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做好最壞打算?如果俄羅斯戰敗,我們需提前做三件事

2024年3月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需做好最壞打算,如果俄羅斯戰敗,我們要提前做好三件事。

俄烏沖突,從三天速戰,打到現在的三年持久戰,牽連的早已不止俄烏兩國。

一旦俄羅斯戰敗,我們不能沒有準備,而且需要應對的是整個北約

這第一件事與北約的真正目的有關。

北約的野望

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因此對於俄烏戰爭,我們也需要透過現象,看到西方國家和美國這樣支持烏克蘭背後的企圖,才能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

那麼北約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這從這個組織的成立過程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北約的全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西兩大陣營分別以蘇聯和美國為首,開始漫長的冷戰時期。

這時的德國由於是戰敗國,他們的首都柏林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由戰勝國分片占領,控制。

同時,德國的東部還駐扎着大批的蘇聯軍隊。

在1948年6月英美法等六國在倫敦一起提出了「倫敦建議」,也就是將他們國家在德國的分占的區域合並建制,成立聯邦德國,而且將馬克作為了流通貨幣

蘇聯見狀也毫不示弱,立刻將柏林與蘇占區的道路封鎖,切斷資源的供應。

此時,美國不斷向柏林空運物資打破其封鎖,同時對蘇占區所需要的資源進行反封鎖,這便是柏林的第一次危機。

這場危機持續了近一年,同時也催生了北約的誕生。

最初的北約只有包括美國、加拿大和英法等在內等十多個國家

1952年希臘土耳其加入,1955年德國加入。

所以,北約成立最初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集合起來一起遏制蘇聯的發展

此後很久的一段時間內,再無國家的加入。

一直持續到了1999年,北約又向前東歐陣營國家打開了大門,成員國越來越多,已經有29個。

雖然北約的公約是為了團結起來西方各國一致對外,但是它更重要的其實是:美國為了確保與歐洲的聯系而存在的。

這樣一看,受到最大威脅的就是最初的蘇聯了。

且在蘇聯解體後,很多蘇聯的東歐國家陸陸續續地加入了北約陣營,邊界距離莫斯科可以說是越來越近。

所以從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北約的成立是針對蘇聯,而現在的東擴,蘇聯最大的目標俄羅斯都是其靶上的目標。

而這背後的邏輯是維持霸權,剪除一切會危及霸權秩序的威脅。

所以,俄羅斯如果戰敗,北約會就此罷手嗎?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呢?

答案不言而喻。

不過,會廣交好友的不止美國和他的北約。

近年來,我國的大國外交已經取得了非常傑出的成就。

這第一件事,便是繼續豐富大國外交的成果。

只要更多被霸權壓制的國家團結起來,世界和平便可以得到捍衛。

霸權的陰謀

毛主席曾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這句話到底適不適用於俄烏戰爭中的俄羅斯呢?

過往的歷史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美國自成立以來,對比它強,或者可能比它強的國家所採取的態度就是,一律「幹掉」。

1763年,歐洲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作為戰勝國便坐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同時,英國的國內還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坐上了發展的快車。

此階段的英國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的戰艦開往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日不落帝國」的神話就此誕生。

不過英國的強大並未持續下去。

在19世紀的80年代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反超了英國,並一手製造了委內瑞拉危機,逼迫英國不得不退出了拉美地區,將這塊地方變成了美國自己的後花園,利用一切資源來發展壯大美國。

從這之後,擋在美國登上霸主寶座前面的國家,都被他們清理並「馴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開始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

於是二戰期間,法西斯德國以一己之力橫掃整個歐洲。

這時,遠離戰場的美國還在坐山觀虎鬥,並且還在大力發展軍工業,進行軍火貿易。

直至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才加入了這次戰爭。

二戰結束後,不少國家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而美國卻通過販賣軍火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徹底將不可一世的德國打壓得一蹶不振。

同時,曾經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也同樣被抑制了生長。

20世紀的70到90年代,日本的經濟開始崛起。

因為這一期間日本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債權國,同時他國內的工業也開始井噴式地爆發。

美國人的衣食住行處處都有日本製造的影子。

於是乎,一個強國似乎馬上就要出現。

蘇聯的軍事力量再加上日本的經濟崛起,這也讓美國寢食難安,他開始使出渾身解數,將日本打入低谷。

主要的手段有三個,一個便是倒逼日元升值,這樣也就升高了日本產品的價格,使其優勢降低。

第二個就是提升日本的軍費開支,因為在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幾乎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美國駐軍進駐,軍費開支這一塊美國很容易便可以拿捏。

