的種種細節。張翼也毫無保留地將南中局勢的種種變數告知了他。

兩人商定,馬忠進一步加強南中各要地的防守,並且嚴密防範魏吳兩國的進犯。這些年來,他屢次親自率軍巡視邊防,確保每一個士兵都警惕備戰,時刻准備着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襲擊。

在馬忠的治軍之下,很快就涌現出了一批戰功顯赫的年輕將領。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張嶷。這位少年將軍在馬忠麾下吃了不少苦頭,然而在訓練和實戰中都展現了驚人的勇猛和智謀。有一次,張嶷僅率領一支小部隊就出其不意地伏擊了大批敵軍,取得了漂亮的戰果。馬忠由衷贊嘆道:「好一個張嶷!真是蜀漢之幸!」

在馬忠的推薦下,張嶷很快就官至越巂太守。兩人配合默契,進一步穩固了蜀漢在南中的地位。可以說,有了他們的不懈努力,蜀漢南方的疆土始終安定如山。

姜維:兵不厭詐 北伐頻頻

諸葛亮逝世後,姜維成為北伐重任的新擔當者。這位年輕的大都督深得亡師的真傳,一心要為先師報仇雪恨,向魏國奪回漢族的故土。

「先師在天之靈,諸位勇士在地為國出力,定能收復河山!」他常常這樣慷慨陳詞,鼓舞軍心。手下將士也對這位年輕統帥充滿了無限崇拜之情——一個個都想要隨他沖鋒陷陣,為國捐軀。

姜維屢次率大軍深入魏境,先後攻占祁山、伐魏興、取武都、陷南安等地。每一次出征,他都親自督戰使詐,殲滅魏軍。

然而,頻繁的北伐也暴露出了後方防務的空虛。邊將霍弋曾建議加強漢中的防禦,然而這一建議並未被採納。姜維等人仍然聚焦於北伐。

終於,魏國找到了可乘之機。他們趁蜀軍主力北上之際,突襲漢中諸鎮。蜀軍守軍奮力抵抗,然而寡不敵眾,終被攻破城池要害。姜維聞訊大驚,匆忙率軍回援。然而為時已晚,漢中大局已定。

這場失敗沉重打擊了姜維,也使他意識到了後方防線的重要性。此後他在北伐的同時,也注重加強邊防,確保國內安定。當然,這場教訓最終沒能挽救蜀漢走向滅亡的命運。然而姜維北伐時期的輝煌戰績,仍然為後人津津樂道。

鄧芝:內政外交兩兼顧

與姜維、王平等人不同,鄧芝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也是一位極富政治頭腦的外交家。鄧芝長期擔任蜀漢東線的江州都督。與東吳交好,穩定東線局勢,是他的主要外交目標。為此他不辭辛勞,多次出使東吳,與使者頻繁接觸。

他總是能巧妙地處理兩國之間的分歧,增進互信,維系蜀吳同盟關系。「形勢所迫,蜀吳理應同舟共濟。」他這樣勸說過東吳的使者。對方也深以為然。

當然,他也沒有因專心外交就疏於軍事。228年,他作為重要將領之一,參與了諸葛亮的北伐。他善於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制定合理的作戰計劃。在與魏軍的交鋒中,他指揮有方,大勝魏軍。

可以說,鄧芝是融軍事家和政治家於一身的傑出人物。正是有了像他這樣內政外交兼顧的人才,蜀漢國力才得以在後期依然強盛。他為國家的安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結語

綜上所述,蜀漢後期的名將們——王平、張翼、馬忠、姜維等人,都各司其職,盡責盡忠。有他們在,蜀漢的江山豈能不堅固?縱然最終仍難逃滅亡的命運,然其後期的政局依然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實乃這些忠勇之士的功勞。

因此,蜀漢後期決不乏英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未能如諸葛亮、趙雲關羽那樣名垂千古。然而不容否認,正是他們堅守崗位,奮勇殺敵,蜀漢這陣容單薄的小國,才得以在魏吳兩國的夾擊中苦苦支撐。他們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值得後人銘記和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