第三個便是讓日本在核心產業上對美國開放市場。20世紀80年代,里根上場後,就開始對日本施壓,對日本出口於美國的汽車進行管制。

從汽車行業開始,日本也逐漸將自己的各種核心產業對美國開放。

這三個招數接連使出,也讓日本毫無招架能力,進入了十年的停滯期,日本的超級大國夢也就此作罷。

日本成為危機的同時,蘇聯在軍事方面的威懾力也讓美國很是警惕。

於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大搞軍備競賽,並在意識形態上不斷通過好萊塢電影,向蘇聯傳播來自所謂的民主與自由。

蘇聯在這個階段最終沒能扛過美國的各種陰謀,走向了解體。

一旦俄羅斯戰敗,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針對誰?也不難猜了。

從歷史中總結,經濟、軍事、文化入侵是他們的三大主要手段。

其中發展軍事是我們一直在做,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的事。

當今世界,已經沒有哪個國家敢在軍事上明目張膽的挑戰我們了。

所以這要准備的第二件事,就是警惕文化入侵。

社交媒體滿天飛的時代中,文化入侵是比冷戰時期更容易的事。

魚龍混雜的網絡中,文化間諜易於偽裝。

完善網絡環境的管理是亟待解決的。

除此之外,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優化國內文娛事業,也是必要的。

命脈還是在經濟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除了明里暗裡對烏克蘭施以援手,也不忘對俄羅斯進行打壓。

北約的打壓方式,一如既往地直接,就是聯合制裁俄羅斯。

這一行為也直接導致俄羅斯的外貿訂單取消,出口渠道受到很大限制。

於是俄羅斯的很多商品也就流入到沒有參與制裁他的國家,我國也是其中之一。

這一點其實並不稀奇。

美國的制裁名單里有足足十二個國家,可見它的一慣做法就是如此。

俄烏戰爭中,美國放話要把「俄羅斯變成世界的孤兒」,可以說能制裁的領域都制裁了個遍。

最荒唐的是,就連來自俄羅斯的動物也受到了歧視,比如,禁止俄羅斯的狗參加國際比賽。

俄羅斯的議員弗拉基米爾對此也很是困惑,他諷刺道:「估計以後連俄羅斯候鳥的天空也得被關閉了!」

當然,美國制裁最狠的可不止俄羅斯一個國家,還有伊朗他也沒有放過。

2012年,美國為了圍堵伊朗,他聯合西方國家將伊朗從SWIFT中剔除。

這一舉措也讓伊朗因為無法用美元和歐元等進行跨境交易,貨幣價值一年狂跌30%之多,伊朗對外貿易也呈斷崖式衰退

直至目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依舊沒有放鬆。

但伊朗也並未被其種種制裁所拖垮。

所以說,制裁對於美國已經成了一種顯示自己的霸權主義的工具。

相對於使用真槍實彈,制裁無疑是一個成本最低的武器。

僅2023年一年,拜登政府就簽發了2358道制裁令,這樣的迷之行為令人費解。

不過,令人玩味的是,在2019年,美國政府問責屬的研究表明,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制裁這一行為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就比如美國制裁中國的華為,卻沒想到,這一舉措反而助力了中國國產芯片的發展。

不過,雖然我們不會被霸權的執裁打倒,但必要的准備還是要做的。

制裁之所以會成為霸權眼中的絕世寶刀,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對全球經濟的掌控。

換言之,只要保持經濟發展的獨立性,這所謂的制裁也就是一紙空文了。

而經濟的獨立發展,最重要的一步自然就是擴大內需,建立一個國內經濟的內循環。

同時,經濟全球化已成現實,你不帶我玩兒,我們自己拉個群一樣可以開開心心賺錢,比如說現代「絲綢之路」。

這三件事,我們一直在行動的路上。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對俄羅斯沒信心。

准確來講,只是俄烏戰爭印證了我們所走的這條道路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戰爭帶給世界的只有無盡的傷害,這之中沒有真正的贏家。

我們期待戰火消散,飽受戰亂的人們重拾寧靜家園的那一天。

看到這里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資料:

李永成 韓奕琛 董一凡 《美國如何打壓「世界老二」》 公共黨員

丹尼斯·布萊斯科 《中國眼中的北約東擴》 世界報

兵事網《二戰後德國的贖罪之路,不但總理華沙一跪,還堅持賠款半世紀》